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咱村的小康故事66】“小柚子”能做“大文章”

2021-06-24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坐落在龙溪河畔的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邻封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产业村。这里出产的柚子个头虽小,但味道甘甜清冽,具有健胃润肺等功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长寿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邻封村人围绕“小柚子”做文章,创造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局面。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邻封村。

“领头羊”当起“卖柚郎”

起初,邻封村并未确定以长寿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2018年末,面对村里产业发展长期停滞,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减少的窘况,村支部书记郑友谊焦急地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召集起来开会,商讨对策。会上,大家七嘴八舌提意见,然而,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也没商量出结果。

邻封村种植长寿柚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作为从小在柚田里摸爬滚打的邻封村人,郑友谊对长寿柚有很深的感情,发展壮大长寿柚产业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可是当郑友谊说出发展长寿柚的计划时,却被村民们泼了不少冷水:“柚子有啥可发展的,一年就收一次,利润也不高。”“我们家孩子都进城打工了,哪有精力去管理那几亩柚田啊。”“一点新意都没有,十里八乡的人谁不知道我们村产柚子,也没见得卖多好。”

郑友谊并不甘心,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在自家果园里挑了20颗皮薄个大的长寿柚,一路公交转火车来到八十公里外的重庆城里,风风火火地到精品水果店推销。没想到一个上午的时间,20颗柚子全部卖了出去,更令郑友谊惊喜的是,原本在镇里只卖4-5元一颗的长寿柚,在城里竟然卖到了9-10元,价格高了足足一倍。一些果农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下炸了锅,立刻跑到村委会询问销售渠道,纷纷表示要村支书带领大家发展壮大长寿柚产业。

原来,邻封村以往的长寿柚种植模式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产量低,品牌效应也不高,销售渠道多以周边乡镇零售为主,收益一直上不去。再加上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均进城务工经商了,留在村里种柚子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果农,对现代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模式“一窍不通”。郑友谊正是抓住了销售渠道这个突破口,将新鲜农货输送到精品商超这个“蓝海”市场打开局面,这才发现了“新大陆”。

邻封村党支部书记郑友谊在柚田察看柚子长势。

“小柚子”带来“大产业”

得到了村民的支持,郑友谊决定大干一场。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川渝地区先进村考察学习,最终结合村情确定了集约化发展之路。利用长寿区委组织部下拨的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村集体在龙溪河沿岸流转了600余亩闲置土地,成立了邻封“长寿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集中连片种植。柚田由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前来技术指导并进行标准化管理,农户只需以土地、果树和劳动力入股,实行保底分红。

很快,这种新模式就带来了新变化,农户的负担轻了,柚子的产量和品质却得到了大幅提升,仅2020年一年,合作社柚子的亩产量就达到了2200余斤,较2019年提升0.5倍,柚子果实饱满、味道可口,病害率和残次率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双提升。

丰收的柚农。

郑友谊发动支委成员带着柚子到线下实体店对接销路,很快与20余家水果店、超市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乘着网络直播的东风,一些年轻的果农开始“直播带货”,柚子知名度和价格随着网络效应逐渐走高,单价突破了10元/个,柚子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两开花”。为了进一步提高利润空间,村支委会又提出了“果树认种、全程托管”的思路,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由合作社全程代办,赏花、采摘等项目吸引城里的认种人到村参与。一家重庆城区的旅行社主动走上门与村委会达成合作,成功完成200余棵长寿柚果树的认种,仅此项收入每年达10万余元。

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

“共富裕”造就“美画卷”

产业壮大了,村党支部总想着干点“大事”,建设以长寿柚为主题的公园、广场、博物馆等开始提上日程。目前,邻封村“柚香广场”已建设完成,长寿柚博物馆建设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村民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一些精力较好、能说会道的村民自愿担任起了民事调解员,村民间有什么纠纷,在自家门前就可以得到化解。郑友谊和村“两委”一班人还在谋划把村集体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帮扶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这个提议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赞同:“富起来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在郑友谊和村“两委”一班人的提议下,邻封村还沿着柚田边的龙溪河两岸修起了步道、观景台,翻修了“东林古寺”“龙溪碧水”等本村景点,每年三、四月份柚花盛开时,络绎不绝的城里人前来赏花游玩。到了柚子丰收季,长寿柚采摘节、柚王擂台赛等项目更是赚足了眼球。不少农户开起了农家乐,建起了民宿,乡村旅游的人气也越来越旺。2020年,邻封村接待旅游团185个、游客18万人次,旅游收入950余万元。村民魏小林又有了新“烦恼”:“以前愁长寿柚卖不上价钱,现在愁旅游旺季忙不过来。”他的农家乐每到赏花和采果季节,每天要接待上百人的就餐,仅此一项年收入达5万余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溪“碧水”环绕秀美邻封。

如今的邻封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以上,户均年收入达9万余元,实现了从“空壳村”到“产业村”的华丽转变,先后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邻封村围绕一颗颗“小柚子”,擘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甜蜜之路。(作者:丁杰 佘海军 王子龙,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

(图片由作者提供)

征稿启事

原标题:《【咱村的小康故事66】“小柚子”能做“大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