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投书总理”CEO吴海:参加中南海座谈会感到政府非常急切

澎湃新闻记者 苏展
2015-05-19 17: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桔子水晶酒店集团CEO吴海。CFP 图

        忆及5天前人生的第一趟中南海之行,桔子水晶酒店集团CEO吴海的声音仍有些兴奋。

        “这事儿,先让我抽根烟。”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不难感受到电话那头,他正叼了一根烟,点火,吞云吐雾,整理思绪。

        “怎么说呢?当时中央某机构的人找我,让我把网络版的公开信整理一下寄给他们领导看……我隐隐觉得大领导可能是个部长,当对方让我在信封上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收’时,我心里想:这事儿大了。”

        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人主持召开“推进基层政府管理服务公开工作座谈会”。收到邀请与会的吴海才知道,对他通过网络发出的《致总理的公开信:对企业好才能真的对人民好》,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晶也作出了批示。

        吴海的这趟中南海之行源于52天前,他在网络上向总理“叫屈”。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3月23日凌晨3时许,吴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称“半夜写了篇文章,趁着没后悔发出来了”。消息附了一篇文章《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他在信中说:“今天我想对李克强总理说句话,对企业好才是真的对人民好,一个政府如果对守法企业不好,实际上就是对人民不好。”在这封信中,他曝出自己及一些企业家朋友在经营中遇到的标准不清、手续繁琐等问题。针对几个大问题,他附上了解决方案。

        他告诉澎湃新闻,在座谈会上,面对各部委相关负责人,他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中央简政放权,即权力从部委下放到地方后,如何保证各地不会自行解读,出现弹性空间?

        对此他提出建议,认为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者制订具体政策的过程中,要从职能转变,符合市场规律的角度考虑问题,两者综合起来才行。

        问及各部委对他建议的回应,吴海告诉澎湃新闻:“在这方面,部委比我的认识高度要高很多。”

        令他印象颇为深刻的是,所有的部委都说了一句话:“让人民群众满意。”

        “我在想,怎么没有一个部委说‘让企业满意’呢?人民群众都是为企业工作的,企业给他们发工资,对人民好就要先对企业好。当然,这个可能是个称呼上的问题,或许人民群众包括了企业,我真的不懂。”

        不过,他坚信未来很多问题会得到解决:“他们(各部委)对我提出的问题表示认同。可能部委本来不一定清楚各地存在这种不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会引发一些违章违法的事儿。现在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不合理的情况)他们肯定会去调查。”

        言及此,吴海语气异常坚定,不容置疑。他向澎湃新闻透露,他从在部委工作的一些同学处了解到,有些实际的问题已由各部委交至国务院办公厅,他们觉得确有不合理之处,会开会讨论这个事儿。

        1969年出生的吴海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除了CEO,他还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说起对政府议题的关注,他笑言自己有一颗天真的爱国心,平时也常看《经济学人》,但坦言对政府架构不太熟悉:“我连官员的行政级别都搞不清楚。”采访过程中,他总是以某机构、某部门代称,偶尔混淆一下处长和司长。

        他称这次中南海之行让他认识了很多部门:“比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正部级办事机构,负责全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下简称‘中编办’)之前从未听说,到了大门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

        吴海说,由于公开信中提到一些小腐败,引得一些地方的纪委人员都来向他询问相关情况。“不过,我什么也没说。我觉得这个事儿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弹性空间太大造成的。当每个人都这样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个事儿。对于我来说(公开信)不是针对哪个人,或哪个部门,只要改好了,我无所谓。而且这些基层的人也很不容易,非常辛苦。我对某个部门说一句话,他们可能真的会受很大影响。大家都不容易,何必呢?”

【对话吴海】      

        澎湃新闻:你在公开信和座谈会上都提到一些行业的潜规则,比如和公安的关系等,你怕不怕影响之后的生意?毕竟远官不如现管。

        吴海:我当然怕。我不是说公安有问题,我没这个意思。所有做开门生意的企业,餐馆、理发馆、宾馆等等,都要接受很多部门的监督管理。

        我为什么说有担心?因为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做到完美。包括我们酒店肯定有出错的时候,因为很多规定和条文都不是很精准。比如执法这块,处罚的弹性空间非常大,如果我让他们感觉不好的话,他们完全有能力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把你整办。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边界,这个东西说不清楚,我确实有担心,但发声的冲动大于担心。 

        澎湃新闻:你说的这些情况都形成已久,选择发声的时机有过特别的考虑吗?

        吴海:没有刻意考虑。只是注意到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在此背景下,我觉得自己提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和建议,可能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有关部门可能意识到了问题,但或许知道得不是很具体,我把实际问题提出来,他们就会清楚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种(不知情)是正常的,因为行政审批监督管理都在地方和基层,不在中央,很多东西他们已经下放了,但不知道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会自行解释造成违章违法的事儿。

        澎湃新闻:为什么你的公开信会引起国务院的注意?

        吴海:其一,简政放权这块国家正好在大力推;其二,我提出的情况引起了企业家的共鸣,并且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来有过相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企业都受过类似的刁难。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有问题,中央当然会更重视。  

        澎湃新闻: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你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什么?

        吴海:我感到他们非常迫切,他们感到压力。当然首先是阻力,即来自各个部委基层的阻力,还有专业性的问题。比如我说酒店,他们可能不是那么了解。我感觉他们非常着急,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都在加班加点。 

        澎湃新闻:这次以后,你还会不会继续发声质疑政府落实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吴海:问题谁都能提,哪个政府没有问题?(提意见)不算本事,你得有解决方案。如果我觉得我的质疑和建议确实对政府有帮助,政府也有可能会改变,我就会提。这次在李克强总理强调落实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我试了一下,提出来看看。

        澎湃新闻:看你的提议,感觉你对政府的运行颇为熟悉,你平时会有意识地关注政府议题吗?

        吴海:我平时会看《经济学人》,关注对政经的讨论,还喜欢看《软实力》之类的书,做企业需要这方面的素质。   

        澎湃新闻:你在公开信中说你不做“官商”。最近政商关系是一个蛮热门的话题,首富王健林还提出“在中国觉得远离政府太假了”的说法。你怎么认为?

        吴海:政府跟企业之间永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有,说跟政府没关系那纯属扯淡,不可能。我认为,企业跟政府加强沟通,政府对企业了解多了,就会增加对企业的信任。

        现在的问题不是说企业要刻意跟政府建立关系,因为政府的人人来人往,很多时候你来不及搞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平常把规范做足,日积月累,就会在政府这里形成一个好的口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