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任丘红色记忆】任河县的建立与斗争

2021-06-17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津浦铁路、津保公路、子牙河向冀中进犯。到1939年2月,先后占领了大城、任丘、河间等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县开展了抗日斗争。

战火中诞生了任河县

随着全民抗战的不断深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伏击日伪军,割电话线,破坏公路,给敌人有力的打击。日军不得不抽出兵力对冀中平原进行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清剿”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以达到“治安强化”的目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于1940年8月决定在距县城较远、敌伪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任丘、河间、大城三县交界地带,划出部分村镇,建立任河县。

任河县的区划包括原河间县的七区(留各庄)、八区(北位)、九区(卧佛堂)的207个自然村和原任丘县古洋河以东的五六七区(长丰、吕公堡、梁召)的111个自然村,共计318个自然村。新建立的任河县共划分为8个区,分别是:一区(卧佛堂一带)、二区(束城一带)、三区(留各庄一带)、四区(北位一带)、五区(尊祖庄一带)、六区(大尚屯一带)、七区(吕公堡一带)、八区(长丰一带)。1942年“五一大扫荡”以前,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北位、文香一带。后来,环境愈加残酷,县直机关驻地不固定,流动性很大,群众称为“抗日游击县政府”,先后驻过锁井镇、南张村、孟回村,抗日战争后又迁至北位村、文香村。

由于战争年代敌我斗争形势和武装力量不断变化,任河县的行政区划也不断变化。1944年10月经上级同意,任河县邻近大城县的康各庄、赵各庄、大祥、陈良村、齐圪挞、霍辛庄、东魏各庄、西魏各庄等9个村划归大城五区管辖。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任河县一度撤销。1946年10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又重新恢复了任河县建制。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任河县完成了历史使命,上级批准撤消建制,所辖村镇分别划归任丘、河间、大城3县。其中划归大城县的有113个村镇,建立了5个行政区,即:大尚屯区、位敢区、大汪区、东汪区、门远庄区。

当年的任河县境内,环境异常艰苦和残酷,县委县政府机构设置不很健全,党务行政分工也不大明确,大致是县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训练部、武委会等。政府机构设:民政科、财粮科、公安司法科、民运科。群众团体设:工救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县区干部损失较大,也有少数干部经不住考验变节投敌,所以干部调动较频繁。为保密起见,县区领导干部还常以化名身份出现,活动在群众中。有时党内基层干部也不十分清楚他们的职务。

(任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牛锐敏)

任河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是牛锐敏,任丘县天宫村人,以后依次是:刘青山、赵勃、董绍杰、魏琪、黄敬华、贾特、田振东、刘宝庆。第一任县长是王力真,以后依次是:李敬仁、魏绍朴、张旭升、刘竹溪、魏琪、赵华。抗战胜利后,任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任河县人民政府。

浴血奋战保家园

任河县建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地方基层政权和组建地方武装。县区干部秘密深入各村镇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和党支部,并建立起基层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组织。相继成立了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游击小组,改选和撤换了敌伪建立的维持会,使维持会成为明供敌暗为我所用的两面政权。

敌人为了扑灭抗日烽火,对任河县抗日军民实行军事镇压和“扫荡”的同时,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民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任河县委领导各区村大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发动群众扫房根土熬硝淋盐,不仅解决吃盐的困难,还得到了制造炸药的火硝;到盐碱地里打碱蓬棵晒干烧灰淋碱;用传统的土法自制木槽打棉籽油供食用和点灯;用麻杆沾硫磺自制火柴;纺线织土布;用锅底灰、杏树根、槐米当染料做军装军鞋。通过各种办法,克服了敌人经济封锁造成的种种困难。

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抗日武装的武器弹药不足,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便把民间铸犁铧的艺人组织起来,发动群众献铁,用来制造地雷和手榴弹。例如文香村文王庙里的一口大铁钟和北位村庙里的一尊铁佛都熔化后铸成了地雷和手榴弹。为了使各村民兵游击小组都能使用这些自造武器打击敌人,县里在王蔡间等村举办训练班,抽调各村党员、干部和民兵学制造炸药和组装使用地雷、手榴弹等军事技术,增强了军民的战斗力。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敌人集结5万多兵力对冀中平原进行“五一大扫荡”。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任河县境内主力部队撤离,除留少数坚持工作外,党、政、军干部大部调到山区整训。日伪军到处烧杀抢掠,搜捕抗日干部,屠杀群众。连续制造多起惨案,使任河县“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抗日力量和抗日干部遭受了很大损失。四区区委书记赵景玉、区长王某某和妇救会干部刘爱珍先后被捕。留在任河县坚持工作的县区干部便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在堡垒户中。在残酷环境中,广大干部坚持工作,如四区干部张跃光、秦征、田永仁3人隐蔽在文香村,白天到青纱帐中躲避,晚上回村开展工作。

当时大城县的抗日力量也同样遭受了重大损失,日军悬赏1500块大洋捉拿刘青山。由于刘青山在大城县工作的时间较长,认识他的人多,组织上决定让刘青山白天到任河县隐蔽,晚上回大城县开展工作。刘青山1916年生于安国县南章村,小学文化,雇工出身,1931年在蠡县白沙村当雇工时入党,1932年秋因参加“高蠡暴动”被捕,1933 年2月获释后继续当长工。1937年10月成为职业革命者,入抗大学习,1938年8月中共冀中区党委派抗日工作团进驻大城建立党组织,刘青山任中共大城县委第一任组织部长,1941年接任大城县委书记,兼任组织部长。在任大城县委书记兼任组织部长期间,刘青山经常带领抗日工作人员到敌伪统治较薄弱的任、河、大交界地带活动。任河县后北曹村是他开展工作和隐蔽的堡垒村之一。刘青山到后北曹村接触最多的是党员赵国祯、赵焕亭、赵明力等人。

1942年9月,刘青山调任任河县县委书记,分散的任河县县区干部又重新回岗,很快恢复了抗日工作。同时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任河县大队与大城县大队合并为任河大县大队。

为了重新打开抗日工作局面,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振奋群众的抗日情绪,首先在全县开展了除奸反特活动。对罪大恶极的叛徒、敌特、汉奸和危害抗日工作的村伪政权人员给予坚决的镇压。县大队在位吉村一次便处决了11名敌特,震慑了日伪。

为了有效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任河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群众开展挖地道改造地道活动,各村民兵、群众利用一冬春便使地道户户相通,有的还通到野外或与外村相通。为了适应作战,还把地道挖到临街的墙山底下,墙山上留有射击孔、瞭望孔等。大街上埋上地雷,敌人进村后便通过瞭望孔拉响地雷,使地道战和地雷战很好地结合起来。到1943年春,一度处于低潮的抗日斗争在任河县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根据八地委的指示,任河大县大队重新分为任河县大队和大城县大队。各区小队也纷纷重新建立,县区地方武装携手配合,主动寻机作战打击敌人。

在任河县四区,敌人为扩充特务组织,派铁杆儿敌伪人员杨某到完城伪编乡任乡长。杨搜罗地痞流氓,恢复原国民党外围组织“安清帮”,改名为“安清同义会”,发给入会人员每人一个胸章,随便出入据点,为日伪搜集情报。任河县四区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将正在北亮村发展会员的杨观歧抓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完城岗楼平时驻有日军10多人,伪军40人左右,其中一个日军头目平常总戴一副小型眼镜,人们叫他“小眼镜”。他作恶多端,经常带日伪军到各村烧杀抢掠,区小队长刘升得知这一情况后,化装成赶集的老百姓混进完城村,在这个日军头目走出岗楼赶集、看双胞胎花牛犊时,刘升一枪除掉了他。

1943年秋后,驻广安、留各庄据点的日伪军300多人到北蔡、大尚屯一带抢粮,任河县委命令县大队和区小队在大尚屯设伏,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时已任县武委会干部的刘升参与指挥了这次战斗。当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后,县大队和区小队的战士从高房工事上一齐开火,地道战地雷战大显神威,给抢粮的敌人迎头痛击,日伪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但刘升也因从高房工事上往大街中心投掷地雷,因地雷发火太快,自己被炸,壮烈牺牲。

1943年腊月的一天,刘青山在后北曹村主持召开了有任河县四区区委、邻近各村村干部参加的会议,内容是抢完城岗楼的粮保所。完城村距后北曹仅2华里,岗楼不远处是日伪军从各村“征收”来保管粮食的粮保所,据掌握情报,日伪军各一个小队外出“扫荡”,只有一个伪军小队驻守。刘青山当机立断,决定趁日军扫荡未归、敌人兵力空虚时,打它个措手不及,抢出粮食。这样,一来可以打乱敌人的囤粮计划,再就是为群众解除饥荒。会上,刘青山给区小队和各村都布置了任务。

当天晚上10点多钟,按照预订计划,四区小队打先锋,数千名群众有组织地开到完城村附近。区小队员首先切断了完城岗楼通往外界的电话线,摸进粮保所,将看守粮保所的一班伪军缴了械。随后在岗楼四周点燃了几十个火把,接着向伪军们喊话,开展政治攻势。在游击队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威慑下,岗楼内的伪军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刘青山把手一挥,数千名群众冲进粮保所,用刀割开粮食囤,打开粮仓,人们身背、 肩扛、车推,整整搬运了一夜,将日伪军囤积的几十万斤粮食都抢了出来,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士气,灭了日伪军的威风。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任河县抗日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县大队已发展到4个连,300多人。各村民兵抗日游击小组战斗力也不断加强。县区地方武装部队和民兵每天都围据点、打伏击、端岗楼,使日伪军龟缩在岗楼里轻易不敢出动。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不得不收缩、撤消、合并部分据点。任河县四区境内的北亮、北位据点撤离时,敌人用10余辆大车拉着粮食,任河县大队在公路边埋伏,截击了敌人全部运粮大车,把粮食就地分给了文乡村贫苦农民和抗日军属。到1945年4 月,任河县境内只剩下留各庄和念祖桥两个据点。

1945年4月30日,抗日武装收复了任丘县城,5月9日解放了河间县城。任丘县大队配合分区三十团一夜拔掉了念祖桥据点。

6月12日,抗日军民包围了留各庄桥头的据点。当时的包围据点的兵力有已升格的任河县支队、分区部队一部分和五六区民兵,同时布置几个区小队警戒青县和王口之敌,准备打援。参战的有位敢、位各屯、后北曹、完城、阁里、南曹、芦庄、 徐庄、前屯、后屯等10多个村的民兵共计200多名。当时县委掌握的敌情是:留各庄据点有300多名伪军,2挺机枪,与任河县支队和民兵的兵力大体相等。但没有料到里坦据点的伪军头目杜福祥听到八路军游击队拔掉了念祖桥据点后,恐留各庄据点有失,连夜抽调伪军,带4挺机枪,加强了留各庄据点的兵力。任河县支队和民兵包围了据点后,两挺机枪架在河堤阵地上,民兵组织了20来支“大抬杆”占领了据点周围的防护沟。敌人凭借武器优势顽固抵抗。

攻击部队见敌人武器和兵力有了变化,硬攻不利,便发动民兵从大沟坡向据点开挖地道,用炸药和地雷爆破敌人的岗楼。当挖到敌人据点院内牲口棚底下时,地道被牲口踩塌了一个洞,牲口蹄子正踩在挖地道的位各屯村民兵队长李长海的头和肩。李长海简单包扎了一下自己的伤后,用棉被堵住塌陷处,继续带领民兵向敌岗楼挖进。在这期间,伪军准备从西南方向突围,正巧遇上任河县支队架在河堤上的两挺机枪,被撂倒一片,又狼狈地逃回岗楼。

下午3点钟,民兵的地道已分别挖到敌据点的5个岗楼下边,并安装了炸药和地雷。民兵们向敌人喊话:“再不交枪投降,我们就叫岗楼跳舞了!”敌人不知道岗楼下埋了炸药和地雷,反而大笑。此时县领导发出拉火的命令, “轰!” 的一声巨响,地雷把据点内的一个岗楼连同伪军一下子炸飞。接着又“轰!轰!”两声,接连炸毁了据点南面和北面的两个岗楼。与此同时,攻击队伍展开了政治攻势,让伪军队长边宏造(边麻子)的母亲和妻子向岗楼喊话。边宏造最后才同意投降,提出条件是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并要八路军游击队派出代表到中心岗楼谈判。攻击部队当即派四连指导员进岗楼,一个小时后,敌人全部放下武器,向抗日军民投降,围困了4天4夜的留各庄据点被端掉。至此,任河县全境宣告解放。老百姓纷纷送慰问品慰劳参战指战员和民兵,欢庆胜利。

车轮滚滚永向前

任河县全境解放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任河县委决定开展锄奸反特运动,对原来罪大恶极的土豪恶霸和国民党、新民会组织内的特务进行了抓捕,当时称为“抓国特”。如任河县四区抓捕了北位村国民党区党部书记李某,北亮村新民会主任张某,二区抓捕了南召村国民党区党部书记王某和李南宅村李某。对反映强烈的伪联保人员也发动群众进行了批判斗争。锄奸反特运动鼓舞了群众的士气,但有的区、村也出现了打击面过宽的偏差,运动后期对有些人进行了甄别。在“抓国特”的同时,对减租减息进行的不彻底的村又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号召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第一次撤销时待分配人员合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浴血奋战了14年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任河县县、区干部集中到河间整风,1946年3月任河县撤销。

1946年10月,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任河县重新恢复建制,县委县政府机关迁到文香村王家大院办公。县政府机构设置了秘书室、民政科、司法科、财政科、工商科、教育科、实业科。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支援前线。1946年8月,八分区在河间县城召开了土地会议,县机关除留少数同志坚持工作外,大部分县区村干部参加了会议。八地委书记刘青山主持了会议,传达了边区会议精神,讨论贯彻了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了土改的方法、步骤。会议结束后,任河县全面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各区、村纷纷建立起“土地平分工作委员会”和“贫民团”、“农会”等贫雇农组织。当时流传着的一首歌谣是:“打土豪,分田地,汉奸头子伪组织,狗仗鬼势把人欺。无论霸占谁的地,无条件,退回去……”为了使土改工作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当时停止了党组织活动,一切权力归农会,贫民团掌握大权,并开展了“搬石头”活动,把一部分腐败变质的党员干部当“石头”搬了下去。

这期间,朱德总司令还曾到任河解放区巡视工作,并在县政府机关吃了一顿午饭。1947年11月初,冀中军区司令部驻地在河间县西南八里黑马张庄。一天清晨,朱总司令带着警卫员,骑马沿河间至沧州大道东行,后又沿子牙河堤在沙河桥过了子牙河,进入任河县境。沿途看到很多村庄广大群众斗地主分田地,组织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心中特别高兴。一上午马不停蹄,行程200多华里,中午时分抵达任河县政府驻地文香村。总司令到时,政府工作人员正在机关院内吃午饭。警卫员通报后,人们听说朱总司令来到了,一个个欣喜若狂,心情特别激动。县委书记魏琪让县长赵华组织大家列队迎接。朱总司令身穿普通灰军装,扎着裹腿,脚蹬布鞋,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县领导把朱总司令请到院里,即命炊事员给总司令安排顿象样的饭菜。朱总司令看到刚才吃的是窝头和萝卜炒白菜,便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风趣地说:“不要安排喽,萝卜白菜,人人都爱,先给我盛一碗!”说着就和大家坐在一起,拿窝头吃起来。大家一时不知所措,感到让总司令吃这样的饭菜,实在不象话,但看朱老总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和人们唠起嗑来,也只好从命。

不一会儿饭吃好了,大家请总司令到后院歇息,朱总司令说啥也不休息,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他微笑着站起来,用洪亮的声音给大家讲话:“同志们!石门战役很快就要打响喽, 石门解放后,我们马上解放天津、北平!你们八分区是津郊近畿,地方政府任务更重,一定要把支前工作放在首位。革命战争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后盾,没有这个后盾,就没有革命战争的胜利,同志们很辛苦……”朱总司令激动人心的讲话,使大家倍受鼓舞。最后朱总司令说到:“临走前我向你们提一个要求怎么样?”大家齐声说:“欢迎总司令!”朱总司令接着说:“同志们,战争时期部队很艰苦,前方战士吃不上喝不上,我们走的时候,要求把你们食堂门边的一堆萝卜皮带上,支援部队打仗。”总司令的话使大家感到意外,但细想这是对我们的批评。县委书记魏琪马上检讨说:“总司令批评得好,这就是浪费,今后一定改!这萝卜皮儿您就别带了,近日我们往前线送4万斤萝卜白菜,以后部队需要,继续再送。”朱总司令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说:“你们后院拴了很多马,这是谁用的?你们县总共300多个村,用这么多马,会给群众造成多大负担?长此下去,会使我们的干部脱离群众……”

大家聆听着朱总司令的批评教诲,深深感受到一位革命家一心为国为民、披肝沥胆的伟大风范,自悔工作上的差距。县委书记魏琪敬了一个军礼说:“请总司令放心,我们把马全部送到前线,支援部队打仗。” 朱总司令满意地笑着说:“好!我赞成你们的意见。同志们,留步,胜利后咱们再见!”说罢,大步出门上马疾驰而去。

从此县政府机关食堂吃萝卜再也没有人削皮儿。不久,冀中军区各县的马匹也全部撤掉了。

1948年春,八地委纠正了土改中的偏差,总结了工作,并按照冀中区党委的指示,逐户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任河县的土地证为草纸铅印,长宽各约30厘米,上面盖有县政府方印。土地证的颁发是土地改革的最后成果,标志着土改工作的胜利结束。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热列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田参军”运动,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解放战争的前线。后方则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妇女纺线织布,赶做军鞋,在家的男青壮年组成担架队和运输队,全县曾几次分批组织几百辆大车把粮食和军用物资浩浩荡荡运往平津战役前线。任河大支队和全县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解放王口、子牙和王庆坨的战斗。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河县始终坚持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创立了任河县新华评剧团,常年活跃在青、沧、交一带,随军演出。任河新华评剧团渐成为晋察冀边区政府的骨干文艺团体,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紧密配合斗争形势自编自演剧目。1935年出生在完城村的全国著名评剧演员杜宝宇先生就是当年任河县新华评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由他编写的《甄玉兰》《怀姑女》等新剧目深受晋察冀边区政府和广大军民的欢迎并多次受到嘉奖。大尚屯镇由民兵和青年妇女组织成立了业余剧团,在吕建勋和吕梦天的带领下一面坚持敌后生产,一面演出宣传。该剧团曾发展到40余人,自编自演了京剧《贫民和日本》,活报剧《波茨坦会议》《反特除奸》。1943年冬,文香村在村长贾合香、教师王廷漠、高占新的倡导组织下,成立了业余剧团,自编自演歌舞、戏剧,曾发展到五十余人,先后演出100多场,演出的剧目有《哥冤恨》《血泪仇》,话剧和快板剧《顽军丑态》《改造懒汉》《拥军》等,此外,任河县还采用大唱革命歌曲和演出文艺节目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情绪。任河县各村还都组织秧歌队,成立了识字班,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任河县又抽调人员随大军南下,参加建立地方政权,如位敢村安静(安巨臣)随大军渡江到四川,从任县委书记直到任乐山地委副书记。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在烽烟战火中存在了9个年头的任河县完成了历史使命,撤销了建制,所属村镇分别划归了大城、河间、任丘。由于任河县抗战后就得到解放,故任河县所属区域被称为“老解放区”。

作者:张子敬

原标题:《【任丘红色记忆】任河县的建立与斗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