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血管内取栓术后为何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如何处理?2个病例告诉你

2021-06-22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土明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收录于话题#CNA 20217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时间就是大脑!

脑卒中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等特点,是影响国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自从2015年五大研究明确血管内取栓(EV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获益以来,血管内取栓治疗开展如火如荼。但临床工作中,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获得良好预后。

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年会(CNA 2021)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张世洪教授对EVT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进行了系统地讲解,本次讲解中首先讲解了2个病例,通过病例分析血管内取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原因,以及处理。

一、病例介绍

病例1

男,58岁,外院转入。

主诉:突发头晕、呼之不应4小时。

现病史:活动中起病,突发头晕、呕吐,随即出现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四肢活动障碍,当地医院诊治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四肢强直。

既往史:发现血压升高1月,未服用降压药。

急诊查体:BP 168/101mmHg,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瞪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刺痛见伸性强直,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4分。

急诊处理流程如下:

急诊头颅CT如下:

急诊DSA及取栓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

取栓后治疗转归

病例2

女,64岁。

主诉:头晕4+小时、意识模糊伴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

现病史:4+小时突发头晕,站立不稳,无视物旋转、呕吐、耳鸣。2+小时出现意识模糊,呼之能应,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

既往史:高血压6-7年,血压控制可。无吸烟、饮酒史。未服用降压药。

急诊查体:BP 163/81mmHg,神志清楚,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瞪圆,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左歪,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NIHSS评分13分。

急诊头颅CT如下:

急诊处理流程如下:

急诊头颅CTP:

右侧小脑、桥脑以及右侧颞叶内侧、枕叶大片低灌注区,存在明显缺血半暗带。

急诊DSA及取栓: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

术后48小时头颅MRI:

取栓后治疗转归:

二、脑梗死早期

神经功能恶化定义和原因

目前,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定义是基于NIHSS评分的定义,即卒中患者24小时后其NIHSS评分较基线升高≥4分。

E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2020年有研究表明,除外血管未再通,围手术并发症以及脑出血等明确原因,原因不明END(Un END)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全麻、入院时血压增高,NIHSS评分、取栓操作次数是Un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直接到医院与转院比较,UnEND发生风险降低。

三、两例年龄相仿,血管闭塞部位相同,

DPT时间相差不大,第一例患者为何发生END?

回到前面两例病例,两例患者年龄相仿,血管闭塞部位相同,发病到穿刺时间相差不大,第一例患者发生END和死亡的原因:

1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梗死患者取栓效果不如前循环?

目前为止,后循环取栓治疗的高级别证据仍然相对缺乏。2021年5月2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7个国家23家中心进行的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的BASICS研究结果,结果显示:EVT组154例患者中有68例(44.2%)获得良好的功能结局,而药物治疗组146例患者中有55例(37.7%)获得良好的功能结局(RR 1.18;95%CI,0.92-1.50)。EVT治疗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为4.5%,药物组为0.7%(RR 6.9;95%CI,0.9-53.0)。90天死亡率分别为38.3%和43.2%(RR 0.87;95%CI,0.68-1.12)。

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确定EVT治疗对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梗死患者取栓效果不如前循环?尚不确定。

2

开通时间较晚,侧支循环较差,或未早期进行静脉溶栓导致无缺血半暗带?

对2016年前发表的5个试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共纳入1287例患者,其中EVT 634例,发病到穿刺时间7.3h,分层分析显示,再通时间越短,功能结局良好比例越高。“时间就是大脑”。

因此,开通时间较晚,侧支循环较差,或未早期进行静脉溶栓导致无缺血半暗带?确定。

张教授考虑第一例患者出现END,主要是由于该患者外院转入,转入前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还与本例患者侧支循环差,发病时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导致CT延误等有关。

四、如何应对EVT后END?

那么如何应对EVT后END,首先积极查找原因:

1.有无颅内出血?头部CT明确

2.是否大面积脑梗相关进行性脑水肿?头颅CT

3.是否缺血面积再扩大?头颅CTP/MRI

4.是否再次血管闭塞或梗死?头颅TCD/CTA/MR-DWI

处理:占位性脑水肿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治疗。

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ESO)关于占位性脑梗死的指南推荐如下:

最后,张教授总结EVT后END主要原因为:恶性水肿以及出血,基线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基线血压增高,高NIHSS评分以及侧支循环差。临床工作中,早期诊断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缩短发病到穿刺时间,转院患者早期给予静脉溶栓是临床神经科医生工作的重点。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整理:CNA报道组-李土明

汇报讲者:张世洪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本文审校:李土明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