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便民措施“大礼包” 为民服务质更高

2021-06-09 1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乌兰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集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

乌兰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

根据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总体安排,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县政法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集中推出50条便民利民新举措。现将具体内容公布如下:

县委政法委(8条)

1.通过印制法律宣传册,深入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辖区群众法律意识。

2.压实政法机关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包案化解涉法涉诉重点积案,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认真做好案件的息诉罢访工作,及时解决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实现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坚持开展各级各类司法救助,保护涉法涉诉、刑事案件受害者弱势群体权益。

4.在全面总结三年扫黑除恶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长效常治。

5.深入推进平安乌兰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集中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提升网格员利用政策法规解答群众诉求的能力,提高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质效。

6.依托“大数据+网格化”排查化解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实现诉求及时上报、纠纷源头化解,提升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

7.加强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不涉及征地拆迁、可预见低风险项目,简化稳评审批程序,推行限时办结。

8.对重点项目稳评资料中走访对象进行电话核实,确保人民群众透明、公开参与项目风险评估。

县法院(20条)

1.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为群众、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

2.通过司法公开平台,向当事人公开审判流程信息、庭审实况、生效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增加法院工作透明度,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3.实行繁简分流,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减轻涉诉群众诉累。

4.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切实执行诉讼费的减、缓、免制度。

5.不断完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手机移动应用等诉讼服务现代化建设平台,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等诉讼服务线上办理,减轻当事人诉累。

6.进一步做好判后释法明理工作,不断提升案件的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7.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强化诉前调解力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中心诉前调解化解矛盾,充分利用诉讼引导、电子显示屏、宣传展板等形式,加强对诉前调解规定及其优势的宣传。

8.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推动巡回审判工作的开展,通过深入走访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当即调解、当庭宣判,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方便群众诉讼,维护社会稳定。

9.不断完善绿色诉讼服务通道,为弱势群体提供诉讼便利,安排专人指导诉讼立案,提供必要便捷立案保障设备。

10.开设民营企业诉讼服务及审判执行“绿色通道”,凡是涉民营企业的案件,坚持“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五优先原则”。

11.与企业建立长效便捷沟通机制,解答企业法律疑惑,宣传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12.方便人民群众旁听案件,公民持身份证可以旁听公开审理案件,提高司法公开力度,积极发挥好公开庭审的普法效果。

13.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参加庭审,填写案件评议表,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4.深化移动微法院建设,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数字化卷宗)、网上调解、网络公告送达,拓展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

15.送法进校园、关爱送温暖,讲解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传递司法正能量,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16.送法进企业,在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司法服务的同时,征求企业对法院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经验、新做法。

17.送法进社区、进农村,及时、精准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多方面提供司法便民服务,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8.开展学英模志愿服务活动。

19.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良好风气,为营造平安、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20.主动关注人民群众聚焦的热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回应社会关心的问题。

县检察院(6条)

1.深入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对群众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网络反映的诉求,录入办案系统,履行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结或结果答复,努力实现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2.完善检察长接访制度,12309检察服务中心内建立每月10日、25日“检察长接待日”,检察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亲自对信访问题进行答复处理,为群众解决诉求,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让法治信访深入人心。

3.提高律师办案服务质量,设立由专人负责的律师电话专线,提供电话预约、问询等在线服务,为律师和当事人节约时间成本。优化律师阅卷办理程序,律师现场提交相关身份证明和委托材料后,原则上当场安排现场阅卷工作,或免费提供电子卷宗拷贝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

4.提供案件信息查询服务,着力打造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更准确了解案件信息。对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要求查询案件信息的,通过提供相关身份证明信息,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及时提供案件信息查询服务和法律法规查询服务,接受法律咨询。

5.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因案致贫的困难群众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申请司法救助,工作人员受理后及时办结,根据调查申请人相关信息并核实申请人身份与家庭情况,了解实际情况,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交手续材料齐全的快速将救助金下发到手中,及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6.提供便民服务设施设备,配备电子触摸屏、饮水机、应急药品、法律宣传资料展架等设施设备,营造温馨和谐环境,传播法治知识,从硬件上保障检察便民服务。

县公安局(8条)

1.户政部门采取上门服务采集照片、确认老人身份的方式,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便利,办理证件。

2.更改户籍事项,为方便群众办理户籍项目变更(血型、身高、与户主关系、职业、宗教信仰、学历、住址、籍贯、出生地),未携带原件或相关证件丢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可以采用电子版材料并进行书面承诺变更户籍项目,并积极与相关信息部门核查户籍附项信息(除户籍主项及婚姻变更外)。

3.将户籍业务、出入境业务各类表格以附件形式发布在乌兰县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群众可根据需求下载表格进行填写,方便不能前往大厅领表的群众,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提高一次性办结率。

4.按照公安交管“放管服”20项改革措施的要求,已落实完成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普通业务一证即办、一窗通办、个性服务自助快办等便民举措,并提供微信支付方式,方便群众在受理窗口直接缴费,真正实现“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

5.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相继推出的10+6+12项改革新举措,目前县车管所可办理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摩托车全国通检和6年免检业务、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扩大使用原号牌号码范围、实现车辆购置税、保险信息联网、医院体检信息警医共享等业务,进一步提升交管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6.推进“互联网+交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车管所业务窗口主动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展示“交管12123”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积极引导群众注册使用“交管12123”手机APP,让注册驾驶人详细了解“交管12123”应用平台的优势,让辖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交管服务,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公安交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实现群众“零跑动”。

7.对有紧急、特殊事由的申请人、老人、残疾人开通绿色通道,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不让群众跑冤枉路。

8.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积极开展延时服务,坚持每天办完最后一笔车驾管业务,送走最后一名办事群众再下班,着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

县司法局(8条)

1.举办青少年“法治护航·健康成长”专题法治讲座,加强对《民法典》的宣传普及,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2.组织青少年参观法治教育基地,通过趣味普法,提高青少年法律学习兴趣。

3.免费为村(社区)购买发放《民法典》《法律实用丛书》等法律书籍,搭建基层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线下平台,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基层法治保障。

4.为村(社区)开展订单式普法,积极传播《民法典》知识,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提升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5.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讲座及“法治体检”座谈会,邀请律师围绕《民法典》《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工资支付条例》等开展讲解,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6.正式启用乌兰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四个窗口,及时做好中心宣传、指引工作,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7.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扩大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简化援助程序,视情况提供上门受理、线上申请法律援助等便民措施,落实首问责任制,解决受援人多次跑的问题。

8.大力开展“12348”青海法网普及宣传,告知全县广大群众可通过“12348”青海法网、“乌兰普法”等线上平台寻求法律帮助和服务。

原标题:《便民措施“大礼包” 为民服务质更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