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徕卡M相机资料汇编

2021-07-01 1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资料由“行者李涛”授权发布,特此鸣谢!

网站:http://www.xingzhelitao.com/

微信公众号:无言行者

微博:@Leica博物馆

徕卡 M1

徕卡M1是在1959年推出,编号始于No.950001,并在1964年停产,编号止于No.1102900。基本上M1是一部不设自拍器、测距器、取景框线选择器或90mm框线的M2。在M1的取景器上有视差修正之35mm和50mm框线。

徕卡M1(No.956595)为回卷钮,M1刻字在机身正面

早期的M1相机采用回卷按钮,自No.966730起则改用回卷杆。M1刻字通常见于删除了的测距器窗位置,有些例子则与其他徕卡M相机一样,见于机顶。与M2、MP和后来的MD相同,M1可以使用Lcicavit MP过片器。编号980300至980400的M1相机则有些非一般的特征,这些相机没有35-50取景器,M1刻字于机顶。

徕卡M1(No.980314)为回卷杆,M1刻字在顶部

工厂记录显示编号980401- 980450为“Sonderausfuhrung”特别装配的机身。编号980430的相机正属这个f范围,没有取景器或M1刻字。M1正常是银色镀铬机身,但为西德军方而设的则扫上橄榄绿色油漆。至少有两部非常早期的样本相机:967333和967334是橄榄绿色,及配备50mm和135mm框线,而并非一般常有的35和50的M1。

徕卡M1(980430)无M1刻字,徕卡记录显示为特别装配“Sonderausfuhrung”型号

徕卡M1 Olive(No.980481)

徕卡M1 Olive(No.980481)后背可见“Bundeseigentum”(政府资产)字样

编号1035958的相机是在1961年送往威廉港,其配备50-135取景器及有官方识别的字样和印花。后来生产的橄榄绿色M1,如1098147和1098181,则有35-50取景器。橄榄绿色的M1是以整套付运,当中包括相配的绿色相机套、50mm和135mm镜头、遮光罩以及测光表,每件均有九位的识别号码。

徕卡M1 Olive(No.980479)

徕卡 M2

徕卡M2于1957年制造,并于1967年停产,编号由926001至No.1165000。M2是在1958年正式推出,基本上是经简化的单次过片型M3,但两者有三个重要的不同之处:M2不设自拍器;外置手动重设胶卷计数器,及0.72x的取景器系统连35、50和90mm线框。因为备有为35mm焦距而设的内置线框,M2便被喻为广角度的徕卡,深受摄影记者爱戴。测距器内的景深指示亦见于M2后期的相机。

▲徕卡银铬M2 Midland(No.942902)

▲徕卡银铬M2 Midland(No.942902)

▲徕卡黑漆M2(No.948602)测光窗为早期式样及机身正面的回卷钮

配备自拍器的M2是在1958年开始生产,由No.949101起排列。与此同时,没有自拍器的M2亦继续生产。生产记录显示,自1960年的No.1004151,厂方只继续生产有自拍器的型号。因此,可以假设No.1004150以上的M2均备自拍器。然而,这并非绝对,1962年3月,徕卡公司便宣布一部没有自拍器的特别版M2。因此,可见有不同类型的M2:不设自拍器的M2;设自拍器的M2(目录上称为M2S),以及1962年面世,不设自拍器的M2(目录上称为M2X)。M2S和M2X的称号仅用于目录上的名单,并无刻在机身上。

▲徕卡黑漆M2(No.1005159)配自拍器

M2支持MP相机所使用的Leicavit MP过片器;稍经改装,亦可装上徕卡的电动马达。经改装可使用马达的M2S和M2X最早见于1965年10月徕卡的目录。于1966年制造,No.1163771-1164046的M2机身刻有M2-M并可使用马达。大部分M2属传统的徕卡银色镀铬机身,但亦有黑漆及灰色的型号。黑色的M2备有回卷钮或回卷杆,设或不设自拍器。1960年,有二十部专为美国政府准备,厂方指定为Luftwaffe-grau(空军灰色)的M2(编号1005751- 1005770)。配备M4快速上片系统的M2是为美军而设,指定为KS15-4,它后来成为了民用的M2R。早期的M2备有回卷钮,自编号970261起,则设有回卷控制杆。早期相机的测光窗框是扁平的,后期的则为阶梯式的设计。

▲徕卡黑漆M2(No.948983)带电动马达及可见后期的测光窗及回卷杆

▲徕卡银铬M2-M(No.1163961)

▲徕卡银铬M2-M(No.1163961)机顶字样为“M2-M”

徕卡 M2-R

徕卡M2-R是在1969至70年间制造,编号由No.1248201至1250200。它基本上是一部配备自拍器的M2,同时装有徕卡M4的快速胶卷装卸系统。M2-R通常连50mm 1:2 Dual-Range Summicron镜头,机顶上有R字样,容易辨认。另外,亦有配备有自拍器及M4的快速胶卷装卸系统,但并没有R刻字的M2相机。这类M2附有美军KS15-4的称号,是后来民用版的M2R之军用前身。KS15-4和M2R乃同一款相机,唯一不同在于R刻字。现存有一部黑色的M2R,No.1248646是在原来生产后约二十年应要求改装而成黑色机身。

▲徕卡银铬M2-R(No.1249000)

▲徕卡银铬M2-R(No.1249000)

▲徕卡银铬M2-R(No.1249000)

▲徕卡M2-R(No.1250200)(1970年)附有广告单张及说明书,这部是最后生产的M2-R相机

▲徕卡M2-R(No.1248646)(1969年)是在八十年代改装成黑色机身

徕卡MD

徕卡MD最初生产于1964年,编号始于No.1102501,并在1966年停产,止于No.1160280。MD和M1相似,但没有测距器和取景器。透过有沟槽的配件底盖,MD可接上4mm宽的特别塑胶标志带。标志带容许在曝光时把数据记录在底片上。拍摄对象会被纪录在略为缩小的底片面积,约24x32mm。写在标志带上的资料会插进余下的24x4mm面积上。配备特别底盖和纪录带的徕卡MD普遍见于科学应用,如光学显微镜。与MP、M2和M1一样,MD亦可使用Leicavit MP过片器。MD通常属银色镀铬机身,但偶尔亦有灰色设计,以作为某些科学仪器上之使用。

▲徕卡MD-1128105

▲徕卡MD底板的塑胶标志带

徕卡的生产记录列明有十部编号1102501至1102510的MD相机在1964年10月运往加拿大徕卡公司,配备4x放大器的Visoflex Ⅲ外壳则配有相配的灰色机身。Visoflex的前框六点钟位置有一个切割口,这个缺口的作用未明。前美国徕卡代理徕兹·洛克雷的资料(现已被毁)指出这些特别的灰色MD大部分在收货后,便给转送到芝加哥地区的徕卡经销商作售卖用途。

▲灰色的MD-1102509,有相配的Visoflex Ⅲ

▲灰色的Visoflex Ⅲ,框前六点钟位置有一个切割口,用途未明

对许多徕卡专家而言,灰色MD是最漂亮的徕卡相机之一。MD亦有作为Postcamera的24x36mm或24x27mm格式。

徕卡MDa

徕卡MDa最先于1966年制造,编号始于No.1159001,最后在1976年停产,编号止于No.1412550。MDa基本是一部没有测距及取景器、取景框选择器及自拍器的M4,并采用了最先用于MD型号上的特别沟糟底盘盖及标记带系统。MDa和MD非常相似,但在角落位置加入了M4的回卷曲柄及快速上片系统。MDa另有作为Postcamera的24x36mm或24x27mm格式。

▲徕卡MDa-1274293,配备M4类别的过片杆

▲标记底盖附有条带

另一款特殊的MDa为马达版,通常刻有MDaMOT。这款相机配备纽约徕卡的电动马达,在七十年代初,由纽约徕卡公司供应予卡尔·蔡司公司使用于蔡司的仪器Fundus眼底造影相机,令眼底拍摄成真,电源是由徕卡马达透过一条固定的电线提供。徕卡通常把M4-MOT相机改装成MDaMOT格式。蔡司不需取景器、测距器、预览杆或自拍器。编号1267244和1267254的相机在生产记录上列为M4-MOT的机身。

▲配备纽约徕卡电动马达的MDaMOT 1267244

▲配备纽约徕卡电动马达的MDaMOT

徕卡MD-2

徕卡MD-2与较早期的MDa相类似,于1977年制造,编号开始于No.1468723,后于1985年停产,编号止于No.1664350。MD-2最初的设计是用于Visoflex Ⅲ Reprovit Ⅱa或徕卡显微镜,相机率先采用提供予MD和MDa的特别沟槽底盘及标志带系统。1977年,推出MD-2 Postcamera,配备定焦的35mm 1:2 Summicron镜头。

▲徕卡MD-2 1502367,不设取景器、测距器、自拍器和预览杆

▲徕卡MD-2,配件座上有相机编号,机顶背后有“CANADA”字样

偶尔亦会发现机身编号连英文字母D字样的MD-2,如1502371D或1502265D;估计D字意指重复的机身编号。生产记录显示,1502001-1508000批次是属于M4-2。

▲徕卡MD-2 Chrome原型机,顶盖正面并无“MD-2”

▲徕卡MD-2 Chrome原型机,顶盖背部无“M”“X”及产地字样

▲徕卡MD-2 Chrome原型机,顶盖无相机编号

徕卡M3

1952-53年,徕卡制造了约65部M3原型相机供测试及评估用途。这些相机并没有刻有上M3字样,取而代之的却是刻上了四位数字的机身编号,如0043和0056。这些相机全装有胶卷格数计数器及逆时针方向的胶卷回卷钮。另有卷片杆或卷片旋钮,负责送片控制。相机背面可揭式机身盖内设有一个胶卷打孔器。少量此系列的原型机(prototype)M3相机依然存在,非常受全球各地收藏者所热烈追捧。

▲投产前的徕卡M3(Nr.0043)配有外置的胶卷格数计数盘和反方向的回卷旋钮

M3在1954年开始正式投产,并在1966年停产,编号由700000至1164865。后来至1968年,厂方为西德军队(Bundeswehr)制造了一批橄榄绿色的特别版徕卡M3。这些相机,如1206974、1206982及1206989均取消了镜头上锁按钮及刻有Bundeswehreigentum字样。

▲徕卡M3 Olive (No.920505)保留了镜头上锁按钮装置

M3给徕卡玩家带来了以下功能:快速转换镜头的插刀接环;合并的测距器及取景器目镜;0.91x取景器系统连内置50、90和135mm线框——当装上镜头后会自动转换;双拨过片杆;配备1/1000秒的快门速度刻度盘、自拍器、自动重设的胶卷格数计算器,相机背面可揭式的机身盖、自动闪灯同步、两个闪灯插口,以及相机背后的胶卷类别提示转盘。

▲徕卡M3 Chrome(No.700086)带自拍器、过片杆下无隔离片

▲徕卡M3 Chrome(No.700086)自动闪光灯同步带两个闪光灯插口、后背有胶卷类别提示器、ASA最大计数为200

▲徕卡M3 Chrome(No.700086)机身背面可揭式的相机后盖

相机前方可见三个长方形窗口:最小的属测距器,磨砂窗框供测光,最大的则属取景器。M3在生产期间经历了许多转变重大的改动包括:1955年,No.785801的取景选择器(preview lever);1957年,No.854001有更多以几何级数的快门速度次序;及1958年,No.919251的单拨过片杆。取景框线会因应所安装的镜头而作出变换,亦可使用取景选择器以转换取景框线。

▲徕卡M3 Chrome(No.700147)狗耳形状的机带扣及镜头位置十二点无封闭标记

其他改动包括机带扣的种类和位置。编号约963000(1959年)的相机便在机身的长轴中央采用了狗耳朵形状的机带扣(dog-eared lugs)。后来的相机便在机身较前位置使用了圆扣。

▲徕卡M3 Chrome(No.1038391)采用了圆形的机带扣

在首3000部(编号700000-703000)机身,镜框十二点位置无封闭标记。编号782001之前的相机(1955年)皆用了四枚螺丝上紧机顶。另外,最早期的相机(编号700000-700200)偶尔会呈现带角的直线轮廓。镜头上锁按钮自编号1156031(1966年)便取消了。景深指示器刻痕则在1957年加进测距器内。

▲左图为首3000部(编号700000-703000)机身镜框十二点位置无封闭标记;右图为之后的703000之后的机身镜框十二点位置有封闭标记

▲Nr.0035的M3相机,机身轮廓带硬角直线

在投产的第一年,回卷旋钮的标记便由条状改成一点,然后两点。可揭式的相机背上的ASA/DIN拨盘由最大的ASA200,后改至1000,最终为1300。早期的相机采用了弹簧球来保证可揭式的相机背关闭状态的稳定。编号844001以前的相机使用了陶瓷压板,后期的则采用金属。早期的相机取景器目镜范围较小,后来的相机则把其显著放大,以便更容易看到线框,特別是在戴着眼镜的时候。M3底盖胶卷轴中间的针形皆不尽相同,早期的是圆锥形,后期所见的例子则如梯状的针。直至1957年,M型号的胶卷轴均没有标记,到后来才见较大形的M字。

▲徕卡M3 Chrome(No.700086)早期的速度拨盘,回片旋钮上为一条直线式

▲徕卡M3 Chrome(No.700173)回片旋钮上为一点式

▲徕卡M3 Black Paint(No.993549)回片旋钮上为两点式、较长的过片杆、后期的速度拨盘

▲胶卷轴的演变,后期的胶卷轴刻有“M”字

早期相机在过片杆下并无镀铬的隔离片。过片杆的大小和形状由短小硬角变成长形和轮廓顺滑。回片旋钮则变得较小。不用拆开相机,M3上述的外在特征也可易于见到。需要拆解仪器以进一步了解的内部详情,则不在此书所涵盖的范围之内。

▲左图为过片杆下无隔离片且有修长的回卷杆及垂直切割的镜头上锁按钮;右图为过片杆下有隔离片,较短的回卷杆及斜面切割的镜头上锁按钮

典型的M3为银色镀铬,虽有黑色、橄榄绿色和金色的设计,但产量非常有限。橄榄绿色的M3是为西德军方而设,通常刻有Bundeseigentum或Bundeswehreigentum字样。

▲徕卡M3 Olive (No.920505)机身后背有“Bundeseigentum 12-121-5418”字样

▲徕卡M3 Black Paint(No.993696)

除了正常生产的型号,众M3迷亦可搜寻有关的模型、剖切模型、原型,甚至是接近四英尺宽只供代理展示和没有功能的模型。1954年Photokina上推出的M3所激发起的浪潮还未明显消退,M3仍然受认同其重要性的人士所热烈追求。

▲工厂记录显示这部徕卡M3-700000是在1954年11月提供给奥地利滑雪及登山摄影师史蒂芬·库肯豪舍(Prof. Stefan Krukenhauser)

▲1956年呈献给德国首相康拉德·艾德纳(Konrad Adenauer)的徕卡M3-800000

徕卡M4/M4-2/M4-p

徕卡M4(1967-1975)

1967年,Leica M3和Leica M2被一个叫做Leica M4的改进型号所取代。 徕卡M4具有改进的过片杆、自拍机制、自动帧计数器、成角度的回片杆和适用35mm、50mm、90mm和135mm镜头取景范围的多镜头取景器。

1967年至1971年之间生产了47000台银铬M4和5000台黑色徕卡M4相机。1971年之后,根据客户需求,又生产了4000台黑色M4,另外还有2000台由加拿大徕卡公司生产。一部分Leica M4相机是由Leitz纽约子公司生产的,装有电动马达。1975年,为了纪念Leica诞辰50周年,生产了1750台黑色Leica M4,其中350台在加拿大生产。

▲Leica M4(1967-1975)

徕卡M4-2(1978-1980)

1978年,徕卡M4再次开始生产,并进行了许多非结构性修改,例如取消了自拍机制,采用了无电缆的热靴。

截止到1980年,共生产了1.6万台黑色徕卡M4-2相机。在1979年生产了1000台金色的徕卡M4-2,以纪念OskarBarnack诞辰100周年。

相机序列号刻在闪光灯靴上,而徕卡 M4-2徽标刻在相机正面。徕卡M4-2的取景器与传统Leica M4相同,M4-2的底板经过了修改,可以安装电动马达。

▲Leica M4-2(1978-1980)

徕卡M4-P(1981-1987)

1981年,徕卡M4-2被另一款经过进一步修改的型号所取代,即徕卡M4-P。其主要的修改是可适用多镜头的取景器,带有用于28mm/90mm、50mm/75mm和35mm/135mm镜头的框线组合。

徕卡M4-P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7年(23000台,银色500台)。1983年,生产了2500个银色或黑色的徕卡M4-P专用于徕卡原型机诞生70周年。

▲Leica M4-P(1981-1987)

徕卡M4

徕卡M4在1967年推出,编号始于1175001,后于1971年暂时停产,编号止于1286700。直至1974年,厂方再度恢复生产相机,出现黑色镀铬的M4,编号始于1380001。这类相机最终于1975 年停产,最后的编号为1443170。M4可视为M2和M3的结合。0.72X取景器系统包含四个焦距的景框:35、50、90和135mm。M4拥有PC类别的闪灯插口;过片杆为塑胶材质重新设计;现代化的景框选择器及自拍杆;折叠式回卷曲柄;以及配备固定的三叉胶卷轴的快速上片系统。

▲徕卡黑漆M4(No.1247083)

▲徕卡黑漆M4(No.1247083)

▲M4回卷曲柄可以打开或收起

厂方制造了三款不同的民用M4,包括银色镀铭、黑漆和黑色镀铬。黑漆的M4机身刻有M4-M或M4 MOT,即可与纽约徕卡的电动马达一起使用。1970年编号1266101-1266131扫上橄榄绿色油漆的M4是专为西徳军方而设,相机机身还刻有德国国防军Bundeswehr字样。在1972年,美军获供应由加拿大徕卡工厂制造的黑色镀铬M4连50mm f2镜头,这些特别的军用M4刻有KE-7A字样,并配备50mm f2 ELCAN四片结构镜头。

▲徕卡M4 Olive(No.1266112)

▲徕卡M4 Olive(No.1266112)

▲徕卡M4 chrome 'BUNDESWEHR'(No.1188033)

编号1293771-1293775为原型机,另生产的相机编号为1294501-1295000。这个范畴内共有两款KE-7A,军用的型号附有FSN(国家库藏编号)、CONT.(合约编号)及U.S. (美国)的字样,所谓的民用型号则没有这些标记。这些民用相机只有少于六十部流进市场。

▲徕卡KE-7A(No.1294687)

▲徕卡KE-7A(No.1294687)

另外,亦有其他黑色镀铬的加拿大制M4相机(包括正常版及五十周年的特别版)。这些相机刻有ERNST LEITZ CANADA LTD. MIDLAND, CANADA的字样。据报有一部银色镀铬的加拿大制M4,这部相机的编号为1178005,其镜框附有C封闭。徕卡韦兹拉尔的生产记录显示,在1178001-1178100旁边有手写的E.L.C.字样,即Ernst Leilz Canada。其他类别的M4还有复制品、剖切模型、原型及刻有M4-MDa、M4 M●Da、及M4M●的黑漆机身款式,它们都是来自M4-M和M4 MOT。

▲徕卡M4五十周年(No.1413035)

▲徕卡M4五十周年(No.1413035)

▲分别可见机顶的M4-M及M4 M●Da

徕兹生产过供给后期配备微型开关的纽约徕卡公司电动马达一起使用的M4。相机的机顶刻有M或MOT字样,表示它们适合以电动马达驱动。10401徕卡M4-M(即后来的M4 MOT)是在1968年后期推出。七十年代初,纽约徕卡公司制造了MdaMOT,供给蔡司Fundus相机上使用。MDaMOT的制造带来了多部M4-M和M4 MOT相机,它们并无需要使用马达的部件。这些从蔡司和徕卡合作所剩下的相机均装有MDa标语结带凹槽装置,另附特别的标记底盖,作为徕卡公司所出售的黑色特别版M4。

▲徕卡黑漆M4-4(No.1274018)

▲徕卡黑漆M4-4(No.1274018)机顶为M4 MOT

第四个版本刻有M4-M字样,若单从顶部检视,会误以为是马达驱动的M4-M。在1972年5月,在一名洛克雷恩斯特·徕卡公司经销商的信中公布的这款特殊的M4是给命名为M4-M,并配备50mm f2 Dual-Range Summicron镜头。

徕卡M4-2

M4-2是在1976年的Photokina推出,相机完全由加拿大徕卡工厂制造,生产时期为1976至1980年,编号由1468001-1533350。M4-2基本上是不设自拍器的黑色镀铬M4,并可使用同样是在1976年的Photokina推出的加拿大徕卡过片器M4-2。

▲徕卡M4-2 1529241刻有“Leitz”及“MADE BY LEITZ CANADA”字样

不同的M4-2会有不同类型和位置的刻字,要收藏M4-2面世初期的这些不同型号,收藏者可会感到困难。在最后一部M4-2建成后接近十三年,已不能确定是否发现和记录了所有不同的型号。偶尔会发现表面上是M4-2的相机却刻有属于另一个型号的标记,编号1586522的相机应属1982年制造的M4-P(来自1586351-1590350的批次),配件座前的三角标志是纪念一支加拿大登山队伍在1982年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机顶显示M4-2,但M4-2相机早在登山前两年停产了。或许原来的M4-P外壳误给一个有M4-2字样的机顶取缔了?

▲徕卡M4- P1586351-1590350批次中的1586522,却刻有“M4-2”字样,且机顶有三角纪念标志

在1979至80年间,厂方推出了一千部备有相配的50mm f1.4 Summilux镜头的镀金M4-2相机,以纪念奥斯卡·巴纳克诞生一百年。

▲徕卡M4-2 1468086,镜头锁旁边硬橡胶皮上印有红色的“Leitz”标志

▲各种不同刻字的徕卡M4-2

徕卡M4-p

徕卡M4-P是在1980年的Photokina推出,基本上是一部加有28mm及75mm框线的改良版M4-2。M4-P的编号由No.1543351-No.1692950(1980至1986年),共有多个版本:有黑色或银色镀铭的机身,早期的M4-P采用了黄铜机顶,窗口呈内嵌式;后来由1984年起的相机则采用了M6同样的锌机顶,窗口呈平面;最后的一批相机则只装有X同步。

▲徕卡M4-P 1382200,有热靴、红色徕兹标志、六道框线的取景器,无自拍器

▲上图为内嵌窗口的银色M4P;下图为平面式窗口的M4P

1982年,厂方制造了二百部刻有三角标志的黑色M4-P,以纪念加拿大登山队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1983年,另见二千五百部附有特别刻字,以纪念徕卡诞生七十周年(UR Leica 1913)的银色相机,每部相机均刻有Leica 1913-1983字样,以及特别的机身编号(1-500)连字母L、E、I、C或A作开首。有几部相机错误刻上了1813-1983,那可算是最严重的刻字错误。

▲徕卡M4-P 70周年纪念相机(No.1637021)

▲徕卡M4-P 70周年纪念相机(No.1637021)配备快速过片器

在新型号的开发阶段,会先制作徕卡原型相机供测试,然后才正式投产。这些原型相机有可能会隠藏了原来生产型号的真正身份。徕卡1382200便是来自1974年一批编号1381651-1382600的黑色镀铬加拿大制造M4相机,其装有后期M4-P的六道框线。相机没有自拍器,但在前面却有徕兹的红点标志及热靴。这部M4事实上是一部M4-P。随着大家不断的研究,毫无疑问地将会发现更多生产前的相机。

▲徕卡M4-P 70周年纪念相机,左图为正常版刻字,右图为错误的“1813-1983”刻字

徕卡M5/CL

徕卡M5(1971-1975)

1971年,徕卡M4的生产被暂停,为徕卡M5创造了空间。徕卡M5是徕卡第一部内置镜头测光的相机。徕卡M5的机身有所不同,比徕卡其他M系列相机略高,并且其设计也带有不同的角形。速度拨盘和快门释放按钮和快速过片杆在位置上类似Leicaflex,取景器框线覆盖35、50、90和135mm镜头区域。徕卡M5的顶板上有一个热靴和胶卷感光指数表盘。截至1975年,M5共生产了23000多台黑色的和10000多台镀铬的。除非经过特别修改,否则可移动测光杆上的CdS感应器的存在会限制使用21mm和28mm镜头。

▲Leica M5(1971)

徕卡CL(1973-1976)

1973年至1976年,徕兹公司与日本Minolta合作,制造了65000台名为Leica CL的新型测距相机,同时也以Minolta Leitz CL的名称出售。Leica CL结构紧凑,具有垂直金属焦平面,Copal-Leitz电子快门和带有CdS感应器的TTL曝光表。

徕卡CL有为40、50和90mm镜头使用的自动多焦点取景器。快门速度拨盘位于相机正面,范围从1/2至1/1000加B门。专为Leica CL生产有两种特殊的镜头,分别是40mm和90mm焦距,分别对应取景器相应框线。

Leica CL是卡口安装座,可以使用所有的徕卡M镜头,但超广角除外,因为它妨碍了可移动测光杆上的CdS感应器的正常工作,就像徕卡M5一样。尽管其起源非全徕卡,但Leica CL可以完全融入Leica系列,并在1975年生产了3500台Leica CL相机用以纪念徕卡50周年。

▲Leica CL(1973-1976)

徕卡M5

徕卡M5是在1971年推出,编号始于No.1287001,后来于1975年停产,编号止于No.1384000。M5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首部经由镜头测光(through-the-lens metering)的连动测距徕卡相机(rangefindercamera)。相对较早期的M型号,M5拥有更富现代气息的角形设计,并采用了0.72x取景器系统,附有分别供四款镜头: 35、50、90和135mm使用的视差修正取景框。取景器内可见到测光位置及1/2-1/1000秒的快门速度。

▲银铬徕卡M5 1362708,配备50mm 1:2 Summicron镜头,相机有三个机带扣,机身前刻有五十周年的标志

测光系统的敏感度足以计算高达30秒的曝光时间。CdS感应器装在可移动测光杆上,测光杆在曝光前一刹那,会转至光道以外。M5备有银色或黑色镀铬设计,可配接15-135mm的镜头,及配备与快门按钮同轴及方便操作的快门速度转盘。

▲黑铬徕卡M5 1347314,双机带扣、film speed dial在快门速度转盘上及热靴不在顶板中间位置

其他的M5功能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回卷曲柄、PC类型的闪灯插座、热靴、与电池检查开关结合的预览杆,以及快速上片系统。早期的M5在机身的一边装有机带扣,后来所生产的型号则设有三个扣,M5的机主能够选择垂直或横向的携带模式。

▲可摆动的测光感应杆

▲折叠式的回卷曲柄、机带扣

M5明显属另类的M相机;那些曾在1971年前使用过经典的M相机之传统主义者均在M5出现时大为惊讶。这种全新的M相机机身较高、较长、较重和较为起角,其最初双扣式的携带方式非常不传统。然而,未用过之前的M相机的首次用家往往对全新的M相机钟爱有加。M5在M迷之间诱发出不少爱恶之情。无论如何,它在M相机的发展史中有着无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在M6出现前的十三年就率先采用经由镜头测光的技术。

▲徕卡M5 1287002,来自供测试的1287001-1287050系列

徕卡CL

徕卡CL(Compact Leica,即小巧的徕卡)在1973年推出,编号由1300001起,并于1976年停产,编号止于1440000。CL是由徕卡韦兹拉尔设计,机身是在日本由美能达(Minolta)制造。推出时,它是唯一一部经由镜头测光、连动测距的轻巧相机,同时容许更换镜头。有两款徕卡韦兹拉尔的镜头是专为CL而设,包括40mm f2.0 Summicron-C及90mm f4.0 Elmar-C。另外,亦可使用某些在28-90mm焦距内的M卡口镜头。

▲徕卡CL 1323414,配备40mm 1:2 Summicron-C镜头,快门速度转盘及胶卷速度设定盘同轴

▲可摆动的测光感应杆

0.6X测距器系统可修正40、50和90mm镜头的框线视差,取景器内亦可见1/2-1/1000秒的快门速度。其他CL功能包括:配件热靴、前置的快门速度转盘、垂直的焦平面快门、门铰式的压板及可拆除的背面。另见多部有趣的另类相机,包括没有标记的原型机、剖切模型、复制品、木制模型及周年纪念版相机,方便追溯CL的发展及简略的生产历史。在1980-1984年的短期内,美能达在自动曝光的CLE上延续了CL的概念。

▲比较CL、Ⅲf和M5的大小

▲CL背面可拆除,方便装卸胶卷,下摆的压板

徕卡M6

M6是在1984年的Photokina推出,实质上是一部附加镜后测光的M4-P。机顶用锌铸造,使M6较之前的M型号更为坚固;这方面的改良尤其被摄影记者及其他对摄影设备有所要求的人士所欣赏。测光系统由相机前的螺纹容器中的电池提供(厂方提供两枚S76)。当相机扳起,内置的晶片会感应镜头下快门帘中央的12mm直径白色圆形之光线。通过匹配取景器底部可见的两个三角红色LED的光亮度,从而取得合适的曝光,实际上,M6测光只需数秒钟。

▲徕卡M6铂金钻石原型机(HB000)

▲徕卡钛金属M6(No.1936993)

▲徕卡钛金属M6(No.1936993)

▲徕卡钛金属M6(No.1936993)

市面可见四款M6银色镀铬、黑色镀铬,铂和钛金属。银色镀铬的相机最初所有部件都是全银,然后变成银黑混合,到1992年初,又再次变成全银。早期的相机并没有橡胶目镜圈及塑胶保护,以尽减低机带扣的损耗。1988年,测光窗旁边的圆形红色徕兹标志转换为徕卡字样的标志,以配合公司名字的改变。附有徕兹标志的相机,在机顶刻有ERNST LEITZ WETZLAR GMBH字样;有徕卡字样标志的相机,机顶可能没有刻字,或是在回卷杆上的机顶前刻有LEICA M6或M6,当然,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机顶刻字。另外,相机亦有其他内部改动,以改善测光之运作。由编号1773199(黑色)及1761599(银色)起,当光线在测光感应范围外,LED灯便会亮起。

▲徕卡M6旅行者套装(No.1935553)

▲徕卡M6旅行者套装(No.1935553)

在1992年,厂方为意大利徕卡经销商Polyphoto S.P.A.准备了一部特别的周年纪念版M6。Colombo '92 Leica M6是纪念克里斯多福·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环球航行五百周年。厂方一共准备了二百部相机,每部均刻有1492-1992 colomb'92的字样。配件插座附有特别的字母和编号:I、 T、 A、 L或Y连1至40的数字。

▲徕卡M6 LHSA 25周年(No.1938111)

▲徕卡M6 LHSA 25周年(No.1938111)

在1993年,厂方亦为一名东南亚经销商Schmidt Group制作另一款特别版M6。在指派的三百个号码中,其中二百六十八部雄鸡版M6。每部相机均刻有金色的雄鸡和红色的中文字“徕卡吉祥”。另外,每部相机都搭载号码相配的银色50mm 1:2 Summicron镜头。

▲徕卡黑漆千禧M6 TTL 0.72(No.2500781)

▲徕卡黑漆千禧M6 TTL 0.72(No.2500781)

徕卡M6/M6 TTL

徕卡M6(1984-1998)

1984年,徕兹公司(1988年定为Leica GmbH)推出徕卡M6,这是一部将Leica M4的美学吸引力与Leica TTL的技术相结合的相机。徕卡M6仍采用黑色和镀铬两种颜色,它采用了先进的TTL曝光表,可以选择性地读取通过相机内部的硅光电管从快门帘幕反射回来的光,曝光读数通过LED显示在取景器中。

徕卡M6无自拍机制,取而代之的是正面的电池区域,M6具有与Leica M4-P相同的多焦距取景器,可用于以下焦距对:28/90mm,35/135mm和50/75mm。与Leica M4-P一样,M6也可以使用马达。

▲Leica M6(1984)

▲徕卡M6 Chrome汶莱国王签名版(No.2239397)

徕卡M6 TTL(1998)

徕卡在1998年的Photokina上推出了新型的徕卡M6 TTL,该徕卡M6 TTL配备了新的热靴、用于TTL闪光计算的辅助光电管以及位置更靠前的新设计更大的速度拨盘以简化操作。

徕卡M6 TTL有两种不同的版本:焦距从28到135mm的六个框线的0.72取景器版本、焦距从35到135mm五个框线的0.85取景器版本;两种版本配色均有黑色和镀铬。2000年发布了焦距从28到90mm五个框线的0.58取景器的第三个版本,且均有黑色或银色。

▲Leica M6 TTL(1998)

▲徕卡黑漆M6 TTL 0.85 LHSA(No.2594096)

徕卡M6J/M6 2000

徕卡M6J

1994年,为庆祝徕卡M相机四十周年,生产了1640台数量有限的相机(按徕卡M相机每年40台),称为徕卡M6J。徕卡M6J具有特殊的序列号,并配有可伸缩的50mm f/2 Elmar镜头。

徕卡M6J以1984年Leica M6的机身和机制为基础,但采用了Leica M3的前面板和顶板的控件布局和设计,但是没有放弃TTL曝光计和热靴。徕卡M6J的表面镀铬,并配有具有35、50、90和135mm焦距框线的0.85取景器。

▲Leica M6J

徕卡M6千禧年2000

2000年1月生产的首批2000台徕卡M6相机具有特殊的机身和表面处理,序列号在2500001和2502000之间。徕卡M6千禧2000以徕卡M6 TTL机身和机芯为基础,保留了0.72取景器、内置曝光计、闪光灯TTL、热靴和快门速度拨盘。顶板和机身正面的其他控件(包括可拉出的回片杆)的样式与徕卡M3相同。徕卡M6千禧2000为黑色涂装,标准镜头为可伸缩的同样黑色的50mm f/2.8 Elmar卡口镜头。

▲Leica M6 MILLENNIUM 2000

▲徕卡黑漆千禧M6 TTL 0.72(No.2500781)相机

徕卡M7/MP

徕卡M7(2002)

徕卡M7于2002年春季发布,其外观与徕卡M6 TTL相同,但具有电子快门控制和自动曝光光圈优先选项,自动速度选择范围从1/1000秒到32秒,而手动设置范围从1/1000秒到4秒;并且即使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1/60秒和1/125秒的速度也会起作用。

在快门释放按钮的外部,增加了一个操作保护开关,在相机关闭状态下,快门按键被完全锁定,防止误释放。配备0.72取景器的徕卡M7有黑色和银色,配备0.58或0.85取景器的M7仅有黑色版本。

▲Leica M7(2002)

▲徕卡M7 0.72 Black(No.2784041)

徕卡MP(2003)

新型徕卡MP于2003年发布,配备了类似于徕卡M6的机械快门和内置曝光计,但其控制操作遵循徕卡M3的设计,使用了类似于徕卡M3的过片杆和回片旋钮,但没有自拍功能,可选择性地使用过片马达。带有0.72取景器的徕卡MP有黑色和银色版本,而带有0.58或0.85取景器的徕卡MP只有银色版本。

▲Leica MP(2003)

▲徕卡MP 0.72钛版纪念相机(No.3122170)

原标题:《徕卡M相机资料汇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