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状元放弃复旦录取,把“中国影子”刻进戛纳,只为实现姥爷遗愿

2021-06-10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我是非凡君 艺非凡 收录于话题#艺非凡100位原创匠人7#艺非凡100位原创艺术家15

内容来源:陈雪月

图片来源:《了不起的匠人》

CCTV:皮影匠人陈雪月

感谢陈雪月授权发布

一个光圈,一块幕布,她独自念着戏曲的对白,台前光影摇曳。

这是陈雪月接过皮影手艺的第22个年头。

直到现在,她还是会想起19岁那年,姥爷临终时的一句话:

“你愿意不愿意继承我的皮影事业。”

在姥爷说话的前一刻,她刚刚得知自己以696分的成绩夺下沈阳市高考状元。

对家族,这是盛事。

两条路摆在眼前,她只能选其一。

几天后,奉天皮影家族第一代传人陈雪月,放弃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接下祖宗家业。

“我不能让这门手艺落在地上。”19岁少女掷地有声。

01

“仅靠一双手,舞动百万兵。”

演出拉开大幕,这位80后守艺人,正重写非遗历史。

她曾经代表中国走上戛纳电影节,各国领导人亲临现场参观她的表演。

舞台背后的陈雪月,一人唱尽千古事,惊艳世界。

光影下握住刻刀的手,比以往更有力,也更笃定。

“我希望我刻下去的每一刀,都在给他一个灵魂。”

22年过去,她做到了。

陈雪月只有一个。这句话,说的是奉天皮影百年来“传男不传女”的规矩。

姥爷曾是辽南很有名的皮影艺人,家传的皮影绝技到了他这代走向顶峰,人送外号“丑孙”。

对皮影,他看得比命还重。姥爷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儿子继承自己那箱绝活。

可家里5个舅舅没一个愿意继承,原因只是:吃不饱饭。

皮影早已走向没落,更别谈养家糊口。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女孩,陈雪月当然比谁都清楚——

这衣钵,要接就得是一辈子。

可是,跟谁学呢?

家里没人支持陈雪月接手皮影事业。

她不管不顾,只身站在对姥爷许下的承诺里。又和家里撒了谎,揣着200块钱远赴北京,寻找皮影大师“周树飞”。

想见周老师不容易,她吃了闭门羹。

陈雪月天生驴脾气,顶着风雪天在门口苦等四天四夜,老师狠不下心,放她进了门。

八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不准说话,单坐着。这是师父了领进门的第一条规矩,考验才刚刚开始。

“前四个小时,我就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但我告诉自己必须咬牙坚持,没吃饭也没上厕所。”

学皮影,只有一条独木桥可走,就是死守。

一件皮影雕刻下来,少则3000刀,多则数十万,太多走在皮影这条路上的前辈,因为耐不住一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彻底丢弃了它。

这令师父痛心,决心不再轻易收徒。直到几年后,陈雪月才恍然师父当初的苦心。

人人都说要传承,可到底为什么要传承?陈雪月想弄懂它。

直到2008年,陈雪月与师父周树飞带着皮影《功夫熊猫》,登上戛纳电影节。

和师父的第一次登台表演,她哭了。或许是她终于真切感受到姥爷的心愿,在一动一静中,隔空对话。

她说:“祖祖辈辈冒死守住的文化,不能丢。”

02

第一次接触皮影,是陈雪月四岁时。

个头小小的她喜欢待在姥爷跟前,帮着递上影子的各个关节。

手里的影子总能传达很多温柔的语言,抚慰自己的疼痛与忧伤。一人,一影,静静守候她的童年。

如今姥爷走了,除了一颗初心和一箱影子,什么也没留下。

陈雪月唯一能做的,就是传承它。

每天早上6点起来雕刻底稿,上身、胸部、胯部、大腿,一条线直连不断。

第一束阳光会在什么时候钻进窗户,第一缕月光又会在哪个时辰洒满案台,陈雪月清清楚楚。

走在皮影这条路上,陈雪月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拿出与父辈比较,责任之重,巍然如山。

偷懒的念头,一刻也不曾有过。

皮影雕刻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仅仅是熟皮制作这一步,就已经劝退好多人。

“一般女孩子是做不了这个行当的。”从市场里连毛带血地买回皮子,埋进石灰,等待泡发。

等待的这段时间,最难熬。皮子腐臭味四散,每天都能接到邻居家的“控告书”。

在当时,机械已经可以替代人工熟皮。可陈雪月坚持自己动手,皮子的透明度和柔软度,她心中有把明晰的标尺。

挑皮这道工序,偷懒不得。

只能用三四岁的小黄牛皮,而且只能是脊背的皮,这样才够嫩,够均匀,够透明。

过程中,必须用眼睛一遍遍观察,皮子上有没有白斑,有没有伤痕。

捂皮、压皮、擀皮、磨皮、上油,每一步都不容忽视,一掌根下去,决定了成品的好坏。

皮太软无法雕刻,皮太硬又会影响皮影动态。

单这一张皮,就足够让守艺人们耗上几个年头。

等到了皮影雕刻这一步,你才真正领教皮影技艺的繁杂多变。

直线纹路用平刀,圆型花纹用凿刀,曲折花纹用斜口刀……

任何一位皮影雕刻师,都至少存有刀具十一二把,甚至30把以上。

可陈雪月单用一把,从头至尾。

一把小刀,脸刻五分表忠善,脸侧七分显奸邪。

雪花雕和毛笔丝是她皮影雕刻中的绝活,需要顺着皮质的生长纹路,极为细致地刻画。

一旦中途断刀,整张皮影全部作废。

手上的工艺之深,是可把坚硬的皮质,雕刻成如同一根牛羊毛发的程度,即便是入行几十年的前辈,也为此惊叹不已。

可当她伸出手,你就知道陈雪月没少下苦功。

本应该是葱白玉润的一双手掌,却布满道道伤痕,新旧交错,老茧横生。

刀怼到哪里,哪里就落下一个口子。十个手指,没有一片指甲是完整的,她只能涂上甲油,简单保护。

刻刀凿出的孔洞,作为唯一的皮影记忆浸透在身体里,倒也值得。

陈雪月说,皮影之所以灵活,是因为它有着与人一样的身体关节,在操纵杆下起舞。

如此,钉缀便成了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每个人物的关节位置,都需要摸透人体骨骼的原理,通过反复尝试才能最终确定,不可差错一分一毫。

钉缀的松紧程度,线的粗细,皮影肢体部分的重量,都决定了最终运动的灵活度。

这是基本功,也是制胜局。

装上最后一颗“螺丝钉”,案头蓄势待发。鼓声弦乐响起,斑驳的幕布在暖光照射下,微微泛黄。

一曲西厢调起,氤氲缓缓升腾:“生当同衾,死亦同穴,一生一世一对人……”

皮影艺术传承千年,流经陈雪月的双手,让时间有了灵魂。

是活生生,存在的印记。

03

身边人都知道,陈雪月曾经晕倒在工作台上。

因为没有收入,连赚回基本的伙食费都异常艰难,更别提“发扬”。

肩上扛着比天大的责任,陈雪月毫不畏惧;可对皮影的未来,她充满担忧。

整个辽宁省,奉天皮影仅仅只有6人在做。想搭台表演,难如登天。

老一辈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年轻一辈将目光投向新鲜的别处,没有任何新兴的生命,除了满目伤怀。

往日人潮挤挤的茶馆和剧院,如今门庭冷落,票友廖廖。艺术家们空座幕布之后,静静等待每月的一两场演出。

艺术家比观众更寂寞。

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何焕发新的活力?陈雪月思考太久。

皮影的天赋流淌在她身上,那她又将带它流向哪里?思考过后她决定,走到孩子中间,一同起舞。

梦开场了……“依皮成形,借光成影,一声锣鼓响,皮影在暗夜的微光中慢慢苏醒。”

她和新鲜的生命共同唱起古老的戏曲与歌谣,如梦似幻,如痴如醉。

她选择以另一种方式与历史对话,她比曾经的自己更勇敢,也更笃定。

“这个时代,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它向大众说出来,它存在,它在。”

陈雪月坚信,在这个时空里,还有一个松弛的艺术世界。

在那里,还有人愿意走进剧场;在那里,奉天皮影不会消亡。

有一件事,陈雪月没说。

19岁高考结束后她拿到复旦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原本从邮局走到姥爷家只需要五分钟的路程,她走了整整一个小时。

没人知道在那一个小时里,女孩思考了什么。

可究竟为什么要传承,她有点懂了。

守艺人为什么珍贵?正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他们依然保持中国人的匠气。

这是国之精神,也是国之瑰宝。

守艺文化会消亡吗?或许吧。

可它会一再出现,只要有人还记得它,重拾它,坚守它。

陈雪月,算一个。

原标题:《696分高考状元撕毁复旦录取书,把“中国影子”刻进戛纳,只为实现姥爷遗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