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和我的党支部 | 红色往事虽已成烙印,红色基因永远薪火相传

2021-06-22 17: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系列报道

《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赣州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我和我的党支部 | 江西瑞金叶坪村党支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021年3月28日,晴。

清明节临近,天干物燥,为了杜绝扫墓引发山火。最近我每天要和乡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一起,把守村里的各个上山路口,蹲点巡查,一旦发现火情,就要第一时间上山扑火。

这个周末,原本计划回会昌老家看望许久不见的父母,但因为接到这个特殊的任务,只得取消了回家的计划。早上六七点就起床,我们分散到各个上山路口巡查,向上山扫墓的村民们宣传文明祭祀,劝阻他们不要带火种上山。

△叶坪村党支部的年轻党员曾川芮

☆☆☆☆☆☆☆☆☆

这是江西赣州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党支部的年轻党员曾川芮的一则日记。谈起那次扑火经历,曾川芮仍心有余悸。事出突然,没来得及带上扑火工具,便匆忙赶了过去。他们只好就地取材,折树枝当工具。没有桶,就把两个塑料袋套在一起去湖里打水灭火。曾川芮一心只想着“救火、救火”,顾不得水有多脏了。

听曾川芮描述扑火场景,很难想象,这位99年出生的姑娘,是一位刚刚毕业不到一年,来到叶坪乡乡政府工作,落户叶坪村党支部不到半年的年轻党员。

曾川芮所在的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党支部,是当年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早在土地革命前期就已成立。目前党员77名,大多为红军后代。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革命的前世今生,也一点一滴地浸染着年轻党员曾川芮的心灵。

△叶坪乡政府组织委员胡振云给曾川芮讲述叶坪革命旧址群里的故事 01

进入叶坪革命旧址群,踩着青石小路,听组织委员胡振云在毛主席旧居屋后的一棵遒劲苍翠的古樟树下,讲述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这个就是毛主席的旧居,当时国民党派了飞机扔炸弹,刚好卡在树杈上,没有爆炸,当时毛主席就在下面看书……”曾川芮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确实非常的震撼,炸弹掉在这里居然不爆炸”。

△叶坪乡政府组织委员胡振云给曾川芮讲述叶坪革命旧址群里的故事 02

在支部党员学习日,老党员张泽英深情地讲述着外祖父家与毛主席旧居的故事。当年,红军来到瑞金没地方住,乡亲们就主动让出房屋来。张泽英外祖父一家住楼下,楼上给毛主席办公住宿用。当时“我外公脚烂得厉害”,毛主席带他医治好了脚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谢氏后代张泽英讲述外祖父家与毛主席旧居的故事

青墙黛瓦、木门石阶,在古树的掩映之下,更显历史的底蕴。位于叶坪景区内的一苏大会址,原是谢氏宗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古老建筑,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这背后的故事,赣州市委党史办副主任陈上海娓娓道来,中共中央红军总部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在瑞金召开一次大会,会址选在哪里?叶坪村党支部主动提出,把村里的谢氏宗祠贡献出来,就和谢氏宗祠的乡亲们做了大量工作,最后将谢氏祖宗牌位迁了出来。召开一苏大,会务工作、后勤工作怎么办?当时,叶坪村党支部发动老百姓纷纷捐物,买猪买羊,改善食宿条件。在县委书记邓小平的领导支持下,配合一苏大会筹备组,把后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一苏大会议 01

一苏大会议 02

苏区时期,叶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保卫红色政权。新中国成立后,重修被毁建筑,整修破损革命旧址。为了保护革命旧址,叶坪村的群众又纷纷响应号召,陆续迁出景区,搬到现在的叶坪新村。

△叶坪新村鸟瞰

百年光阴流转,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叶坪村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行党员职责,脚踏实地践行党员义务,秉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了路难行、钱难挣、民难富的一个个卡“脖子”问题,挨家挨户做工作,带领群众创办特色农业,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种养,带领全乡百姓脱贫致富。2020年,叶坪乡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名单,贫困人口2308户8908人全部脱贫。

△贫困户钟草原通过种植大棚菜实现脱贫

△蔬菜大棚 01

△蔬菜大棚 02

时光标记下的故事,每每回忆总叫人振奋。上世纪八十年代,习仲勋同志曾到此考察,并和叶坪村党支部党员亲切座谈。200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叶坪,参观并考察了叶坪蔬菜大棚基地。2021年2月25日,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叶坪乡乡长朱胜江从习总书记手中接过了荣誉奖牌。沉甸甸的奖牌,饱含了总书记的深情。习总书记亲切地勉励朱胜江和基层干部“回去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好”。

△习总书记为叶坪乡乡长朱胜江颁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奖牌

为了不辜负总书记对赣南革命老区的特殊关心和殷切希望,为了“让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叶坪乡村两级干部付出了无数心血和努力。

起好步,开好局,叶坪村作为红色名村,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谋划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百姓致富有门路、有出路。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展红色旅游,拓宽旅游市场,吸引广大游客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

穿行于叶坪革命旧址群,一座宗祠,诉说着革命的前世今生;一间房舍,铭刻着伟人经天纬地的身影;一草一木,诉说着苏区精神的真谛。一山一水,浸润着年轻党员的心灵。

叶坪的故事,未到时早已听说,今来到已是故事中人。

战争年代,叶坪人让出祠堂为了一苏大的胜利召开,是对党的信任,是跟党走的决心。和平年代,叶坪人为保护革命旧址支持国家建设,不计损失集体举家搬迁,是相信党定会不亏人民带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一回回党员和群众的交流谈心耐心劝说,一次次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都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力量之源。走进叶坪,时刻都能用“心”体味到党的光辉历史,用“心”触摸到感人的革命故事,用“心”感受到党的温暖关怀。

红色往事虽已成烙印,红色基因永远薪火相传!

来源:湖南电台新闻事业部

原标题:《我和我的党支部 | 红色往事虽已成烙印,红色基因永远薪火相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