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情观不一致怎么办?8种爱情观,重新认识自己

2021-06-29 1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时差大叔 心理0时差

读者提问

大家都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我听到觉得好伤感,就跟男朋友说咱们毕业就结婚吧。我男朋友却完全不能理解我,问我为什么要想那么远。

我懵了,他是不想跟我结婚吗?跟他聊了之后,我发现我跟他对爱情有非常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但他竟然觉得,只要过程是美丽的就行了,不一定要确定结果。

大叔,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呢?我们这样“三观不合”还能走下去吗?

大叔回答

我想你这里说的“三观不合”,应该是指爱情观不一致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独特的理解,很多人都觉得,爱情观一致才有幸福的可能,但有趣的是,心理学家 Randi Gunther 通过40多年的研究却发现,很少有情侣或夫妻的爱情观是匹配的,而很多爱情观不一致的情侣,也能过得幸福。[5]

可以说,每个人对爱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它们没有谁对谁错,关键看情侣间是否能互相接纳和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类都有哪些爱情观,以及当爱情观不一致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NO.1

八种爱情观

帮助你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在心理学中,爱情观又被称为爱情态度(Love Attitude)或爱情类型(Love Style)。

简单来说,它是指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对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期望与想法,会体现在相应的行为上。

我国学者卓纹君教授,曾通过对我国人民的大样本数据调查,编制了爱情观量表。

最终,得到了适合我国人民特质的 8 种爱情观类型,并且被较为广泛地使用。[1]

来看看有没有特别符合你的那种类型吧。

1. 牺牲奉献型

有从一而终的观念,无论对方是否投入、专情,自己一旦陷入感情或发生性行为就会委曲求全,就会不轻言放手。

甚至,会牺牲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对方、让感情维持下去。

2. 执着占有型

用情很执着,爱上对方后,便会特别专注,非常在乎对方,但他们好像很没有安全感,容易出现不安。

特别是对方不在身边,或自己的消息没有得到及时回复的时候,认为伴侣会离开自己。

3. 真情投入型

对感情有着一份坚定投入的信念与态度,认为两个人相爱后,可以一起携手克服万难。对爱情有着强烈的信心,相信爱情会永不褪色。

并且,着重在平等的关系中,彼此分享与包容、互信互谅。

4. 悲观保留型

不敢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感情,害怕一旦投入其中,如果分手就什么都没有了。

会认为世事多变,不相信永恒的爱情,因此在关系中有所保留,同时也会刻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5. 浪漫表达型

浪漫在爱情中至关重要,会认为制造惊喜与浪漫是获得与维持爱情的最佳手段,强调爱意要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出来。

6. 肉体感官型

认为爱情的表现主要通过肢体亲密接触来展现,以感官享乐为主,注重透过肉体来感受亲密与爱意,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

具有“只要我喜欢,什么都可以做”的行事风格。

7. 游戏手段型

认为感觉是爱情中最重要的成分,如果彼此的感觉变淡了,就会投入到其它关系中。

他们随时会预备替代对象或与多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以满足自己追求新鲜感或填补寂寞。

同时,他们也非常善于用一些策略或手段,来获得他人的感情,对对方的投入与忠诚显得不足。

8. 婚姻目的型

认为谈恋爱是为了结婚,所以会考虑未来、考虑现实条件,如对方的学历、家庭背景,是否有房有车等等现实条件。

看完这些介绍,你可能也会产生疑惑:“怎么这个也像我,那个也像我呢?”

别急,这很正常。

我们可能有一个很典型的、主要的爱情观,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其它爱情观。

也就是说,每一个爱情观并不是绝对的有或无,而是程度大小不同。

你可能对待爱情真情投入,觉得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同时你也可能认为爱情一定要浪浪漫漫的,爱要大声说出来。

再者,爱情观也不是一辈子不变的,你可以通过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预告:文末有对应的爱情观测试,也会给你一些感情中的建议,感兴趣的可以测一测)

NO.2

爱情观相同

的确会让我们对爱情更满意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是不是爱情观一致,才能幸福呢?”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国外的心理学研究者 Jennifer Hahn 和 Thomas Blass 通过调查便发现:

人们确实比较喜欢那些和自己爱情观一致的人。[4]

卓纹君教授通过对 174 对年龄在 18-25 岁的情侣调查研究发现:爱情观相同,的确会让我们对爱情更满意。[2]

在我国,爱情观一致的情侣,他们对关系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那些爱情观不一致的情侣。

其它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特别是女性,相同的爱情会让他们对现在的这段亲密关系很满意。[3]

当你发现彼此的爱情观特别一致,应该就有一种灵魂伴侣的感觉,自己的付出会获得同样的回报,自己心里的浪漫会有人与你一起演绎……

在这种情况下,大叔觉得想不满意都难呢。

然而,对亲密关系满意,并不意味着会长长久久走下去。

例如,双方如果都是持有游戏手段型的爱情观,因为爱情观相同,可以允许对方同时与多个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做法双方确实都会感到特别舒适,对这段关系很满意。但他们却很难长久下去,因为他们更喜欢新鲜感,很难做出承诺让关系维持下去。

不过,你现在最大的困惑可能是:爱情观不一致怎么办?

NO.3

不匹配才是常态

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首先大叔想说,几乎没有人的爱情观是完全匹配的,你与对方的爱情观会有相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但即使相同,程度也很难完全一样。

所以,不要担心自己爱情观与对方不一致,存在差异才是正常的现象。

此外,心理学家Randi Gunther还提出,虽然差异会带来冲突,但它也可以成为增进关系的契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差异。[5]

下面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从根本上评估双方的观念差异,反思是否有相互接纳、继续走下去的意愿

你们可以平心静气坐下来,敞开心扉聊一聊,了解对方对于爱情的观念。

接下来,将你们的观念差异一条一条列出来,并认真评估一下,自己能否接纳和理解这些差异,并且询问彼此,你们是否还愿意继续走下去,并愿意为彼此妥协或改变。

如果发现,你们实在无法理解彼此,而且彼此都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么大叔还是劝你可以果断地分手,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煎熬的状态。

2. 了解彼此爱的语言,并付出爱的行动

如果你们选择包容彼此、继续走下去,那么接下来,你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些差异,让爱情持续保鲜。

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爱的语言”,既然爱情观不同,可能关于“被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你来说,浪漫的礼物是爱;但对他来说,可能被尊重、被肯定就是最好的爱。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对方的需要,才能共同提升关系满意度。

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过的文章:

3.积累情感账户

最终,真正能抗住爱情观不一致的伴侣,一定是要有足够的感情基础,这个感情基础,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为“情感账户”。

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彼此的亲密互动。在对方遇到困难时,及时送上关心和陪伴;遇到开心的事情,与对方分享自己的喜悦;闲暇的时候,共同去探索生活的乐趣……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都在为你们的感情积累账户。

当感情储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们关系的根基会更加稳固。

这样,当遇到冲突时,你们会拥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本,去共同面对情感的风浪。

写在最后

由于父母、朋友、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我们每个人的爱情观都不尽相同。

恋爱之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可以指引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恋爱过程中,了解彼此的爱情观,能帮助你们更好的互相了解和解决矛盾。

这种认识与理解,会无形中提高自己对爱情的满意度,增进彼此的关系。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卓纹君. (2004). 台湾人爱情风格之分析研究. 中华辅导学报, 16(9), 71-117.

[2] 颜欣怡, & 卓纹君. (2013). 大学生情侣之恋爱风格, 沟通姿态, 关系满意度及关系承诺之探讨-对偶分析研究. 中华心理卫生学刊, 26(3), 443-485.

[3] 杨洋. (2012). 相似还是互补?——情侣的人格与爱情观匹配. In 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4] Hahn, J., & Blass, T. (1997). Dating partner preferences: A function of similarity of love styles.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2(3), 595.

[5]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rediscovering-love/202103/do-mismatched-relationships-work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