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毒害话你知 | 走近《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之知识篇

广东戒毒
2021-06-22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毒祸,猛于虎”,尽管鸦片、大麻一类的传统毒品,早已被公众所知晓,然而,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却披着迷人外衣,像瘟疫一样传播着,毒害着家庭和社会,更毒害着祖国的花朵,令人痛心。

为此,广东省戒毒管理局今年组织业务骨干编撰了这本《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全书分为“知识篇”“历史篇”“防范篇”和“拒毒篇”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揭开毒品面纱,使青少年读者从中获得权威性、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的答案,并掌握识毒辨毒、拒绝毒品、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方法。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

《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之

知识篇

NO.1

知识篇

Q

毒品有哪些特征?

A

想要认清毒品的的魔力所在,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1)依赖性。经常使用毒品而形成的周期性极度兴奋状态,维持这种兴奋状态只能靠不断补充新的毒品,否则将使吸毒人员遭受到一系列难以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强烈地想得到它,以致难以离开它,这就是常说的“毒瘾”。

(2)危害性。滥用毒品不仅对吸毒人员本人,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

(3)耐受性。耐受性是指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毒品后,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身体对该毒品的反应迟钝、变弱,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药效。

(4)非法性。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毒品是一种受国家管制的特殊药品。

知识小链接:

稽延性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觉等,但各种毒品的戒断综合症状是不同的。

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程度,除了与吸毒人员自身个体的生理、心理相关外,还与使用毒品种类、用药时间、频率和剂量等因素有关。

Q

毒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A

毒品与药品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但是一个走正道,一个走邪道,或者说具有双重人格。

(1)药品是出于医疗的需要,具有医疗价值;而毒品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

(2)“药品”和“毒品”具有双重性质,违背法律规定生产、使用的药品就是毒品,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就是药品。

Q

毒品有哪些分类?

A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毒品分类做出统一规定,各国对毒品有不同的认识和标准,以下是常见的毒品分类:

(1)从来源和产生方式上看,毒品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2)从对人体中枢神经的作用上看,毒品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

(3)从自然属性上看,毒品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从流行的时间顺序上看,毒品可分为传统毒品、新型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

Q

咖啡因究竟是不是毒品?

A

咖啡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在我国,咖啡因列为“精神药品”管制,属于毒品的一种,而且有因贩卖200公斤咖啡因而被判死刑的案例。事实上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咖啡因成瘾被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在美国,约7%的个体可能被判定为咖啡因中毒。

一杯175毫升雀巢速溶咖啡含有约65毫克咖啡因,含量极低,所以正常使用咖啡豆、速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食品,根本不可能出现那种吸嗨了的感觉,请放心饮用。

知识小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按《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数量大”(200公斤以上)者最高刑罚为死刑,涉及“数量较大”(50公斤以上但不满200公斤)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Q

还有哪些成瘾物质?

A

(1)尼古丁

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的成瘾成分。当人们在吸烟时,尼古丁会快速被肺部吸收,然后传输到大脑。专家组将尼古丁(烟草)列为第三大成瘾物质。

(2)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剂)

巴比妥类药物是一类最初被用于治疗焦虑和帮助睡眠的药物。它们会干预大脑中的化学信号传递,效果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性抑制作用。低剂量的时候,巴比妥类药物会引发愉悦感,但是高一些剂量是致命的,因为它们会抑制呼吸。

(3)酒精

酒精也称为乙醇,属于精神活性物质。长期过量饮酒可造成酒精滥用和酒精成瘾,并伴发多种精神损害、身体损害和社会损害,给个体、家人、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Q

不同种类毒品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依赖程度的不同你知道吗?

A

不同种类的毒品,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其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显示,吗啡类毒品和苯丙胺类毒品产生的心理依赖性最强;如果从依赖性、身体危害性两方面综合评估,吗啡类的海洛因则堪称“毒王”。

知识小链接:

不同类型毒品导致的

生理和心理依赖性对比表

Q

我国禁毒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A

我国禁毒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一些禁毒司法解释及司法解释性文件等。行政法规主要有《戒毒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

Q

个人吸毒行为算不算犯罪行为呢?

A

在我国,个人吸毒行为没有构成犯罪,属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视情节处拘留、罚款,可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若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等,就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属犯罪行为。

知识小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2)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3)吸食、注射毒品的;

(4)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to be continued……

除了上述问题外

知识篇共设置了80道问题

每一道都是青少年需要关注了解的

防毒拒毒科普知识

欢迎翻阅

《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

了解详情哦!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在如火如荼的青少年

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中

同绘美好的生活画卷

无毒青春 你我同行

原标题:《毒害话你知 | 走近《青少年防毒拒毒200问》之知识篇》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