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人都有文艺心?一款APP为什么会在朋友圈刷屏

澎湃新闻记者 杨深来
2015-03-15 08:55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这些天,微信朋友圈里又被一款APP刷屏,用户猛增甚至导致了这款名为“足记”的APP毫无准备,后台服务器瘫痪了4天。

        不同于朋友圈或其它图文社交APP在分享时惯有的“方图+文字”形式,“足记”用“电影宽画幅+字幕”的形式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伪装”成了一张电影截屏。

        图片来源于用户,文字有预设的歌词、名言等等,也可以由用户原创,电影感视觉呈现也让这样的原创表达看起来有了文(zhuang)艺(bi)范儿,说出太矫情的话似乎也没有了违和感。充分满足了表达欲和文艺腔,刷屏似乎是自然而然了,以至于“足记”的其它功能似乎都没人在意了。

        其实,这款APP的设计初衷是“电影与旅行”,目前在APP Store中的分类也在“旅游”栏目下。“足记”认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电影迷收录了大量有精确坐标的电影取景地,可以满足影迷在旅行中去电影实际场景中拍摄对比照和穿越照的兴趣。

        引来刷屏的“大片模式”在产品设计时是“无心插柳”的功能添加。有评价说:“不是所有人都有文艺的心,但是没有人会拒绝轻而易举获得的文艺表达。”这也许是这款APP“严重跑偏”的原因之一。

        “足记”在微信公共号中回应用户,将深度优化“大片模式”,并把打开入口做浅,点击拍照后的另外两个选项将会被取消。

        “大片模式终究会审美疲劳”,这款一夜成名的APP也保持了冷静,“只有取景地故事才会永久地吸引和沉淀用户。”

        无论文艺还是装bi,但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而言,简单的“大片模式”的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呈现方式,让图片和文字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在图文间营造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再次证明了图片需要文本的诠释。

        最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收集了一些小伙伴们原创的作品,看看他们的用(zhuang)户(bi)体验:

        @许小瓜:第一眼:惹,这啥电影?第二眼:惹,原来是个文(zhuang)艺(bi)利器。遂选了这张照片,因为觉得有场景感,背后有故事,配上一段不知为何就让你有一种莫名契合感的文字,心里小嘚瑟:“对了,就是这个味儿”。正像广告词写的那样:像电影一样去生活。不过,让我担心的是,在人民群众的创(zhuang)作(bi)热情冲击下,字幕库会词穷。

        @乐呵娜拉:我突然想起duang这个词了,当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我看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电影,内心也会闪过“像电影一样生活”的念头。在拍照片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电影画面或者某句歌词。这个APP的出现,满足了我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个电影即视感的照片的愿望,也改变了我用手机拍照时全是方图的习惯。之所以选择这张照片,觉得它本身就有电影画面的感觉,以至于发了朋友圈之后,有朋友问我“截屏的是啥片子呀?”但我很担心久了就养成了“文艺病”,是不是药不能停?

最开始,小伙伴们都在谈谈情怀:

        @L_KUN:突然间朋友圈里的人都成了导演,电影质感的图配上诗样的“台词”文艺范爆棚,出于好奇下了软件,挺好玩,就顺便发个朋友圈记录下来北京大半年后第一次搬家。
        @去,你的旅行:当时在威海出差拍摄,大半个月时间,那天拍摄的是海边渔村日落,夕阳西下,小村子里炊烟袅袅,远方有树林有山丘,特别有镜头感特别温暖,也勾起了淡淡想家的感觉。选这段文字也是想激励自己,一个人在外打拼,如果一路平坦,也许自己过的很舒服,离家不远,可是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Aliang:本来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他乡是故乡,故乡成他乡”的,后来觉得长而且个人色彩浓烈,就去掉了。这张照片是我的老家农村,今年春节回海南过年,返沪前从海口送我爸妈回村里时隔着车玻璃用手机拍的。故乡感觉很熟悉却又陌生,像梦一样,很真,却又在眼前飘忽。那天下着暴雨,很符合那种梦一般的感受。每次匆匆忙忙,不知何时脚步才能停歇。
        @刘康:那段时间一直被生活所困,压抑,迷茫,灰暗都充斥着我,每次看到张照片就提醒自己,不要被生活所困。让我看着以前的路,走向未来的门。老师说过:“你要走的更远,才能看到更多。”
        @穿越时空的六重奏:拍摄这张图是在2012年7月,作为媒体人采访一名曾经游走在两山间通过滑索送信的邮递员尼玛拉木。那一次,我险些永远留在陡峭的送信路上,由于跟随采访时脚底失控,沿着山坡一路下滑,在悬崖边停住。采访结束的回程中,遇到美景,喜不胜收。导游说,拍摄到仙女降临人间,是极为有福之人。感觉挺简单,好用,能体现自己的雅(bi)致(ge)。
        @孙湛:朋友圈现在都快变成工作圈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搞不清楚,也就不发了,但用这个字幕也就随意一些。

也可以写写爱情:

        @olivia_柠檬茶:感觉这张照片是阳光的感觉,当时的心情也是幸福感满满……刚好看到这段台词符合这种feel就用啦。
        @muyi:因为是男朋友,文字就是写的他啊,哈哈。
        @00玖:让我更好地说了我想说的话。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时光见证了一些美好的经历,但是远远不够,我们的青春会苍老但我们的记忆不会!当你一不留神把你心爱的东西丢了的时候你就意识到它的珍贵了。

再或者发发议论:

        @刘行喆:从高速上下来时,突然就看到交警假人。“他”一个人站着,刚下过雨。于是想到最近上海警民关系异常紧张,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这样,就算冷冰冰的人偶,其实也是有感情的吧。只是执法往往陷入一种悖论:在一部分人眼里是捍卫法律,在另一部分人眼里是“刁难自己”。于是,这样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欺负感”就迅速膨胀,成为激发愤怒、戾气爆发的催化剂。当下各种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很多冲突,生活中遭遇的很多矛盾,都与此有关。
        @唱唱反调:曾经,还“深深”地鄙视过在照片上加字的“艺术创作”。不过,在社交网络里它确实很有insight地火了,哈哈。
        @Riconi:人(本)物(人)有强烈的孤独感,但是却视线望着镜头外的世界,表示对未知的期待和前进的勇气。字幕功能可以让不会说话的照片表达更多层次的含义,如同电影一般的细节也做的很酷,很有趣。不过其实说白了,就是装bi啊。

不过到最后,总是会被玩坏了:

        @往东往西跟你走~:“我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们装X。”
        @俊鱼Wendy:——“就这么被刷了一整天,什么鬼?”——“宝贝儿,我也不知道,洗洗睡吧。”
        @刘瑾:前两天看到有人玩,早上起来试发了一张,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弄得那么刷屏,十分钟以后觉得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情感已经不适合我了。删了!可能是我老了。

        

更多澎湃新闻视觉产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方式” thepaperphoto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