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科技助力广州抗疫,无人驾驶突破物资配送最后“五公里”

2021-06-09 2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李振 广州报道

解决物资配送难题,仅是广州利用科技“抗疫”的一个缩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州不断创新“解锁”疫情防控的新场景。

5月2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5月29日起,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心慌。毕竟疫情来得太突然了,大家丝毫没有准备。”广州市荔湾区广钢新城中海花湾小区业主黄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他所在的小区恰好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道。

封闭管理模式下,小区的生活物资保障问题首当其冲。黄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在的广钢新城是一个大型社区,仅他所在的一栋楼就有300余户近千人。

“尤其是时间一长,物资的需求就更加多元化。除了米面油、饮用水与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外,婴幼儿的奶粉、纸尿裤,老年人的慢性药等都成了急需品。”黄佳透露,社区每天物资配送所需就达3-4吨。

6月3日下午,为解决物资配送难题,广州市政府委托商务局连夜召开会议,讨论科技企业如何助力疫情防控。黄佳的境况随之出现转机,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京东等多家企业的无人驾驶车辆陆续驶入隔离区,物资运输供应有了保障。

解决物资配送难题,仅是广州利用科技“抗疫”的一个缩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州不断创新“解锁”疫情防控的新场景,诸如利用无人车向高风险地区运送生活物资、防护用品,首次启用无人机开展检测样本冷链物流服务,利用“穗康码”精准赋能疫情防控等。

2021年6月5日,广州鹤洞大桥海珠区下桥位路段,工作人员合力将货车上物资搬到无人驾驶小巴上,再用无人驾驶的小巴将物资转运到江对岸的荔湾疫情管控区。视觉中国

突破最后的“关键五公里”

小区所在地升级为高风险地区,黄佳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证生活物资充足,几乎每2-3天就要采购一次。据相关部门6月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荔湾区物资供应封闭管理区保障人数增至约18万人,物资配送工作量十分巨大。

要解决物资配送问题,需要首先突破最后的“关键五公里”。荔湾区相关街道属高风险管制区域,司机一旦进入,健康码会变红,但按政策规定,司机外出该区域便需居家隔离。这不仅会严重影响物资配送的工作效率,还不利于保障司机自身的安全。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困扰,成为了广州科技“战疫”的新亮点。

最先开展无人车送货的便是文远知行,其研发的无人驾驶小巴是一款无方向盘、油门与刹车的新物种产品,车内空间大,最多可载重1.2吨,全程行驶时间仅需约六到十分钟,能让运输物资效率变得更高。

文远知行的高级总监李一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人驾驶小巴可以实现全程自动驾驶,不需要司机,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又降低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目前,公司已投入2种自动驾驶车型,用于生活物资与抗疫物资的配送工作。

他举例称,每天来到文远知行收集点所在地鹤洞大桥的市民和企业越来越多,向封控区的市民、志愿者赠送物资,或递送药物、奶粉等紧急物资。例如6月7日一天,其无人驾驶车队就在广州鹤洞大桥(荔湾区)物资收集点收到了超过500次的物资运送委托,其中一次的物资就重达500公斤。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文远知行外,百度Apollo也调配了载重500kg的物流配送无人车、熟食配送无人车,载重1吨的无人驾驶小巴,载重2吨的无人驾驶中巴,共享无人车等五种车型赶赴“抗疫”前线,全力支持荔湾封闭管理区域的物资配送。

借助无人驾驶汽车,广州开辟出战疫“关键五公里”的运输通道,将紧缺的生活物资和药品送至封闭小区的居民手中。

“穗康码”每秒4万次并发量背后

受此轮疫情突然暴发影响,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立即启动疫情防控预案,并迅速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公共场所必须亮码出行等防控措施。每一次“亮码”背后,则意味着是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计算。

以广州市民习以为常的“绿码出行”为例,穗康码每亮一次颜色,就需要对接与调用广州、广东乃至国家平台的数据,只有经过多方照验后,才能够给出一个健康码的颜色。

穗康码开发团队负责人、腾讯云数字政务华南总监步海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疫情防控升级,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进入餐饮、娱乐场所、室内文化体育场馆、各类市场、商场等场所均需要亮码,穗康小程序访问量、穗康码亮码数连连剧增。

“自5月下旬以来,平均每天数据新增量在20万-30万之间、穗康码页面浏览量维持在1.8万-2亿之间、‘亮码’人次约6000万。”步海东表示,为缓解服务器的压力,腾讯云团队对穗康码进行了扩容升级,新加服务器64台,保障亮码接口性能提升了150%。

但升级绝非增加服务器如此简单。步海东将“给穗康码升级”形象地比喻为“给飞奔的列车换车轮”。“我们白天提出系统需求分析,晚上8时左右根据原型出设计图,接下来的2个小时内要把代码写完,并排出发版计划。等到凌晨发版升级后,还要进行压力测试。”步海东直言,这个过程非常艰辛。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广州穗康码目前在所有城市级健康码中体量最大。穗康小程序除健康码应用外,还纳入了政务、生活等服务。“此轮疫情前,穗康码页面日常浏览量每天约1000万次。如今流量成倍增加,比之前最低值翻了将近20倍。”

6月7日高考首日,升级后的穗康码也迎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广州有接近5.29万考生奔赴考场,每位考生进入考场前均需要亮码。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高考顺利进行,穗康码团队还为广州荔湾芳村片区疫情强管区内的3000多名师生和工作人员制作了专属通行健康码。处于高风险地区和封闭管理区域内考生,健康码标注“高考1”,而处在隔离医学观察期内,以及处在中、低风险地区内的考生,健康码标志则分别是“高考2”“高考3”。

据了解,高考第一天上午,亮码的最大并发量达到每秒近4万次,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值,但穗康码的系统依然平稳运行。

步海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为保障高考平稳运行,广州市政数局、健康码服务方腾讯云团队连续忙了两个通宵,“能方便考生通行,也算是我们为助力高考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吧。”

相关报道

无人车驶入封闭管理小区

防疫机器人24小时值班

广东科技抗疫背后的产业集群力量

(来源 南方日报 记者 彭琳 昌道励 欧志葵)

一推车的外卖食品、3罐奶粉、一大包孕妇的安胎药、企业为员工送来的大米粮油……这是近期文远知行无人驾驶汽车在封控小区的送货清单。

珠江边,搭载着药品物资的顺丰速运无人机成功起飞,跨越珠江飞向对岸荔湾区封闭管理的东漖街道。

餐厅后厨,工作人员将烹饪好的美食放进智能机器人的层架上。机器人收到指令立即向前滑行,按照设置的路线驶向目的地。

在广东本轮疫情防控中,科技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智”造:无人机、无人车进入封闭管控区域

6月6日,一台呼吸机出现在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物资收集点。

在荔湾区白鹤洞小区有一户的老人家90多岁了,突发脑梗,家人好不容易买了台呼吸机。得知在鹤洞大桥有无人驾驶小巴可以运送物资进封闭区域,家人立马把呼吸机运了过来。

“最终,无人驾驶小巴把这个救命机器送进了小区。”文远知行市场公关总监区锦燕说,技术的背后有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另一方面,无人巴士驶入中高风险地区,也避免了前线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广州文远知行工程资深副总裁钟华说,Robobus和Robotaxi两种型号的车里都不配备任何人员,实现在封控区域内的完全无人驾驶,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大块头”的自动驾驶卡车也加入抗疫的队伍。在广州荔湾区和南沙区,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重型卡车格外显眼。

据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重型卡车是广东首台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已获批上路运营的无人智能卡车,其单次运输体量可达到30吨。

无人驾驶不仅为封闭社区物资配送助力,还发起了更大范围的联合科技抗疫。

“我们在荔湾东漖街支援的时候发现,很多志愿者辛苦地在集散点寻找配送的物品。”小马智行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说,他们想到了联合本地电商,打通从线上下单到终端小区的精准无人配送。

与多家平台沟通后,小马智行最终联合了穗康生活等平台,构建了从集散点到小区“最后一公里”的无接触精准配送系统,让居民打开门就能拿到自己选购的物资。

当无人车前往封控区域运送物资时,无人机也加入科技抗疫的队伍中。

6月8日,珠江边上,顺丰速运的无人机把药品运送到珠江对岸的荔湾封闭区里,航程往返约8公里。跨越封闭的鹤洞大桥,无人机飞向荔湾封闭区。在东漖街道,工作人员准备就绪,第一时间配送到市民家中。

新场景:无接触配送需求大增机器人应用火力全开

在餐厅后厨,工作人员将烹饪好的美食放进智能机器人的层架上。机器人收到指令立即向前滑行,按照设置的路线驶向目的地。

疫情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以餐饮行业为例,引进的机器人主要有三种类型:送菜机器人、测温机器人以及迎宾机器人。

广州酒家集团餐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丁明告诉记者,机器人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比如送菜机器人使成本节省了一半。“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需求大增,送菜机器人是主力”。

疫情防控,大规模核酸筛查是关键,智能语音机器人派上了用场。

“请问您在海珠区吗?最近3天有没有做过核酸检测?”近日,广州海珠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的客服“小姐姐”,仅花36秒就完成一次与居民的语音调查,效率远高于人工。

这位“小姐姐”就是科大讯飞研发的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一小时内打了10万通电话随访,调查街坊们做核酸检测的情况。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经验,可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服务疫情防控。近期,智能语音机器人陆续呼叫深圳市南山区、广州市海珠区、清远市清新区和清城区过百万市民,高效助力疫情防控。

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AIMBOT、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ATRIS和咨询测温机器人Cruzr24小时在岗工作。这三款防疫机器人都来自优必选科技。

优必选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疫机器人可以提供无接触的体温监测、口罩监测、消毒杀菌、远程导诊等服务,分担了抗疫一线医护和工作人员的压力,也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新力量: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抗疫生力军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抗疫。

“人工智能技术在封闭区的场景落地不容易,其实更难。”莫璐怡告诉记者,封区管理区域路况更复杂,不仅有工作人员、志愿者和防疫车辆,而且还有根据要求设置的各种路障。“无人车是在完全无司机的状态进入封闭区,对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

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场景实现应用,背后是广东日趋完备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作为支撑。

目前,广东是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之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在细分领域上各具优势,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企业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首位、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民用无人机(船)企业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全国市场占有率超七成,大疆一家企业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八成;全省共有省级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86家。

此次抗疫中,众多无人驾驶企业支援一线。在无人驾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推广方面,广东也是走在前面。作为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的高地,广州较早进行了全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发放了第一批全无人驾驶路测许可。

政策利好,进一步加速产业发展。2020年9月,广东发布了《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按照计划,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无人机(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广东正在经历疫情大考,人工智能充分发挥科技担当,这也是数字经济在城市场景应用的一次集中体现”,广东省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涂子沛如是说。

原标题:《黑科技助力广州抗疫 无人驾驶突破物资配送最后“五公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