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革中央提案:中国不够重视环境外交导致承担非法伐木等恶名

澎湃新闻记者 周辰
2015-03-04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内蒙古边防某团巡逻小分队在中俄边防线上巡逻时对附近林带进行检查,杜绝非法狩猎、伐木,保持边境安全。 CFP 资料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非法采伐等全球性问题催生了一个新型的外交领域——环境外交。不过,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视环境外交为重要的外交战略,中国却一直缺乏重视,与“环境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民革中央拟报送2015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集体提案中,就有一份“关于提升环境外交实力,助推大国外交战略的提案”。提案表示,现阶段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推动我国的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通过谈判、合作等方式,以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2014年秘鲁利马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发起的历次重要的国际环境会议,这些都是重要的环境外交事件。        

        民革中央委员、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处长谢晨是该提案的主要撰写人,她在2014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外交战略的课题。3月2日,谢晨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周边国家跨境河流水资源利用、非法木材采伐、非法木材和野生动植物贸易等已成为当前中国环境外交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损国家形象。        

        提案以非法木材采伐为例,其实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这些木材及其制品的终端消费市场,但是由于中国在环境外交方面的被动,作为最大的木质家具生产国,非法木材采伐和加工的恶名一直由中国担着。        

        另外,对于这一问题,国内研究力量都讳莫如深,反而是美国出资在研究,这也体现出中国在环境外交研究方面的薄弱。谢晨表示,在课题期间她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更深刻意识到中国在环境外交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谢晨告诉澎湃新闻,中国环境外交的总体定位是次要性和辅助性的,没有把环境外交作为实现总体外交目标的战略手段。中国环境外交研究的专业队伍还比较落后,国内学术界研究环境外交与合作的论著屈指可数,这与中国“环境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反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外交早已是大外交的重要部分。谢晨介绍,美国的环境外交研究规模非庞大,在重要的国家使馆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中心,对当地环境问题进行长期分析。        

        日本则通过亚洲开发银行,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大量长期研究项目。“作为木材进口和林产品消费大国,日本肯定能从这些研究中获益。”谢晨说。        

        民革中央提案称,中国是世界环境大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升环境外交实力是中国实现大国外交战略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案建议重新定位环境外交在国家外交中的地位。将环境外交作为对外战略和外交决策的重点领域加以推进,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        

        另外,在重要区域和国家的使领馆设立环境事务官员和政策中心,政策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深度关注森林减少、生物多样化、水资源、替代能源、清洁空气、沙漠化和环境灾难等环境议题,为环境外交提供一手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