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人用这么高的枕头,是喜欢落枕吧?!

2021-06-10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博物 ,作者井今贝

博物

《博物》杂志,用科普的视角,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述衣食住行,花草鱼虫,风云雷电... ...

枕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现代人为了好的睡眠质量,可没少为找到一个合适的枕头花心思,乳胶枕、记忆枕、抗菌枕……现代枕头的品种实在太多了。

但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古人枕头就平平无奇,大多数还是又硬又高的瓷枕!

猫猫可爱,但这么高是要我命吧!

古装剧中也经常出现又高又硬的枕头,《穿越时空的爱恋》里,两位女主角就是为了争夺一个明代玉枕文物,一起穿越到了明朝。剧中的枕头高度非常感人。

导演还给了大特写,生怕不够真实,图片来源:《穿越时空的爱恋》。

看到这些枕头,很多人只有一个感受:救命,脖子快没了!

可是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枕头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捋一捋瓷枕的故事。

古人到底用什么枕头?

在说瓷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人用过什么样的枕头。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就开始将树皮、草木捆在一起,垫在头部颈部之下做成了最原始的枕头,“枕”这个字从“木”字旁,也可说明最早的枕头以竹木质为主。

据文献记载,成型的枕头开始出现于商朝。据东晋·王嘉的《拾遗录》记载,殷纣王有“玉虎枕”,上有“辛帝九年献”等题款,是纣王与妲己一起用的肖形“玉石虎头枕”。

“玉石虎头枕”具体长什么样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动画片里这种“绣花枕头”。图片来源:动画片《哪吒传奇》

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枕头则是战国中期的竹木枕(一说最早的实物枕头出土于湖北江陵,一说则出土于河南信阳),它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竹凳子。

战国中期,湖北江陵出土的竹木枕

同是战国时期,在新疆的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个皮枕,里面还装着皮毛碎片呢。

到了汉代,除了木质枕头外,已有石、玉质、青铜、铜鎏金、漆木、丝织等多种材质的枕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金缕玉衣大家听说过吧?在金缕玉衣的头部下面,还有镏金镶玉铜枕,里面还装有抗菌防虫的花椒。

西汉镏金镶玉铜枕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

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装有佩兰草的黄褐绢地“长寿绣”枕,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药枕。

西汉黄褐绢地“长寿绣”枕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墓葬中就出土了一件云纹青玉枕。

东汉云纹青玉枕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

以上几件代表性的枕具可以说明,在我国古代早期,枕头就已有了软、硬之分。

古人真的喜欢瓷枕吗?

到了隋代,烧瓷技术发展起来,瓷枕开始出现。按照大小来说,唐代瓷枕小,宋代瓷枕大,金(南宋)、元瓷枕千变万化。

唐代的瓷枕有多小呢?比如下面这个唐代瓷枕,只有12.5厘米,这大概还没有你手机长。

唐代三彩印兽面纹长方形枕,长12.5厘米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想象一下,晚上只能睡在手机这么长的枕头上,这……耳朵都放不下吧!而且瓷枕还这么硬,简直是酷刑!

所以,对这种小瓷枕的用处就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唐初的陶、瓷枕制作工艺很粗糙,多半是用作陪葬明器(明器一般比正常器具要小),另一说法则是唐初的小瓷枕可能是以脉枕、腕枕、袖枕出现。

到了宋代,这是我国制瓷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瓷枕一度成为宋代人们寝卧的佳品。下面这件宋代瓷枕变长了不少,就是这个枕头高度还挺感人的。

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高12厘米,枕面长32厘米,宽2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毕竟出土了这么多瓷枕头,说明唐宋之后,人们真的睡瓷枕。但是,这又硬又高的枕头,古人真的喜欢吗?

答案是,喜欢,不仅喜欢,而且还要在枕头上写推广文案……

北宋晚期,河北磁州窑烧造了一件白地黑花《枕赋》长方形枕,枕头上就洋洋洒洒刻了259个字,介绍了这个枕头多么有价值、多么好用、人们多么喜欢瓷枕等,可谓是瓷枕推广的最佳文案。

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

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宋代诗人张耒(lěi)曾写了一首诗来赞扬瓷枕: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这可是对瓷枕极其真实的评价,古人觉得瓷枕光滑细润,质坚清凉,可以爽身怡神,很适合夏天用(“泥丸”是道教中“脑、脑神”的别称)。李时珍也夸过瓷枕,他在《本草纲目》里讲到, “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

明代之后,更为舒适的丝织枕与布枕出现,夏季纳凉小妙招也越来越多,瓷枕也就不如唐宋时期热门了。但由于瓷枕易保存,因而现今博物馆里最多见的就是瓷枕。

瓷枕到底怎么睡?

那么问题来了,瓷枕又高又硬,到底该怎么睡?

其实,侧身睡瓷枕真舒服,可平躺着就只听颈椎大喊一声:“救命!”可见,瓷枕的正确打开方式与睡姿关系极大。

嬛嬛,你要是脖子疼,就对我眨眨眼!

图片来源:电视剧《甄嬛传》

人们常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卧如弓”就是古代养生家对人们睡姿的要求。《佛本行集经》提到:“律云:「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卧,是贪欲人卧。」是故修道人不仰卧、不覆卧、不左胁卧,应右胁而卧,保持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大概意思是说,人应该向右侧卧躺。

所以,当你侧睡时,有肩膀高度的支撑,睡高的瓷枕就会感觉很舒服。还有一些瓷枕是枕在颈部的,也保证了睡眠的舒适感。

这个就睡对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花千骨》

同时,瓷枕因为硬,成为了古人保持发型的好物。古代男弱冠女及笄,平日将头发盘成复杂的发髻,尽管用了刨花水可以固定发型,但软枕还是容易弄坏发型,所以古人会选择睡硬枕头保持发髻样式。

唐代女性这发髻够复杂的,扎头发得扎一天

图片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瓷枕不仅是生活寝具,更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精神寄托。

不同造型的瓷枕,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求取功名的美好愿望。甚至还有传言,妇女枕了定窑孩儿枕,就能生出大胖娃娃。

宋朝定窑白釉孩儿枕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那么,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拥有一个印满钱的瓷枕……

“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评选启动

为表彰优秀科普工作者

由广东省科协主办的

第三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评选活动

已开始征集

本次大赛获奖者

除获得官方发布证书

还将参与

量身打造科普直播秀

诚邀你来报名,详戳↓↓↓↓

原标题:《古人用这么高的枕头,是喜欢落枕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