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分辨出有人在胡说八道”

2021-06-22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赵晴 成长合作社 收录于话题#思维2个

“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分辨出有人在胡说八道”

作者 | 赵晴

说出标题中这句话的人是杰瑞米·诺斯 (Jeremy Knowles)——牛津大学化学博士,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亦是哈佛艺术和科学院院长。这句话在2017年,再次被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在迎接新生时引用。

Jeremy Knowles (1935-2008)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分辨出哪些是胡说八道?福斯特校长认为,你需要不断去质疑固化的观点和认知,也要接受被别人质疑,通过不断的接触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来最终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质疑,被质疑,不同意见,自己的观点。

要覆盖以上关键词,就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我们终身需要的能力,这个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却往往是学校里不教的。

#1

你可能误会了“批判性”

很多人听到“批判性思维”就忍不住皱眉头。“批判性”三个字让人联想到批评和反对,好像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培养一个刺头,一个杠精。

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批判性思维是从英文critical thinking翻译过来,指的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信息,从而区分对错,做出决定或判断的能力。

因此,critical thinking翻译成 “明辨思维“或“审辨式思维”更确切。

每个人都会思考,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的本能。但我们的很多想法,如果放任自流,往往是主观的,不符合客观情况的,不全面的,缺乏事实依据的,甚至是彻头彻尾的偏见。

怎么才能把这种思考的本能上升到一种良好的思考技能或者习惯呢?

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不断的训练。批判性思维所包容的思维工具,让我们不断的分析-评估-改进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这里,我们关注的是思考的质量。

#2

思考的质量才是重点

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一家致力于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机构。他们给出了用来评价孩子思考质量的5个标准。

1. 提供清晰的解释和例子

2. 通过调研,提供准确的信息

3. 讨论和手头的问题相关的话题。

4. 有逻辑的得出结论,并确保结论的前提是正确的。

5. 要公平公正,考虑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同理心。

来看个具体例子。

当年16岁的瑞典环保女孩葛蕾塔·桑伯格的言行在网上引发争议,很多观点认为她 “心理有问题”、“幼稚”、“被人利用”。你是否同意类似看法?

仅仅一句“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不足以反映出一个有质量的思考过程。我们不妨用前面提到的五个标准,来想想看,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

葛蕾塔·桑伯格

首先,我们需要给自己的观点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释;你同意或者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准确的信息:你给出的理由是否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她的主要倡议和主张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她的言行产生过哪些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并且,你的信息源是什么?

接下来,你的观点中是否受到一些不相关的信息的影响?比如,俄罗斯总理普京对她的评价?或者是,葛蕾塔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件事?这些信息是否应该被纳入我们的评价中?

然后,你的结论是否逻辑清晰?你的理由足以支持你的结论吗?结论中是否包含了一些你或许都没有意识到的前提,比如——

“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懂那么多?!她肯定是被大人利用了。”

“她看上去那么激动,一定是心理有问题。”

葛蕾塔·桑伯格在联合国做演讲

这些影响你判断的先入为主的前提,它们都站得住脚吗?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呢?

最后,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搜集一下关于这个话题的不同看法;与此同时,问问自己,你的观点是否公平公正?

比如,通过搜索你或许会发现,就在2021年初,比尔·盖茨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在书中,他一再强调气候变暖形式及其严峻,提出激进的零碳生活方式;你会用同样的方式评价比尔盖茨吗?为什么?

在学校里,标准答案是终极目标。而实际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复杂而且不确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的习惯。通过好好讲道理,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去不断的发现或接近真相,并且尽量理性客观的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3

批判性思维实用吗?

根据美国大学和学院协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 Universities)公布的信息,201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93%的雇主都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大学学的专业更重要。

21世纪人才素养中,批判性思维也被放在了学习能力中的第一位。

21世纪人才素养,左边一栏为【学习能力】,排在首位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是创造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

研究表明,学习批判性思维对孩子的学校学习也有很大帮助。研究者理查德·赫恩斯坦(Richard Herrnstein)和他的同事给400多名七年级学生提供了60次45分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后,与对照组的学生相比。

结果发现,接受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孩子在语言理解,创造性思维,甚至智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在另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Anat Zohar把678位七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受到了批判性思维训练,可以识别逻辑谬误,分析论点,检验假设以及区分证据和证据解释。第二组的学生从同一本教科书中学习了生物学,但没有获得批判性思维的特殊指导。

在课程结束时发现,第一组的学生不仅在生物学问题上,而且在解决日常问题上也做得更好。

现在的每一天,我们都被大量信息围攻。话题有大有小,热点有远有近。全球变暖是不是无稽之谈?戴口罩到底有没有用?疫苗到底要不要打?即便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决定,也少不了明辨而后动。

#4

家长能做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打篮球, 踢足球, 拉小提琴这些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思考也一样。培养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需要孩子不断的练习。美国哲学协会建议尽早并且专门有针对性的开始培养孩子的这种思考习惯。

只有当孩子觉得思考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才愿意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问“关键性”问题,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的思维习惯。TED演讲者,身为教育者的Brian Oshiro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01

不仅仅问 “是什么?” 而是问 “为什么?”和“怎么做?”

假如老师可能会问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孩子当然可以在网络搜索一下就得到“答案”,但这种知识其实是肤浅的。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更多了解“ X究竟如何引起气候变化?” 和 “我们有必要担心吗?”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超越事实去做深入的思考。

02

追问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听XXX说的 …”

“我看到一个视频…”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描述,并评估他们的信息源是否可靠。

03

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与别人的不同

同样是气候变化,住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不光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经济地位都会造成这种不同。我们鼓励孩子换位思考,鼓励孩子试图理解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04

请孩子帮忙解决问题

我们当然不能奢望孩子能回答 “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这样宏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其中的细小的点,结合我们的生活来进行讨论。

比如,讨论一下我们生活中该怎么做?是不是要少吃一些肉从而实现低碳减排?家长没必要成为气候问题专家,只是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

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甄别事实,权衡观点的能力;也恰恰是这种能力,让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免除被煽动的恐惧,并对未来怀有合理的希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