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备孕备到月经不调,原因竟是这些补品……

2021-06-13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郭东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小小子宫,却被这种东西占满了

33岁的芳芳正准备怀二胎。

虽然第一胎孕、产都很顺利,但二胎却没有那么顺利。经历了大半年的失败经历,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以前康健?卵巢功能是不是也下降了,导致卵泡质量低下?

茅塞顿开一般,芳芳决定要好好调理一下身体再备孕。丈夫非常支持她,特意从国外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补品。谁知,芳芳的身体调理还没看到成果,月经却不调了,淅淅沥沥像小阵雨一样,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的,偶尔还伴有隐隐约约的小腹疼痛。

她前往私人门诊开了些止血药、调经药等等,吃了一段时间却不见好转,这才来医院检查。医生得知她的经历后,检查发现她的子宫里竟长满了息肉,大的甚至达到了2公分!于是赶紧让她停了补品、营养品以及各类调经药品,又配合做了宫腔镜手术,才把她子宫腔里的息肉一个个切除干净。手术过后,芳芳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半年后成功怀上了宝宝。

子宫内膜息肉长的就像家里养的多肉植物,看着漂漂亮亮、光光滑滑的,可是危害不小;女性正常子宫腔容量约5ml,如果宫腔内长满内膜息肉,好比庄稼地里长了草,占了空间,那么种下去的种子又该如何生根发芽,长大成苗呢?

左:多肉植物;中:正常宫腔;右:宫腔内多发息肉

哪些人群容易长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数量可单个也可多个,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有带蒂的,也有无蒂的。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血管组织组成。21%-39%的异常子宫出血罪魁祸首都是它。

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围绝经期、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者、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的人群,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容易诱发内膜息肉生长;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刺激(宫内节育器等)刺激、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等,也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年龄增长、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西芬等也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有哪些症状?

单发、较小息肉的息肉一般无症状,体积大、多发息肉可导致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者不规则出血,所以当发现有不规律出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就医。

部分患者可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丝的症状;宫颈管内的息肉还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宫腔内的息肉则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胚胎发育,从而导致不孕、先兆流产、胚胎停育等;若息肉较大或突入宫颈管,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出现恶臭的血性分泌物等。

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行妇科检查及经阴超声检查(有性生活者)。若提示宫腔内边界清晰的强回声肿物,可初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若确诊,需在宫腔镜下摘除送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必须手术切除吗?

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是不恶变的。

若息肉小于1厘米,并且无任何不适症状,1年内自然消失率约27%,并且恶变率也低,可观察随诊(但对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首先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对于体积大、有症状的息肉,则需手术,并且息肉术后复发风险在3.7%-10.0%。而盲目的刮宫容易遗漏,宫腔镜下钳夹、剪除容易复发。故手术方式推荐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手术后再试孕可以提高受孕率;对于已完整生育或近期内无生育计划者,可以考虑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放置曼月乐环减少复发。

对于无生育要求,多次复发者,建议切除子宫内膜;对于40岁以上,恶变风险大者,可以考虑子宫切除。

手术时机选择月经干净3-7天最佳,经净后禁止同房。术后需禁性生活、盆浴1个月,且至少休息1周,可适当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2个月内可能会有少量阴道流血,若增多需及时复诊,一般第3个月月经会恢复。

子宫内膜息肉如何预防?

注意会阴卫生:避免冲洗阴道、避免经期、宫腔操作术后性生活和盆浴,避免经期妇科检查。

避免子宫内膜损伤:如反复引流产、刮宫、频繁取放环等宫腔操作。

做好孕期和产褥期卫生保健。

控制体重、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疾病。

清淡饮食,少食或不食阿胶、蜂王浆、含激素成分的保健品或补品等。

本文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郭东霞

原标题:《备孕备到月经不调,原因竟是这些补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