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恋爱的犀牛》马路对话明明:今天缺的就是好剧作 | 刘畅x齐溪

2021-06-25 2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硬核读书会FM 硬核读书会 收录于话题#硬核读书会FM8个

刘畅和齐溪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学,毕业后,他们和孟京辉导演一起工作,将青春挥洒在剧场的舞台上。他们曾分别扮演过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里的男女主人公——马路和明明,从这部被奉作“文艺青年爱情圣经”的作品出发,他们也各自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宇宙。

2011年,正是在《恋爱的犀牛》的演出期间,齐溪得到出演娄烨电影《浮城谜事》的机会,从此转战大银幕,陆续参与《万物生长》《地久天长》等作品。而刘畅也在2016年伊始,决定“要做一些来劲的事”,于是创建了“黑猫剧团”,转型做导演。兜兜转转,他们都拥有了不同的身份,但对戏剧的热情和执着,从来没有改变过。

本期节目,我们联合首届阿那亚戏剧节邀请到了刘畅和齐溪,请他们从戏剧节期间最有活力的“候鸟300”项目谈起,聊聊在流量喧嚣、娱乐至死的当下,相对寂静的戏剧舞台和剧场生态,以及他们各自在职业道路上选择与自我探索。

嘉宾

刘畅

导演、演员

齐溪

演员

主持

郝汉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编辑

余雅琴

媒体人、策展人

本期你将听到

3:12 什么是阿那亚戏剧节?什么是“候鸟300”?

5:58 “候鸟300”不止有戏剧,它让人知道戏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

10:22 把湿地、海滩作为剧场

17:07 对于戏剧,坚持不重要,发现快乐的能力才重要

19:36 “我刚毕业的时候,不太想去拍戏”

22:20 齐溪谈演员如何在舞台和银幕之间游走

23:42 莫斯科戏剧学院某学生:“我是戏剧学院的学生,我为什么要去拍电视剧”

25:04 “现场感、情感的流动……,舞台上表演实在是太爽了”

26:36 刘畅谈导演眼中的戏剧创作与电影创作

28:16 “艺术家需要时常聚在一起”,两人回忆中戏周边小店的氛围

34:08 相比过去,我们今天的阅读习惯、欣赏习惯都发生了变化

36:38 “《9号秘事》这种戏剧感的短片,我们黑猫剧团已经尝试过了”

40:20 《恋爱的犀牛》回忆杀,“我们都是在这部戏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工作者”

42:54 “明明”是一个极致的女性角色,之后看剧本都会被她影响

45:11 “在《浮城谜事》以后,许多鬼片来找我演”

54:27 “今天什么都不缺,就缺好的剧作”

内容节选

做戏剧,没大家想得那么痛苦

郝汉:人们都说戏剧行业里的年轻人生存艰难,包括最近火爆的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也从戏剧演员们的生活不易开始谈,你们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里关于戏剧行业中年轻人生存状况的讨论。

刘畅:我觉得这事儿没大家想的那么痛苦。坚持这个词,反正好像不对,不用提坚持。做一件事,坚持一点都不重要,发现快乐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做这件事的时候,到底什么东西能给你带来快乐,或者是你能不能享受它比较重要。一提到坚持,好像都是很痛苦的一种说法。包括说戏剧小众,我觉得什么事情但凡做好了都是小众的,哪怕是电影、电视剧,虽然说它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但是你做得好就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喜欢。

齐溪:我们俩好像还好,因为我们一直在演出。演出的话,我们的日常开销更多的就是演出之外的那么点时间,对于生活的渴求和需求也就那样。但不光是做戏剧的人,我觉得人处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对经济是有不同需求的。我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其实不是很想去拍戏。当时,我觉得自己长得不是特别好看,我要是去竞争会很受打击,觉得就别去掺和了。我觉得演话剧挺好的,而且我特别喜欢孟京辉导演,跟大家一块就特别自由、开心。我想,有什么事能比开心更重要,当然要选让我开心的生活。

如果说到戏剧人的收入,我觉得这是因为剧场的形式造成的。小剧场二百多人,再大一点的一两千人,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像电影一下就有上亿人去看。所以,它是一个媒介的关系,戏剧的表现媒介决定了它和影视行业收入的差别。这个东西是硬性的。我总觉得要做让自己做开心的事儿,如果觉得这个事挣不了钱,不开心,就别做。如果觉得这事挣不了钱,但我也开心,我就会做。所有留下来的人一定都是高兴的,没有人是被迫留在舞台上的。

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在湿地演出。

“为什么有人这么穷还愿意做戏剧?”

余雅琴:像英国的戏剧传统比较悠久,大部分戏剧演员属于齐溪这样的状态,会去出演影视作品,也会回到舞台上。这可能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而在国内目前好像没有太多这样的成功范例。你们作为演员以及导演,怎么看待戏剧和影视之间的关系?

刘畅:我觉得跟体系有关系,甚至是观念。比如说,我们这边戏剧学院出身的都想着要拍电影、电视剧。我记得,我们当时去莫斯科艺术学院跟他们聊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一个月才能赚折合人民币大概2000元。我们说,你们没有想过去拍电视剧或电影吗?她说,我是戏剧学院的学生,为什么要去拍电影、电视剧?那样的话,我去考电影学院不就完了。这在他们看来完全是俩逻辑。

齐溪:我刚才特别想说,在舞台上表演可爽了。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穷,还愿意做戏剧?是因为在舞台上特别爽,你不信你去试试,真的很爽。那种现场感和即刻发生的事情,还有不同的情感流动。我演舞台剧的时段里,我会觉得自己特别棒,可自信了。这种东西靠钱买不来的,这种感受是我宁肯自己不挣钱,也要去做的。

在摄影机面前的表达和在舞台面前的表达,是非常不一样的。可能你在影像上是非常好的演员,在舞台上就是一泡狗屎。你在舞台上表达得很好,但可能在摄影机面前就是不灵。影视带给演员的快感是比较往后推一点的,因为影像是滞后呈现在大荧幕上的,你跟观众坐在一起去看的感觉,和当下“自己爽了就爽了”是不同的感受。

《恋爱的犀牛》刘畅版“马路”。

刘畅:作为导演的话,戏剧创作与电影创作确实挺不一样的。这个跟表演距离有关系。通过镜头之后,相当于离人的距离是变近了,远景跟近景特写的表演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剧场里面,只有远景,你表演的度、你的能量是不一样的,这是控制技术问题。另外一个,影视而言,我希望镜头留给我来发现你身上的东西,我要捕捉演员,如果你所有的东西都在表面上给了的话,我觉得有可能看上去特假,你特别刻意地在做那个事儿。所以,表演的分寸,还有感受的方式在影视上完全是不太一样的。但戏剧和影视最核心的那部分,还是一样的,就是你对于一个事的理解,你怎么去表达,包括对你的技术,你怎么来控制自己,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一样的。

刘畅导演的《维纳斯日记》剧照。

《恋爱的犀牛》的“明明”直接出演了《浮城谜事》的“桑琪”

郝汉:齐溪之前在采访里说过,你喜欢演比较极致的女性角色,比如《浮城谜事》里的桑琪,她们往往“为爱痴狂”,具有道德上的模糊性。这也让人想到《恋爱的犀牛》里面的“明明”,“明明”对你演戏选剧本的影响大吗?

《恋爱的犀牛》齐溪版“明明”。

齐溪:对,我是在演“明明”的过程中去拍得《浮城谜事》。当时孟京辉导演说了,他说别的人,我是不会把你交给他的。但娄烨导演的话,我愿意。

“明明”就是一个特别极致的女性角色,所以当我再去看其他剧本里的角色的时候,我会觉得,如果达不到那个劲儿就不行。因为我都冲上去了,你让我一下冲下来,我肯定是适应不了的。但现在慢慢会过渡,但在很长的时间阶段里边,我对于自己的表演状态也好,审美的东西也好,其实都是很受“明明”的影响的,特别渴求激烈和冲撞,包括我的个性也是这样的。

《浮城谜事》剧照。

余雅琴:这种女性形象在今天的主流叙事里并不是一个特别讨巧的形象。

齐溪:我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以前觉得这不是挺好的,但是别人老觉得说,对这个角色又爱又恨。

余雅琴:包括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演母亲,这也不太是女演员惯常的做法。

齐溪:娄烨的戏,你要我演老太太,我也得演,你要我演男的我也会演。我觉得这个事完全不想这些了。

余雅琴:但这个之后可能找你的主要都是一些艺术片,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齐溪:演完桑琪之后的一段时间,好多找我的电影都是鬼片,那时候看剧本每天都很害怕。我以前觉得之所以想要去当演员,是因为我看到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女性,她们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形象。现在面临这种状况,是因为我演的角色,每一个都挺有劲儿的,相对来说,她们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物。

齐溪出演由赵薇导演的《听见她说》。

前两天我跟赵薇导演在聊,她说,现在其实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好的剧作。没有强大的戏剧创作者来帮我们创作人物角色,就算我们想去演,也没得演。所以,像小说家、剧作家,我们得特别尊重他们。他们才应该是被捧到非常高位置的人,他们的辛苦和创作环境应该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关注播客

在网易云音乐、小宇宙、喜马拉雅、

蜻蜓FM、荔枝播客

搜索【硬核读书会FM】,即可关注我们

配乐

The Fly - CosmoSheldrake, William Blake, Copyright Control

Don Juan - JohannesLinstead

恋爱中的犀牛 - 张广天

不明飞行 - 张亚东

曲 - 张广天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林星妤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声明

本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

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原标题:《《恋爱的犀牛》马路对话明明:今天缺的就是好剧作 | 刘畅x齐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