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国大桥】鸭池河特大桥:云端架高桥,沟壑变“平原”

2021-06-18 1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世界高桥看中国,中国高桥看贵州。

在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桥中,

40多座建在贵州,

它们是“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的最佳注脚。

17.6万平方公里的黔中大地,

散布着2万余座不同时代、

各具特色的桥梁,

它们是居民出行的必须,

同时也成就了贵州“桥梁博物馆”之名。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彩贵州网推出《大国大桥》栏目,以贵州境内的世界级高桥为切口,展现交通强国建设给这个山地公园省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威宁自治县城东北部15公里的盐仓镇营洞村龙山梁子,有一口名为石缸洞的古井,一汪清水从这里涌出,是为三岔河,河水东流300余公里在黔西县化屋基与六冲河交汇,形成乌江干流,当地人称之为鸭池河。

鸭池河段的乌江十里画廊

自汉代以来,鸭池河就是毕节通往黔中的必经之路。由于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在解放前的千百年间,河上一直未有桥梁,往来人马车辆,均靠木船摆渡。

据《黔西县志》载,清道光年间,以贩卖川盐的梅姓富商耗白银若干,雇人花了数年时间,打造数百块大石墩,欲在鸭池河上架桥,但终未成功。如今,鸭池河渡口下游河尾处的悬崖下仍可看到这些大石礅。

鸭池河古渡口

川盐入黔的故事里有贵州人民的自强不息,也有“黔路难”的无奈。

1949年11月,贵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追击涌入黔西北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经清镇卫城赶赴鸭池河渡口。国民党守军在北岸沿河布防,据险而守。面对水深流急、宽100多米的渡口,在一无船,二无桥情况下,解放军部队侦查分队与工兵分队将放有鹅卵石的竹筐用麻绳系好,放入水中作为坝基,再在上门铺满木方、梁柱、门板等,跨过鸭池河天堑,不放一枪一炮就解放了黔西城。

天堑在解放军面前成为通途,解放后的黔西,也开始因为交通的变迁而彻底改变。

鸭池河钢索吊桥

1958年7月1日,清毕线鸭池河钢索吊桥建成通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贵州修建的第一座钢索吊桥。

1996年在鸭池河吊桥下游30米处,修建了鸭池河公路桥。

2016年8月贵黔高速全线通车,主跨800米、全长1450米的鸭池河特大桥成为路上一道亮眼风景,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

高桥筑成,

黔西北区域发展再次提速,

乌蒙的蔬菜、茶叶、刺梨等特色农产品

随着便捷的道路出山入海,

山里的居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而增添笑颜。

青山依旧在,碧水向东流。

云端架高桥,沟壑变“平原”。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记者:郭红宇

原标题:《【大国大桥】鸭池河特大桥:云端架高桥,沟壑变“平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