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08年,法国小伙来到成都送仙桥

2021-06-27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展的 YOU成都 收录于话题#看个展26#见个面21

2008年,法国小伙子Vincent Cazeneuve第一次来到成都,没有去看名山大川、文博古建,而是径直去了送仙桥古玩城。但他不是为了淘什么古玩宝贝,而只是为了找一个人。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男是女,什么模样,年岁几何,只听说那是一位漆艺大师。

他也不会知道这次的拜访即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法国来到中国,在成都学习漆艺,在重庆结婚生子,并成为一位主要基于漆这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

2021年,艺术家Vincent Cazeneuve,中文名叫文森·漆,首次回到成都举办个展:“叙述丨文森·漆”。

他的漆艺老师,成都漆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吕树强和邹小屏夫妇也来到了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现场。

左起:吕树强、邹小屏、文森·漆、许燎源

“两位老师怎么评价您的作品?”我们问他。

“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点看不懂,”文森·漆告诉YOU成都,“其实,我自己也看不懂我的作品”。

看不看得懂或许并不重要,老师邹小屏对自己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外国学生评价很高:“他这个是把中国的传统漆器工艺和法国文化结合起来,作品就有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01/

从成都出发的学漆之路

漆,在文森·漆第一次到来的这个国度里,又被称作大漆、生漆,是一种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的天然材料:比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瓜棱形朱漆碗,距今已6000年;庄子在《人间世》中言“漆可用,故割之”,乃是中国最早关于采割生漆的文献记载。

成都人对漆的使用也从很早就开始了,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镶嵌玉片的漆器,便实证了这一点。

镶嵌玉片的漆器

秦至蜀汉时成都地区流行的漆画,常见的纹样图案呈现的地方风格已十分明显。

滥觞于两汉西蜀的金银平脱工艺,在唐时风行,演进为现在的“雕银丝光”,仍是当代成都漆艺的代表性装饰技法之一。

雕银丝光晕彩银杏印泥盒,图源/成都漆器工艺厂

来自法国图卢兹的文森,工作中也时不时会用到漆这种材料。但都是工业漆。

起初,文森是在一位中国朋友的邀请下,来中国旅游。原本只是计划两周的短暂旅行,从上海、青岛一圈玩下来,没想到却留在成都学起了漆艺。

2008年4月,在成都,文森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天然大漆,就是在邹小屏的工作室里。

文森·漆与老师邹小屏,图源/邹小屏

2005年,从成都漆器厂退休后,邹小屏在送仙桥古玩市场内寻着一个左右不过3平方米的铺子。挂上“工艺美术大师邹小屏漆艺工作室”的红底黄字招牌,货架上摆上手工漆器工艺品,却也并不十分显眼,极容易就淹没在古玩江湖里。

古玩市场卧虎藏龙:黑檀木镶嵌山水花鸟的屏风在卷帘门旁静静蒙尘,泛黄的卷轴不断塞满青花瓷缸,一套多件的紫砂壶摆了一排又一排,文房四宝金银玉器如意珠串不断从一间间窄小的铺子里满溢出来,挤挤密密地流到街上,个个显得身价不菲又个个真假难辨……

31岁的小伙子文森顶着一头不驯服的卷发,尚不知道生漆的危险,就这样扎进了天然大漆的陌生世界。

正在学习漆艺的文森,图源/邹小屏

邹小屏一开始是不想接收这个学生的,一来他是外国人,这是无先例的,二来生漆过敏可不是说着玩的;但文森用本就有的工艺功底和勤奋打动了她。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送仙桥窄小的工作室和两位老师家里,文森一边学习漆器工艺相关知识,一边从收集大漆、拌灰、调漆,制作木胎、头发刷子、雕刀开始,从手工开始,上手操作。

在法国时,文森的古董家具修复工作需要用到很多成熟的机器;但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是从原始状态开始自己做、自己调。文森感觉自己“重新学习了手工,重新学习生活”。语言不通丝毫不影响,他们靠翻词典和打手势来交流;过敏也没有关系,时至今日他仍然偶尔对生漆过敏。

学习结束前,邹小屏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做一只漆盘。在邹小屏的指导下,文森自己设计了漆盘的纹样,黑、白、橙黄色的抽象几何花纹,和成都传统漆艺的图案显然有极大区别。

文森向两位老师展示自己的结业作品,图源/邹小屏

成都漆艺的现代作品

左:雕银丝光晕彩芙蓉圆盘;右:雕银丝光晕彩银杏圆盘

图源/成都漆器工艺厂

在2008年5月的一张合影里,身着唐装的文森,和老师邹小屏分别拿着的大漆盘,就是他交的作业。这两只盘子,一只文森带回了法国,另一只送给了邹小屏,现在还在她家里。

一个月,对于精工细作的漆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这点时间一个大件漆器甚至还来不及在窨房里阴干。

不过,对于文森来说,一个月已经足够让他对这种材料越来越着迷。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他越来越频繁地往来于法国与中国之间,最后干脆留在了中国,定居重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漆艺创作。

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文森·漆。

02/

从材料到材料的艺术之路

对于自己的中文名字,文森·漆的选择不多。“Vincent”音译为“文森”合情合理,而他的法语姓氏“Cazeneuve”,直译有“房子”的意思,他显然不想自己的中文名叫“文森房子”。

“文森房子,啥子嘛?”说着说着,在翻译介入前一片混沌的法语里,他突然冒出来一句标准的重庆话。

但他其实也不是有意选用了“漆”这个姓氏。“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姓。我本人是做漆的,我又姓漆,这一切都显得太过了。”

如同名字一样,文森·漆对自己的作品也拒绝作过多意义上的解释。尽管如此,他确实又与漆有着久远的渊源。

装饰艺术家加斯东·隋斯创作的大漆家具,图源/维基百科

文森自很小的时候,就在巴黎看到过法国装饰艺术家加斯东·隋斯(Gaston Suisse)的漆艺作品。

隋斯的漆艺作品以其大漆家具设计为代表,他不仅在天然漆的基础上使用人造漆以拓宽作品色彩,还加入蛋壳、金箔等元素作为装饰,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装饰艺术家加斯东·隋斯创作的装饰有蛋壳的大漆家具

图源/网络

大学时,文森就读于法国勒韦艺术与工艺学院,毕业论文做的也是有关于装饰艺术运动方面的研究。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古董家具的修复工作。日常修复的家具,比如钢琴、古董椅柜等等,许多也都使用到漆。

文森·漆结束在成都的学习后,2009年,他最终在重庆定居,开始了更系统的漆艺研究与主要基于漆这种材料的艺术创作。

文森·漆的艺术创作从采集生漆开始。离他工作室最近的优质生漆产地是重庆市的城口县,每年文森都会到山里与农民一起采割生漆。

割破树皮,做成一个“V”字形切口,川渝地区的漆农习惯于在切口处插入一只贝类的大壳,承接从漆树的“伤口”中流出的乳白色生漆。

采割生漆的过程中不仅可能过敏,也会给漆树留下不可修复的痕迹。

漆树,树干上的黑色部分即为流出来风干的生漆

展览现场陈列了一株漆树,可以明显地看到树干上的“V”形切口

从漆开始,农村装米的布袋、工作室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鸡蛋壳、铅笔灰、簸箕、筲箕……工作室和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是他的材料;他会充满耐性和趣味地,花上大量的时间,来获得这些材料。

他在米袋、棉布上刷上一层层清漆,再贴上金箔、银箔,或者脱胎于竹器、水泥地板等的干漆,再在干漆上创作。

如果作品里要用到竹席,他会向本地的篾匠取经,再从工作室旁边的竹林里,砍竹子,划竹篾,编成竹席;如果他需要一块棉布,他甚至可能先在地里种起棉花,纺出棉线,然后亲自织出这块布。

有时候织出一块布,在某件作品上使用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放在工作室里,几年后创作另一件作品时想到,又把它拿出来。

在许燎源博物馆的展览上就有这样两件作品:一件创作于2019年,文森·漆在米袋上刷漆并覆盖上金箔,剪掉一块空缺后嵌以自己纺织的棉布。

Untitled | 无题

2019

米袋、大漆、艺术家自织棉布、金箔、石墨、木板

150 x 130 cm

WQI060

金米袋剩下的一小部分,被他用在了2021年新近创作的这件作品里,作品的另一部分是覆盖了水泥粉的大凉山彝族传统羊毛毡。

Untitled | 无题

2021

大漆,大凉山彝族传统羊毛毡,米袋,金箔,水泥粉,铁粉

130 x 120 cm

WQI094

“工具和材料,就像我小孩的玩具一样。我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孩子的状态,并没有想到最后一定要做出来什么。我只是在通过作品,来寻找漆与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创作方法,也影响了他作品的观看方式。

如果我们仔细查看展签,会发现所有的作品都只有一个名字:《无题》,仅以编号作为区别。没有名字,没有阐释,所有的解释也只有材料,比如:米袋、大漆、艺术家自织棉布、金箔、石墨、木板、苎麻、蛋壳镶嵌……

展览现场陈列了一株漆树,以及漆农采集生漆时需要用到的工具

所有的创作和解读都回到技术和材料的层面,而不做意义上的解释。

比如他的作品里时常会出现一些符号,尤其是下面这件作品,人们会不断问他这个符号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甚至有人不断问,说这是视力表吗?

Untitled | 无题

2020

大漆,苎麻,金箔,蛋壳镶嵌

147 x 96 x 2 cm

WQI070

但显然不是视力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抽象的符号无关任何历史或文化背景,而似乎作为他作品的标志,或者签名,随机地出现在作品的某处。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文森·漆的作品与传统的东方漆艺有较大的审美上的差异,但风格和概念性的美是他从一开始就摒弃掉的东西。

尽管十几年前从成都开启漆艺创作生涯,但这是文森·漆首次在成都举办个展。在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的框架下,“叙述丨文森·漆”带来了近20件作品,其中有多件都是艺术家新近创作的。

展览现场,文森·漆穿着一件沾满漆点的T恤开始导览

除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多年以来,文森·漆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漆艺艺术的生存状态。

此次在许燎源博物馆展出的2021年新作中,就有好几件,是文森·漆特地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拜访两位彝族漆器的非遗传承人白石夫机和吉伍武且,深入了解了彝族漆铠甲和漆皮碗的制作工艺后而创作的。

彝族漆器技艺曾广泛地用于古代彝族战士的铠甲和毕摩的法器之上,直到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与饰品,也有大量用到漆器。

皮铠甲(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藏)

年代:明代

质地:皮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叙述丨文森·漆”展上陈列的汉代风格脱胎漆器复制品

通过十多天的学习与交流,文森·漆也带回了彝族漆器手艺人亲手制作的漆器,并运用在此次的新作中。

下面这件作品,中间部分就用到了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白石夫机制作的凉山彝族水牛皮盔甲。

Untitled | 无题

2021

大漆,凉山彝族水牛皮盔甲(制作者:白石夫机),石墨,金箔,铁粉

70 x 34 cm

WQI099

叙述丨文森·漆

编辑丨慕树

图源丨官方提供、邹小屏、慕树,或来自网络

鸣谢丨邹小屏

参考文献

1.[英]朱迪恩·米勒 著,《DK世界家具大百科》,华夏出版社,2020年2月;

2.罗开玉,谢辉 著,《成都通史(卷2):秦汉三国(蜀汉)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CONTACTS

原标题:《2008年,法国小伙文森·漆来到成都送仙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