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牺牲前一星期,他还回家帮母亲换了灯泡

2021-06-26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国军视网

在牺牲前一个星期左右

黄群回家探望了自己的母亲

他当时剃了个不太好看的平头

不好意思地对母亲解释说

理发师剪错了,不怪人家

说着,还帮母亲换了灯泡

但在台风来的那天之后

他再也没能回到这个家……

2018年8月20日

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大连

威胁着停靠在

中国船舶集团(原中船重工)

第七六〇研究所的

国家重点试验平台

七六〇所正是黄群所在的单位

他和中船重工一起承载着

中国海军建造航母、军舰和潜艇

这一重要任务

在风浪中摇晃的试验平台

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紧要关头

黄群和十几名同事

冲向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不幸的是

他和宋月才、姜开斌

被巨浪卷入海中

……

平台保住了

英雄一去不复回

最后三百米:走向壮烈路

监控摄像机

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狂风怒吼,大海咆哮

数十米高的巨浪呼啸扑来

将十多个身影

掀翻、摁倒在白色浪花里

浪头一过

这些身影顽强站起来

决然向前、向前

无人回头

……

浪打在身上很疼

睁不开眼睛

也无法停下脚步

因为他们明白

向前意味着什么

——码头边,平台已经出现险情

首部4个缆桩

因受力过大严重变形甚至断裂

缆绳脱落

在他们出发处不远

一块几平方米的混凝土预制板

硬生生从数根钢筋上被扯了下来

卷出了十几米

参加抗灾抢险的蔡国安:巨浪打来时,连水泥地面都被砸烂了

他们更明白

退缩又意味着什么

——这一提升我国船舶

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的重要试验平台

一旦失控,将造成平台

及平台上4名保障人员的重大损失!

他们毫无惧色

自发穿上救生衣

抓着加固试验平台的备用缆绳

第一时间冲进狂风巨浪

走向码头

走向试验平台

大浪猛袭下

即使码头上7吨重的铲车

被生生地横拍出两米

他们

没有一个人退缩

在风浪中

试验平台左右晃动达到15度

在上面,人站都站不稳

孙逊是抢救队伍中的一员

他回忆说:

“当时风势有所减弱

这是挽救试验平台最后的机会”

300米长的码头

他们平日走过多少回

这一次

走得何其艰难

顶了滔天风浪

他们奇迹般的走到试验平台

开始进行加固工作

然而意外发生了

一起冲上来抢险的王贵龙回忆:

“我们后面突然起浪了

但是我听到救援平台上

他们一个同事就喊‘有浪有浪’

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地方抓了”

据亲历者回忆

当时最高的海浪能够达到四五十米

滔天巨浪涌来

身为第七六〇所副所长的黄群

和试验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

试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等7名同志

先后被水浪无情地卷入海中

码头上,试验平台上

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抛出缆绳、救生圈

想把战友从大海中抢回

有的同志直接跳海营救他们

但是恶劣的天气

一次次把人们的努力化为徒劳

这些硬汉们最终也没能救出所有人

只能在暴风雨中

眼睁睁得看着同事们被大海吞噬

负责试验平台保障的单正磊

仍深深记着当时的场景

还能感受到那如刀割般的心痛

“我们一直在救

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把他们救上来

黄群一直在看着我,看着我

我却救不了他……”

试验平台平安无恙

平台4名保障人员平安无恙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

3名烈士魂留碧海

今天,六七〇所的码头上

那严重变形的金属舷梯

仿佛还在无声地诉说着

那场罕见的风浪

300米长的海岸码头

依然耸立的试验平台

定格着英雄以命相搏的最后身影

记载着英雄最后的步履

讲述着英雄最后的壮烈

黄群第一次登上了护卫舰留影

宋月才同志从军时的戎装照片

姜开斌同志也曾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海军战士

最后一句话:浓缩一生情

烈士离去

留下无限追思

“我得去码头了”

这是黄群20日那天早上

留给妻子亢群最后的一句话

他放不下对试验平台的牵挂

亢群知道

黄群对试验平台

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感情深厚

“我很理解,有险情

他肯定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黄群热爱自己的事业

调来大连时

黄群在给儿子写信说:

年近50岁

离开为之奉献20多年的单位

但毕竟是新的挑战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

证明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7年

他从武汉来到大连

远离亲人

没有怨言

与黄群一起牺牲的

是两名海军退役军人:

61岁的宋月才

62岁的姜开斌

他们大可安享晚年

但却依然选择尽责报国

当初,宋月才听到

试验平台需要人的消息说:

“太好了!我太熟悉了

闭着眼睛我都能摸到每一个角落!”

虽然待遇不高,可他却说:

“我来招兵买马!”

就在20日凌晨3点

宋月才“招”来的孙贺军

看到在漆黑的夜中

宋月才穿着雨衣从码头回来

8月19日

接到台风预警信息

宋月才和其他人一起

在原有加固缆绳的基础上

一次次给试验平台加固缆绳、钢丝

反复检查应对台风的各项工作

不断加固钢丝扣

调整缆绳松紧度

李克忠是20日当天

从码头撤离的最后一批人

他含泪回忆宋月才的最后时刻:

“我不下三次请求他一起撤离

他就是执意不肯走

说要再观察”

姜开斌来自湖南

他的老战友刘子辉说:

“他不缺钱

离开家人来到这里

就是一种情结”

“烈士们的行动

有人可能觉得‘傻’

但我理解他们

军工人都理解他们

在他们看来

如果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试验平台受损,他们会抱憾终生”

七六〇所顾问张琼说

生命的回响:奉献为荣光

烈士的壮举

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

姜开斌的一个战友

辗转给七六〇所打来电话

表示如果需要

他将前来接替姜开斌的工作

谈及不高的待遇和工作的风险

这位老兵慨然表示:

知道的

这些事情我们看得很淡

刘子辉是当时在试验平台上

坚守的4人之一

并勇敢营救落水战友,他说:

“退休了,还能重温过去的梦

还能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是一种荣光”

亲历3位烈士牺牲的过程

刘子辉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

试验平台的保障人员

全是退役官兵

大部分都是抛家舍业

他们都表示

能够为国家、为国防事业

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苦也值

孙逊在海水中

挣扎近2小时才获救

他负责这个项目六七年了

他说“这个试验平台来之不易

对我们国家很重要

当时就想着一定要

把试验平台控制住,把人保住”

那段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经历

没能吓退自己,自己不会改行

“我们有信心把后续工作搞好!”

2018年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

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国船舶集团(原中船重工)

第七六〇研究所

抗灾抢险英雄群体

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称号

黄群同志追悼会

许多人前来参加

两位与烈士素不相识的院士

打来慰问电话

英雄的精神感动着人们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

在距抢险英雄牺牲的地方

约1海里的海上

举行祭奠仪式

曾经的战友缅怀着他们

洒泪大海

张琼说,投身这个行业

就要做好报国牺牲的准备

这是整个军工行业的情怀

翻开英雄们生前留下的手书

“只有奋斗的一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一生”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一行行文字

催人泪下、感人奋起

牺牲的前一晚

黄群自己在家包饺子

请同事王维伟一家人吃饭

王维伟10岁的孩子王子莹在作文里

回忆与黄伯伯相处的一点一滴

“我一定牢记您的话,好好学习

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个有价值的人”

原标题:《牺牲前一星期,他还回家帮母亲换了灯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