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野象群连夜辗转两地去了哪?

2021-06-18 13: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截至6月17日18时

象群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7.4公里

持续在易门县十街附近迂回活动

独象离群12天

与象群直线距离18.8公里

15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

人象平安!

其实这两天

野象群辗转了两地进行活动

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最新动态

6月14日晚,象群溜溜达达地从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南山村后山下了山觅完食物后,在上山的路口,它们没有停留,继续前行。

6月15日晚11点,象群进入了峨山县大龙潭乡山口村活动。

6月16日凌晨2点,象群又往易门十街乡方向折返。此后它们来到甸末山顶呼呼大睡……

6月16日下午3点,玉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观察发现,大象离易门十街乡建大村只有300米,整个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机制迅速运转起来。

此后,象群在玉米地里大快朵颐,吃得心满意足后,朝着偏西的方向踱步离去了,人象平安。

大象逼近村庄 指挥部组织村民迅速疏散

下午3点,大象离村庄300米。

建大村坐落在半山坡上,四周有树林和农田。村庄入口处,一台挖掘机横在路上,挡住了无关人员进入。村庄里静悄悄的,大门紧闭,一些村民站在在自家房屋的二楼,探出身子,有些好奇也有些紧张。

村子的另一头同样堵着挖机。再往前走50米,田地里看到了象群。

一览无遗的阳光下,象群站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大快朵颐,耳朵轻轻扑扇,时而甩甩象鼻。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应勇两小时前就来到了村里。疏散完村民,他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象群:“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做村民的工作,今天大象有进村的迹象,我们提前两小时又做了一遍工作。”

杨应勇不放心,他和几位工作人员反复核对象群数量,避免有遗漏的大象没有在视野内存在隐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吃得心满意足后,大象朝着偏西的方向快步离去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听说象群走远了,好奇的村民忍不住纷纷下楼来。十街乡建大村前村支书周福清大声叮嘱村民:“大家都回家去,不能下地干活,要注意安全。”

周福清告诉记者,这个村有176人,59户,虽然提前做了亚洲象防范宣传和提示,村民还是对大象比较好奇。“最近一个星期,我们基本天天都给老百姓做宣传,要做到人象和谐平安。”

路途漫漫

象群自得其乐

6月17日上午,象群沿着易门十街乡与峨山县大龙潭乡边界山脊一线活动。山大沟深,道路险阻,不断有野象靠近悬崖边一探究竟,看看路况如何,但最终还是徘徊不前。

最终,在头象带领下,象群逐步沿山脊西北一侧活动,避开危险悬崖。由于山顶灌丛密布,加上时不时有降雨,野象行走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野象在下陡坡时通常前脚保持稍微弯曲,后腿完全趴在地上,以一种俯冲滑行的姿势通过滑坡路段。

对于小象,湿润的泥土反而成了他们闲暇时的玩具,用象鼻卷土洒在对方身上,有时还跟同伴玩起斗牛、顶头、你追我打等游戏,样子憨态可爱。

其实,这不仅仅是同伴之间的玩耍,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泥土里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于象群来说,这也是补充矿物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落单小象离群18.8公里

母象首领隔空喊话!

另一方面,截至17日,离群的小公象已经单独生活12天了,目前仍然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持续在村庄稀少的林地内吃吃玩玩,归队意图仍然不太明显,这也让专家和网友们操碎了心。

"落单"的小公象。@小央视频截图

这只 10 岁的小公象为何离群?离群后如何与象群"联络"?出走后的小象是否准备"自立门户",最终是否会与象群汇合?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叛逆"独象曾多次离群

关于独象离群的原因,众说纷纭,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接受云南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象群属于母系社会,公象在成年以后,会在本能驱使下离开原生象群,寻找繁殖机会,避免近亲繁殖。未成年的公象出走,在普洱、版纳也曾出现过,属于象群的正常活动。

"据我们观察,这头出走的小公象比较聪明、生存能力也很强,在北迁的过程中曾多次离群,但每一次都能找到象群。"陈明勇介绍,从观察情况来看,这头独象未与同伴发生过打斗等行为,有可能只是单纯想自己"静一静"。

独象如何与象群取得联系?

在出走期间,独象曾被报道与象群多次"隔空喊话",那么,象群是如何与同伴进行交流呢?

"落单"的小公象。@小央视频截图

据相关专家称,亚洲象在丛林中过群体生活,象群内部和不同象群之间彼此需要交流。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的通讯行为方式很多,包括听觉通讯、嗅觉和味觉通讯、形体通讯和震动感应通讯等。

陈明勇介绍,指挥部在11日和12日均监测到独象和象群通过声音交流。11日,独象和象群同步发出鸣叫。12日,独象和象群里的领头母象再次交流,独象一度向象群快速移动。由此推断,象群之间一直是有联系和交流的,落单大象要找到象群,也并非难事。

独象何时回归象群?

"自 6 月 5 日走散以来,独象与象群距离忽远忽近,曾多次汇拢,最近的时候仅有几百米,但最终未相聚,具体原因尚不清晰。"陈明勇介绍,当前独象和象群停留的区域食物相对充足,因此迁徙速度有所放缓,也有可能是在等小象汇合。

"落单"的小公象。@小央视频截图

尽管在普洱、版纳也出现过雄象未成年就独立的情况,但陈明勇告诉记者:"从这只小象以往的活动情况来看,初步判断还是会与象群汇合,目前难以进行干预,只能进行密切监测,建议周边居民尽量避免刺激它,以免被雄象攻击。"

亚洲象北移途中工作人员精心守护,沿途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大象簇拥着小象抱团睡觉的动人画面,都深深打动了人们。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情景,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这次象群北移路线几乎跨越半个云南,各方全力以赴、合力保护。各地各部门采取柔性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做好人员疏散,确保人象安全。通过隔离围挡、投喂象食等方式,引导象群避开村镇、城市人口密集区。

对北移亚洲象造成的群众经济损失,云南已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村民们为野象准备了一车又一车的玉米、菠萝等食物。监测预警人员航拍大象时,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

从一个个细节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建立了西双版纳等11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253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亚洲象核心种群及关键栖息地的安全。在亚洲象分布区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严厉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

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到目前的300头左右;上世纪90年代,亚洲象分布于云南2个州市、3个县区、14个乡镇,截至去年底,长期活动范围扩大到3个州市、12个县市区、55个乡镇。亚洲象种群扩散,是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体现。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和积极履约者,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

中国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

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

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客户端综合云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云南网、@小央视频、人民日报等

校对:朱咏梅

编审:李荣

原标题:《野象群连夜辗转两地去了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