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边的榜样 | 在每个岗位都做好一颗“螺丝钉”

2021-06-24 17: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高松 上海检察 收录于话题#身边的榜样18个

作者 | 高松

身边的榜样

王琳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业务主任,曾获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上海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崇明区“最美劳动者”提名奖。

他曾经是法庭上唇枪舌剑的公诉人,也曾是监狱检察工作一名兢兢业业的监督员,还曾经是奋战在职务犯罪侦查一线的侦查员。从检十五年,崇明区检察院检察官王琳几乎经历了基层检察院主要业务岗位,当问到他经历这么多岗位有什么感想的时候,他微笑着说:“我希望在每一个岗位都可以发挥作用”。

不断面对新问题的“老检察”

2018年7月,随着内设机构改革,王琳从社区检察室主任调到了第一检察部任业务主任,这虽然不是他第一次跨条线调动岗位了,但是这次的调整,对于他这个“老检察”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他上任伊始,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起涉案值达2000余万元,涉案人员20多人的“地下六合彩”案。

7天的时间,需要审查逮捕20多名犯罪嫌疑人,而这也是该院首起“捕诉一体”案件,王琳面临的工作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迅速参与到了由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组成的临时检察官办案组,并且担任了主办检察官。在王琳的召集下,办案组成员发挥各自所长,迅速确定了办案思路,明确了罪名定性、证据标准,梳理出涉案人员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准确高效地对该案20余名嫌疑人进行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经法院一审判决,20余名被告人均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不枉不纵审慎细致的“执剑人”

“只看卷宗解决不了问题,只背法条也办理不好案件。”这是王琳经常对他的助理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贯的办案风格。

他曾经办理过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案发现场是一条狭窄的小路,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仅有的证人也只说听到了声音,但不确定是撞击声音还是倒地声音。嫌疑人坚持说是被害人自己摔倒的,坚决否认发生过碰撞,并且对鉴定也提出了异议,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为了弄清案件事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可能性,王琳到案发现场进行了走访,通过现场周边邻居了解到其实现场是有一位目击证人的,但证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愿意作证。经过王琳的释法说理,耐心细致地将法律政策和利害关系一一阐明,打消了证人的顾虑,得到其信任同意作证。最终,事实得以明确,案件顺利起诉,真相大白的同时正义也得到伸张。

王琳还曾经接到一起线索,粗看材料是一起正常的合同纠纷,当事人承接了一项装潢工程,缴纳了保证金,但工程却迟迟不能开工,保证金也一直没能退还。从形式上,一般可以答复当事人建议通过法院走诉讼途径解决,但职业敏感和责任本能让王琳觉得,这份合同背后很可能另有隐情。于是他多方走访调查线索,确认合同中所称的5000万元标的并不存在,可能存在通过虚构合同事实骗取保证金的情形。后经反馈,公安机关对这起案件以涉嫌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

从2019年开始,王琳作为崇明区检察院扫黑除恶办案组的骨干力量,负责全院涉黑涉恶案件的办理。在办理一起案件时,仅侦查卷宗就有53册,被告人面临开设赌场、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的指控。这起案件涉案人员多、涉及罪名多,证据事实复杂,本着依法从严、从快惩处黑恶势力犯罪的职责使命,王琳与专案组的同志一起,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逐本阅卷形成详细的阅卷表格,细致梳理了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性证据问题,及时与侦查人员沟通补充了相关证据,并制作了长达320余页的审查报告,庭审持续了整整2天,最终主犯获刑22年。

那段时间王琳办公室里有个常客,就是他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妻子也在外地工作,每天晚上下班王琳都只能把孩子接到办公室陪他一起加班,同事们经常在晚上看到在他的办公室里,父子两人一个在翻卷宗,一个在写作业。生活上的困难,王琳鲜少提及,谈起专案组的时光,他说:“不让任何涉黑涉恶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严惩,是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勤学善思敢为的“钻研者”

“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是教科书无法囊括的”,2007年的年末,王琳在他的工作总结上写下了上面这句话,那是他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助理,如何褪去“书生气”成为一名办案的“熟练工”成为了他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而在此后的很多年里,面对一个又一个疑难复杂案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罪名,涉及到的每一个罪名背后需要掌握几部甚至十几部法律、司法解释和众多案例,他意识到检察工作依靠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对基础检察理论的研究与思考。每当发布新法规、遇到新问题,他就会马上搜集资料,潜心研究。他撰写的理论文章和调研课题,既涉及基础理论,又涉及检察实务,从金融检察到职务犯罪,从刑事执行检察到公益诉讼探索,都留下了他思考的文字。王琳撰写的论文《论我国民间融资习惯的地位及与国家法关系——以“合会”为中心的考察》获得全国第二届金融检察论坛征文评选一等奖,并在金融检察年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参与撰写的《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本源》被收录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的检察权运行》一书。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身上的那股“书生气”也逐渐积淀为了一名检察官的沉稳和睿智。

如今,王琳的岗位又调整为了崇明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的业务主任,从事案件管理、控告申诉和法律政策研究的工作,同事们称他为全能型选手,他说:“总书记号召我们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检察官的本职,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我要做的就是当好这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

原标题:《身边的榜样 | 在每个岗位都做好一颗“螺丝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