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雷霆五号丨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你接到的电话是谁打来的?丨原创短视频

2021-06-29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冒充公检法诈骗典型案例

案例一

2021年5月,市民舒某某接到一个座机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称舒某某的工商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配合调查,随后将电话转接到一个自称是西安的警官处,要求舒某某到西安市公安局配合调查,如果不到西安就要交保证金。于是舒某某按要求添加了对方QQ号,在聊天过程中,舒某某被不断诱骗,先后13次将钱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上,损失金额共计109万余元。

案例二

2021年6月,市民赵女士接到一通电话。电话中的人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的警察,称赵女士涉嫌一起诈骗刑事案件,需要你配合调查。赵女士说自己并未到过天津,不可能与案件有关。对方将赵女士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尾号说出要求她进行核实,还声称如果不配合将对她下达逮捕令。赵女士听到自己信息一五一十被说出,有些害怕了,对方紧接着称将电话转接到当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要求赵女士将手机设置拒接外地电话,并且通过短信下载办案的APP,赵女士在半信半疑中一步步照做了。挂断电话后赵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资金被全部转移走,这才发觉自己被骗了,损失人民币17797元。

套路揭秘

一、花言巧语,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取得初步信任。

二、字正腔圆,言语震慑

骗子利用政法机关的威信力,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使其陷入恐慌,失去判断力,慢慢诱导套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三、环环相扣,加码恐吓

骗子们为了让通话市民彻底相信自己卷入重大案件,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还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或聊天工具向市民发送伪造警官证、通缉令、逮捕证等,使其陷入恐慌并对骗子深信不疑配合资产调查。

四、遥控转账,如愿以偿

骗子以不冻结账户为由,对其进行调查,要求下载指定软件或将现金转入到指定银行卡进行“资产清查”,并“耐心”提示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

警方提示

1.公安机关不会用电话、传真、聊天工具等形式开展案件调查,异地办案必须通过当地公安机关协助。

2.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社交软件等出示工作证件、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材料。

3.公安机关不会索要银行卡或支付宝等信息,不会发送任何链接要求涉案人员进行个人信息或资产认证。

4.公安机关根本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绝不会要求涉案人员转账汇款。

原标题:《雷霆五号丨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你接到的电话是谁打来的?丨原创短视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