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号首长》卖出了130万册,但黄晓阳新书为何不再写官场

杨猛
2015-03-17 10:4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两年前,郁闷的黄晓阳决定暂时放弃让他红透中国的官场小说,转而创作一部历史题材的谍战小说《高参》。        

        彼时,《二号首长》卖出了130万册,盗版更是远超此数。有朋友告诉黄晓阳,仅在湖南,《二号首长》盗版书就卖了四五十万册。       

        黄晓阳原本准备借着这股东风继续创作官场小说,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老话再次应验。因为《二号首长》活灵活现地描摹了官场的权力争斗、各种阴谋阳谋和厚黑之术,被认为是中国当下政治生态的写照,黄晓阳迅速火起来的同时,也迅速成为敏感词。        

        至今,这个号称参透了中国政治权力运作密码的作家对此仍然一头雾水:“我也搞不清这是为了什么,也猜不出来究竟是谁让这么干的!”此话经由官场文学作家的口中说出,颇有讽刺意味。        

        2015年2月,黄晓阳的新书《高参》问世。        

        最高级的谍战是建立情报互换体系        

        可以说,黄晓阳铁了心从官场文学转战谍战小说,多少是无奈之举。        

        最早,黄晓阳有意先将《高参》写成一部电视剧剧本。创作这部剧本的时候,以《潜伏》为代表的谍战片正火。为了不受影响,他只看了另外一部谍战片《悬崖》,以防有些桥段撞车。        

        他认为,这些热播的谍战片只是在讲述比较初级的情报战:“大家还都是停留在‘情报战’的层次,千方百计打入敌人内部,目的是获取敌方的情报。但是我告诉你真正高级的情报战是什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建立一种情报互换体系。”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叫袁殊的多面间谍,黄晓阳很推崇此人。他说,此人同时受军统、中统、日本人的雇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间谍。袁殊本人就是各方的核心成员,可以不用冒危险就轻易获取情报。《高参》就是有关这类高级间谍的故事。        

        但让黄晓阳郁闷的是,投资商并不看好他的谍战片思路,认为像《潜伏》那样的谍战片才好卖。于是他把剧本改写成小说,就有了这本《高参》。       

        《高参》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在国民党、共产党、汪精卫政府、日本军方多方角力的背景之下,情报人员为了各自利益,展开的惊心动魄的较量。      

        在描写情报战的同时,《高参》还贯穿了黄晓阳熟悉的官场权斗路数。对此黄晓阳并不讳言,因为在他看来:“归根结底,只有攀爬到权力结构的顶层,成为高级官员,才不需要去偷情报,因为你本身就是情报的制定者。”

        “我搞创作是个错误”        

        如今功成名就的黄晓阳回忆起自己的文学道路,不免一阵唏嘘。

        他的创作之路其实颇为艰难:生长在湖北农家,高考落榜,只上了中师,毕业后做了小学老师。但他并不喜欢这份职业,为了出人头地,选择了写作这条道路。他在青少年时代完全没有文学积累,也没有阅读过什么文学经典,存在一个巨大的知识断层。他说,自己只是因为纯粹而朦胧的文学之梦,开始了文字遨游。        

        “至今我都觉得走文学这条路是个错误。”他说。      

        黄晓阳写东西,被称赞很有市场眼光,这也跟他“野路子”的锤炼很有关系。一开始,为了生存,他没有拒绝过任何题材的写作,目的就是挣钱。       

        他写过小说、散文,也写过诗歌和报告文学。1985年,他在《武汉晚报》发表了一首诗:“你把自己砸在地层/大雁却把你写在天山。”这首只有两句话的诗《人》,透露出黄晓阳不甘平庸的追求。        

        逐渐,黄晓阳成了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各地出版商都会来找这个具有敏锐商业嗅觉和写作实力的职业写手。他十分重视市场的反映:“就好比厨师做菜,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要做一桌菜,要满足多数人的口味。”       

        凭着这股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他创作了红极一时的人物“画传”系列图书,甚至还写过一本张艺谋的自传畅销书。后一本书引发了张艺谋团队和出版社的一场口水官司。黄晓阳后来了解到,其实张艺谋本人对此书并没有意见,甚至还很认可。因为张艺谋正在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传奇》,他推测是幕后的张伟平团队策划了这场诉讼,目的是为了炒作即将上映的新电影。        

        黄晓阳说:“一个证据是,有一年,云南省委一位秘书打电话告诉我,张艺谋本人亲自买了几百本我写的自传送人,其中就送给了这位省领导。”       

        官场文学其实在讲政治智慧       

        黄晓阳创作《二号首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一直对中国历史怀有浓厚兴趣,进行了深入的研习和探究。有一段时间,他十分痴迷春秋战国的历史,看了几乎所有与这段历史有关的记载,“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今天我们所说的政治智慧,其实早就体现在古人的政治思想中了。”      

        有人说政治像春药,引无数人顶礼膜拜。但是中国当代官场的信息很难传达给公众,于是黄晓阳决心写一部透视当代政治和权力的小说,传递中国的政治智慧和哲学。于是就有了让他声名鹊起的《二号首长》系列。        

        小说的主人公唐小舟是一个不得志的小报记者,事业无成,老婆又红杏出墙,他走到了人生的低谷。但一夜之间,他蒙召成了省委书记的贴身大秘,不光命运反转,而且参透了权力场的起起落落。        

        唐小舟只是一个权力的旁观者。黄晓阳推崇的是小说里省委书记这个人物。他善于平衡各种力量,找到了政治的真谛。“在一般人想象中,政治很脏,有阴谋也有阳谋。其实这都是低层次的政治,最高级的政治是权力平衡,其次是权力置换,最低等的才是阴谋权斗。”黄晓阳说。     

        《二号首长》一炮打响。读者惊叹于这部小说中大量真实可信的细节。比如“双规”,这个体制内纪委系统对于党员的“家法”,在外人看来,它是针对腐败分子的手段,但是对其运作往往不明就里。黄晓阳游刃有余地描写了“双规”的具体过程,宛如见证人一般。真实情况是,有个朋友碰巧给他讲了一段经历,他就开始合理想象,写成了书中现在的样子,和事实有惊人的吻合之处。其他类似情况还包括,为了平息网上不利舆论,省委书记下令动用金钱和人脉去删帖和花钱搞关系。有亲身经历者看到此处,往往会心一笑。       

        黄晓阳解释说,这些细节多数来自生活的积累和合理的推断,其实他本人并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你只有了解了权力运作的规律,才有可能想清楚官场这些行为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道”是政治的最高手段        

        黄晓阳说:“大多数人对《二号首长》的细节赞叹不已,但是我不得不说,这只是看到了我这部书的初级阶段。”他认为,自己书中想要表达的最高级的部分,绝大多数读者没有品出来。        

        他进而解释说,所谓的最高级的部分,就是想表达对政治和权力的基本态度。       

        他说:“人们常说王者伐道,智者伐交,武者伐谋。其实,政治智慧的最高手段,是道。这个道,也就是自然规律。”        

        《二号首长》引领了一股官场文学热潮,也帮助黄晓阳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作家富豪排行榜估计,黄晓阳的版税收入超过430万,但是黄晓阳坦陈,“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了。”       

        如今,黄晓阳在湖南日报工作,拥有一间办公室以及两个助手。每天他都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然后开始创作,除了中午吃饭,其余时间都用来写作。他仍然心系首长系列,希望可以把首长系列和唐小舟继续写下去,继续深入挖掘中国政治的“道”。

        本文发表于腾讯文化,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转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