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国家级经开区扩容背后的绿色深意

陈波 鲍涵
2021-06-28 15:0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河北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公布,文件批复同意了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国家级经开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新增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国家级经开区。

来源: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公众号整理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区以及产业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于国家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根据凌佳亨等人的研究,从数量上看,自1984年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即大连经开区设立以来,到 2020年 ,中国共批准设立了219个国家级经开区,其中东部107家、中部63家、西部49家,东部部分国家级经开区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占所在城市GDP的13%。 截至2021年6月,长三角地区共有68个国家级经开区,占全国近三成。

从GDP增长率看,凌佳亨等人测算得出,1985 年到2018年的24年中,国家级经开区GDP年均增长20% 以上,远高于9.4%的全国 GDP年均增长率。而在进出口额上,1985年,第一批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仅为0.39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0.06%,经过三十多年间的发展,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全年进出口总额9359.7亿美元 ,占全国的20.3% ,实现了338.3倍的增长。

针对此次国家级经开区扩容,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接受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过去两年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制度下,甘肃酒泉经开区和宁夏石嘴山经开区因连续两年在国家经开区考核中位列倒数后5位,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此次扩容是对综合考评体系的完善,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机制,因此今后类似的扩容应该是常态。此外对于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视也是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的具体体现,最近见诸舆论的大多是自贸区、各种新区,这些区域大都定位于国际贸易、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创新,起到的是国际循环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家级经开区的产业和科技定位,显然国家希望经开区能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结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国家经开区作为区域产业集聚区以及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点,杜玉虎指出国家级经开区可以从三方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首先,国家级经开区要认识到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廉价劳动力驱动下的经济高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全面倒逼国家级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新产业导入方面应该聚焦新兴绿色技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5G领域,要求经开区围绕绿色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其次,要加强对于既有企业的绿色节能改造引导,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对既有企业的改造。

最后,要关注经开区自身的绿色发展和建设,从园区层面系统、科学地对企业碳排放和绿色科技发展进行管控和引导,以及建立区域层级的循环绿色生态发展机制,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

 

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发布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有效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来源:中安在线

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婺城举行

6月23日,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暨智江南论坛在金华市婺城区落幕。院士专家围绕产业创新链强化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为主题,共谋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婺城方向与路径。活动期间,婺城区政府、浙江大学、氢途科技三方签订“浙江大学-氢途科技婺城氢能与燃料电池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协议。(来源:浙江日报

 

规划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6月24日,浙江省科技厅举办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围绕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制定了“两步走”战略。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确立特色优势,为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来源:浙江日报

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6月21日,《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公布。2021年松江新城共安排了5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800亿元。今年以来,松江新城已签约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来源:上海发布) 

安徽高速公路十五年规划出炉

近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年)》正式印发,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规划路网总体布局由5条纵线、10条横线和54条联络线组成,构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各市有环线、县区有双线、重点城镇全覆盖、重要节点全连通、主要通道全扩容”。(来源:中安在线

浙江发布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

6月4日,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基本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作用显现。同时具体部署了六大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整体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构建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创新全域智慧的协同治理体系、打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完善开放共享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智能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来源:浙江日报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为海洋强省定下五大目标

6月22日,浙江省发改委联合省自然资源厅举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规划中指出,浙江省围绕海洋强省建设制定了五大目标——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双循环战略枢纽率先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标杆。(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省印发“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近日,为推动十四五规划的新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开展创业培训35万人次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业创新孵化载体300个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亿元以上,发放电子创业券1亿元以上,新增注册企业100万户以上。(来源:中安在线

《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公布

宁波市与绍兴市日前共同印发实施《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提出围绕“甬绍联动”发展导向,聚焦设施互联先行,深化科创、开放、文旅、生态、公共服务五个领域的合作,助推甬绍两市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联动发展格局。《方案》明确两市将重点打造前湾新区-滨海新区高端产业协作联动区、甬绍四明山生态文旅休闲体验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甬绍合作先行区三大联动区块。(来源:宁波日报

 

产业

安徽省召开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地的动员会

6月19日上午,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暨2021年安徽省第六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在马鞍山市举行。安徽省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来源:中安在线

首批公募REITs上市,填补资本市场空白

6月21日,首批9只公募REITs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目前,上海共有5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进入国家储备库,另有20余个项目具备培育条件。当下,上海具备发展REITs项目的基础设施体量约为200亿至300亿元,储备项目主要涉及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新基建等领域。(来源:文汇报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式运行暨合作签约推进会举行

6月20日,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式运行暨合作签约推进会在合肥高新区举行。据了解,正式运营后,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将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和经济发展,成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利器。(来源:中安在线

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上线运行

6月25日,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上线发布会在合肥举行。作为安徽省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应用的总枢纽,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共享、融合应用取得新突破,全面支撑“数字江淮”底座建设取得新进展。江淮大数据中心按照“1个总平台+16个省辖市子平台+N个省直部门分平台”的“1+16+N”框架体系建设,统分结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来源:安徽日报

上海去年网游总销售收入1206亿元

日前,《2020-2021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在上海游戏精英峰会上发布,用亮丽的“数字答卷”展示了上海建设“全球电竞之都”“游戏创新之城”的底蕴。2020年,上海网络游戏国内及海外总销售收入达1206亿元。其中,国内销售收入999.2亿元,占全国比重达35.9%,同比增长超过24%;海外销售收入超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8亿元,增幅超过50%。(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