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维吾尔族“新疆弗拉明戈”歌者怎样走到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李丹
2015-03-07 11:43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过去的一季《中国好声音》,让最多人记住的维吾尔族人名是帕尔哈提,另一个就是伊克拉木。与众多聚集在北京的新疆艺术家不同,这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维吾尔族人,一个更根源的所谓“新疆弗拉明戈(Flamenco)”的代表人物,能够讲熟练西班牙语的world music歌者。

        在有野心的乐手都扎堆往北京跑的时代,伊克拉木在上海的腹地领馆区过着一种中产生活,习惯了永嘉路一带的静谧和精致。

        而他原本是个来自新疆吐鲁番农村的孩子,夜晚降临之后的消遣就是弹着吉他、传统维吾尔弹拨乐器热瓦普唱歌,音乐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没有“作曲”,只有即兴,从年少起就是漫长的即兴。

        伊克拉木本来想在比赛中唱一首维吾尔语传统歌曲,却未被《中国好声音》导演同意。

        因为节目一炮而红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和《Vincent》并不是他惯常的状态,在后来无数次酒吧表演的时间里,观众要求他唱这两首歌,他觉得不情愿。

《中国好声音》使伊克拉木成名,这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维吾尔族人,更根源的所谓“新疆弗拉明戈”的代表人物,能讲熟练西班牙语,来自吐鲁番乡下,有着奇特的经历。

        一个优酷视频里,呈现着他更早的状态,他伴着弗拉明戈吉他吟唱维语民歌,是他最自在的时刻,节奏狂放,调子忧伤又往复回转,有宗教感,让人想起沙漠和戈壁滩上的灼热日照和深邃的阴影,那是新疆最古老民间艺人的声音。

        从90年代的阿凡提乐队开始,中国发展出一种叫新疆弗拉明戈的流派。弗拉明戈音乐起源于印度,后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成形,包含阿拉伯音乐、印度音乐及古典音乐元素,而新疆音乐也和阿拉伯音乐、土耳其音乐、中东音乐等有某种亲缘。二者融合,称为新疆弗拉明戈。

        诸多乐手因此成名,而伊克拉木的民歌更根源和纯粹。他唱所有新疆地方的民歌:哈密、伊犁、喀什……他有一套宝典:六卷本的维吾尔民歌歌谱,“在我剩余的生命里,能把那六本书的歌曲重新编曲唱出来的话,就很厉害了。”      

        

        伊克拉木出生于天山南麓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伊拉湖乡,这里有风库之称,全年盛兴西风,家里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伊克拉木的记忆里充满了民间音乐,“80年代哪有现代音乐?都是民乐,我爸爸天天听收音机,就没有别的。”

        伊克拉木曾经在这里购置电子琴、吉他,组成小型乐队,接婚礼等驻场的活。他是村里最好的歌手。那时的他,没想过会走出这里。他逃避过的职业包括:服装店生意和皮革厂打工。

        作为农村的孩子,伊克拉木十岁起开始弹传统乐器和吉他。第一把吉他很破旧,十元钱,没有琴码,拿只筷子放下面,琴弦只有四根。他的父亲是一位民间乐手,会各种传统维吾尔弹拨乐器,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曾经是那个村子的舞蹈演员。

        少年时期,“因为家在农村,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学校也是寒假,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做,每天晚上起码有三四个朋友聚会在一起,弹琴。”

        漫长的时间需要消磨,维吾尔少年要么打牌,要么唱歌。“也没有说你要弹这个,你要弹那个。然后你也加进来,很随意的玩。其实很多民歌就是这样出来的。如果你被迫,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必须是很自然的东西。”

        这是来自民间的日常的即兴。

        托克逊的春天还有庆祝生命的节庆活动,“早上吃完早饭以后就开始做一些豆类的饭,中午一起吃,吃完后聚在一起弹琴、唱歌。还有摔跤比赛啊,还有斗羊比赛啊。”

        现在的他已经有经济能力让父母冬天住在乌鲁木齐,2014年,他在乌鲁木齐买了一套房子。冬天的托克逊太过寒冷,父亲65岁,母亲60岁,一辈子做农活,身体不好。       

        

        1996年,可以称作伊克拉木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朋友给他带来了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招生的信息。他和乐队中的一个朋友决定一同前往,参加专业面试。

        “我演唱了一首民歌,面试完我的分数很高,但是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入学门槛是必须是参加过高考的。我连高中都没上了,何谈高考。”但他在看了两个多月的书后居然考了进去。

        父母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考上大学,所以也没有干涉过他玩音乐。就这样,在这一年伊克拉木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带着卖表所得的80元钱,从吐鲁番来到了乌鲁木齐,正统地开始学习音乐。

        大学时他是摇滚青年,弹过电吉他,喜欢黑豹。虽然学的音乐教育,但不想当老师,觉得浪费生命。找到维吾尔乐团,没有硬关系又挤不进去。

        这样,他来到上海。

        受到新疆驻上海办事处的一家名叫阿凡提的餐厅邀请,远赴上海,在那里登台献唱。“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味上离开家乡,我都没有告诉父母,只是说去阿勒泰演出了。来到上海后,我被这个发达的城市所吸引,结识了很多玩音乐的朋友。”

        之后无非是在酒吧唱唱张学友、齐秦之类。在许多个夜晚,下面的客人说话、聊天、玩手机、玩色子,伊克拉木了解进行一场不完全走心的表演的感觉。

        直到听到阿凡提乐队,这只乐队由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民族的7位乐手组成,试图把新疆民族音乐和弗拉明戈融合在一起。

        伊克拉木从此走上模仿西班牙语歌的道路,开始时一个字,“扒”,一只来自法国南部的弗拉明戈乐队让他无比震撼。

        他逐渐发现,唱别人的东西,用心度是百分之四十、五十,唱自己的民歌,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十,甚至一百。

        两年前,他在台上唱哭了,这是他出生之后第一次唱哭自己。他观察到,他旁边的吉他手也哭了。一首歌完毕,他话都说不出来。

        那是一首即兴发挥的歌曲,关于民族、宗教、过去和未来,和他自己的经历。

        这次成为伊克拉木重要的生命体验。他珍惜那些屏声静气的演出环境,酒吧的客人被音乐震慑住,静下来,伊克拉木也把自己唱起了鸡皮疙瘩。      

        

        木卡姆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木卡姆一词是阿拉伯语,有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的主要意思是古典音乐。

        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如阿塞拜疆已经把木卡姆提升到国宝地位加以推广,而新疆木卡姆在老艺人湮灭的局面中面临传承的危机。

        相比中亚诸国,新疆木卡姆却有着最繁多的种类,也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作为维吾尔木卡姆主体和代表的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吐鲁番木卡姆流传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市和鄯善、托克逊两县,伊克拉木就来自托克逊;哈密木卡姆流传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市和伊吾县;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于喀什地区的莎车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

        伊克拉木试图唱出不同地区的木卡姆的声音。

        一个维吾尔朋友看到伊克拉木在网上上传的视频中唱民歌之后,联系到他,送来一套六卷本的民歌词曲集,这本宝典由新疆艺术学院退休的老教师整理。

        “在我剩余的生命里,能把那六本书的歌曲重新编曲唱出来的话,就很厉害了。”

        中亚音乐有着一条连通的血脉。伊克拉木说,吉他是最初是阿拉伯人带到西班牙,弗拉明戈吉他里有一些阿拉伯人的音节。与维吾尔音乐,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在音乐旋律和曲式上有相同的点。

        到上海的十年后,伊克拉木试图到西班牙学弗拉明戈吉他,留学之路却遭遇挫折。在西班牙呆了半年,他的西班牙语达到了C1水平,可以读大学,也联系好了音乐学院,第二次申请签证却被领馆拒签。

        在酒吧认识的西班牙人说伊克拉木对西班牙表现出惊人的熟悉。

        伊克拉木说:“为什么中国最好的弗拉明戈来自新疆?因为类似的东西我们从小就听,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伊克拉木并非只是一个孱弱、敏感、忧郁的艺术家,和许多出来闯荡的新疆人一样,他有江湖气和经商才华。

        他开过土耳其餐厅,呼朋唤友,但没有亏过一分钱,他的朋友里有西班牙人、美国人和土耳其人。

        他还曾奔赴福建的一个世界级花岗岩基地,贩卖石材。那是2011年,他一周去两次那个城市,带客户看产品。在商人角色里,他喝茶、聊天、喝茶、聊天、抽烟、不停的抽烟,晚上去KTV或者去俱乐部喝酒,往死里喝。“如果你能把你老板喝倒了,这个生意肯定成。”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三个月,也赚到了不少钱。伊克拉木开始觉得悲哀、难受。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又回到了上海,重新联系起开酒吧的老朋友,又开始驻唱。然后到爵士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回到了最初喜欢的生活方式。

        身份带来的不便利依然存在。他的伙伴、乐队的维吾尔族吉他手因此未能参加毛里求斯一个音乐节。

        尽管如此,生活在上海让他感觉自由。

        伊克拉木生活在安静的领馆区,永嘉路附近,这里静谧、富有、老外多。在布满法国梧桐和精致洋房的街道上,他演出的酒吧和他的家相距很近,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附近的社区活动,自行车的座位上可以放下他的儿子。他和老外一样在这里的人行道上跑步。

        这是上海中心地带的中产生活,他说会住不惯上海的其他区域。他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妻子在家安心做着主妇,照顾儿子。

        驻唱的生活方式让他享受。“比如说,我在这个酒吧从2006年开始演出,到2008年、2012年、2014年,每周五演出,每一天的演出都不一样,每天的音乐风格也不一样,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不烦燥,同一个地方天天唱,那算什么?”

        2015年,对于伊克拉木来说是崭新的一年,是即将出专辑的一年。“这张专辑以改编民歌为主,大概收录12首歌曲。我有一个小团队,其中有法国人、美国人、挪威人等等,他们运用西乐来为我伴奏,我会改编节奏、和旋,进行特别的处理,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诠释民歌,体现出新的东西。你会感觉整体很流畅、舒服,这才是世界音乐,融入新的形式,结合西方的东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