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昆院长杨凤一:我们演员平均年薪11万,但我觉得还是少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5-02-28 11:1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杨凤一曾经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台柱子,梅花奖得主,但是从2009年上任北昆院长之后,她就毅然宣布放弃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专注于剧院管理。在她上任那一年,她对剧院提出3个承诺:出人出戏;改善人员待遇;改善办公环境。
        五年多过去,北方昆曲剧院几乎每年都会有4台大戏上马,邵天帅、朱冰贞等一大批年轻的后起之秀争相辈出。剧院一年的演出最多时达到了365场,几乎一天一场,演员们的年薪都超过10万,最重要的是,一个投资7亿元的北昆新院址正在上马之中。

        今年上海的名家名剧月将以北方昆曲剧院2014年新鲜出炉的《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拉开帷幕,北昆一共带来了3台大戏,其中包括荣获第五届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的《续琵琶》,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和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的原创昆曲《红楼梦》(上下本)。这三台剧目只是北昆这几年剧目建设的缩影。在引起全国瞩目的北昆现象背后,杨凤一却并不满足,她笑着告诉记者,她还有更多更大的梦想,未来,她坚信自己从事的古老昆剧艺术,也可以成为真正的文化产业。

左上、下为杨凤一便装照,中上、下为昆曲剧照,右为在《西游记·坎途逢三难》中饰爱爱
        澎湃新闻:这次来上海的3台大戏几乎都是大制作,这几年北昆频繁创作新戏,这么密集怎么保证艺术质量?

        杨凤一:我上任时有过三个承诺,其中第一条就是出人出戏。因为我觉得,一个剧团如果没有剧目,什么都别提。现在看来,三条承诺基本都实现了。

        我上任第一年,就一口气四个大戏《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义侠记》, 全部是25岁左右年轻人主演 ,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让观众耳目一新,原来北昆还有这么多青年演员。这给了他们一个平台,很多年轻演员因此被观众认知、认可,他们也就非常珍惜努力。

        现在我们每年基本上都保持4台大戏的创作数量。像去年,我们就创作并且复演了《董小宛》《牡丹亭》《白兔记》《长生殿》《红楼梦》等好几台剧目,既有原创的,也有传统新编的,也有纯传统的。《红楼梦》还拿了文华大奖,填补了北京艺术院团10年未获文华大奖的空白。

        虽然创作数量确实有点多,多少有点违背艺术规律。但我觉得演员们需要机会,尤其是青年演员。演员的青春是很短暂的,观众还是愿意看到年轻演员。可能因为我是演员出身,所以特别理解青年演员渴望在台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昆曲《红楼梦》

        澎湃新闻:北昆这两年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演员,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杨凤一:我们的年轻演员确实比较幸运。比如这次会来上海演出的朱冰贞,她26岁刚刚来北昆一年,就主演了《红楼梦》,前年又主演了新戏《李香君》,这在很多院团是不可想象的。很多院团觉得演员太年轻不能当主演,但其实,演员是个很残酷的职业,如果你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好演员是需要在舞台实践中积累经验的。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认定一个演员是好苗子,必须要有坚持。朱冰贞从戏曲学院毕业后,第一次考北昆是被拒之门外的,于是在外面漂了一年。当时我是副院长没有权利把她调进剧院,一年以后我没有放弃,最后帮她要了一个进京指标。红楼选秀的时候,她用20多天学了一段《牡丹亭》,就像一匹黑马杀将出来。

        另外,邵天帅主演《红楼梦》当时也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她的身材又高又大,其实很不适应林黛玉这个角色。当时,我心里也打鼓,但是你既然看准她是个苗子,就要给她压力,鼓励她,要让大家看到你行。如果你认定这是一个人才,就要消除掉很多阻碍,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这个坚持。        

        澎湃新闻:这么大力扶持青年演员,剧院的年轻演员和成名的艺术家会有矛盾吗?

        杨凤一:艺术家们没有被忽略,他们也有大量戏演。而且我们现在剧院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风气,大家都是互相激励。年轻人就只有一个念头年轻人,我要努力学戏。因为在我们剧院,每个演员都有机会,所有的机遇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努力,就能演戏,大家忙着学戏演戏,所以很少勾心斗角。

        其实我从个人经历体会到,青年人最怕的就是被重视,也是不被重视。因为我20几岁的时候被领导重视,当了副团长,这种干劲怎么也使不完。

《天罡阵》剧照

        澎湃新闻:听说北昆演员非常忙,收入情况怎么样?

        杨凤一:我们北昆的演员几乎没有休息的日子,周六周日都要演出。我们在北京就有好几个固定的演出场所。有一年演出达到了365场,收入600多万。去年一年光商业演出就有160场,收入有590万。

        因为市场打开了,演员收入也大幅增长。北昆演员人均年薪11万左右,取决于演出的多少。这在全国的戏曲演员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但在我看来还是太少了。北昆青年演员的待遇未来最起码要翻番。如果我们的年轻演员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人才流失会很厉害。不管在哪个方面,我们应该让年轻人感到有点满足。        

        澎湃新闻:大家普遍觉得昆剧是个很难有市场的传统艺术,为什么北昆会有这么好的市场局面?

        杨凤一:昆曲它不是没有市场,就看你怎么宣传推广。我们是捧着一个金饭碗,只是它尘封太久了,撂上了很厚的泥土。你要有好的剧目、好的人才、好的演员队伍;只要我们放下身段,同时做宣传推广,它就会吸引各种眼球,成为一个金灿灿的发光的事业。

        这两年,别的剧种都在观众流失,但昆曲年轻观众群还是在不断上升。年轻人对本民族的高雅艺术其实还是有追求的,只要你走进剧场,就会觉得原来昆剧挺好看的,也是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现在关键还是宣传力度不够。

        另外这几年昆剧出国的机会也比较多,一年至少3次以上,有一年多达8次,可以说是应接不暇,我们甚至都不敢接。比如说意大利很多博物馆都会邀请我们去演出。这说明传统艺术的影响在全世界都在扩大。尤其是我们在北京,各国使节会通过各种活动来观看我们的昆曲,然后被深深折服,回去就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国家演出。        

        澎湃新闻: 未来对北昆有什么打算?

        杨凤一: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梦想,未来就是要把社会资金融入我们的昆曲事业。

        2017年,我们剧院将在原地开工进行院址改建,落成后的新北昆将有一个能容纳七八百人的大剧场、两个小剧场、博物馆以及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我们的院址改建,一共7个亿,有社会上的私募基金介入。这在全国可能也是第一例。

        到时候我们还会成立演员的工作室、并且用基金会、理事会的制度进行管理。到时候我们还会试着讨论一下年薪制、讨论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

        而且我们强调的是大昆曲概念,甚至是大戏曲概念,希望将来这里不只是昆剧的剧场,也会成为中国戏曲界的小剧场,让各个剧种都聚集到我们这里来进行展示。到时候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的一个基地。        

        澎湃新闻:所以你认为昆曲可以成为一个产业?

        杨凤一:是的,我相信昆曲能成为一个产业。我很自信。

        但是我们需要艺术家+银行家+宣传推手这样的结合。当年梅兰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组合,才得以有了梅兰芳,我们现在为什么就不能重走他那样的模式。

        光指着政府往戏曲文化里砸钱是不够的,光指着演戏来盈利也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依附衍生产品,有后续一系列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实验,我希望能给中国戏曲走出一条路来。其实在戏曲界潜心研究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的真的很少。也许这种模式是中国戏曲未来的发展走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