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自贸区2个多月内只平行进口了两辆车

澎湃新闻记者 胡苏敏 实习生 覃琴
2015-06-04 06:51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2015年2月15日,上海高桥自由贸易区,市民们正在查看展车的细节。沈震宇 澎湃资料

        到达洋山港两个多月后,上海自贸区首批两辆“正宗”的平行进口汽车——拿到商务部平行进口许可证的一棕一白两辆路虎,终于在上海口岸完成了报关报检。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目前这一棕一白两辆路虎,还在等待官方开出的货物进口证明书(俗称“大贸单”)和检验检疫单,预计最终到买家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大贸单和商检单出来,下一步是上牌,上牌需要这两张单子,也许困难还没结束。”一名知情人士说。

        这已经算是特事特办了。换句话说,这两辆车进来了,并不意味着上海自贸区汽车平行进口的流程就已经走通了。

        两名首批试点车企的高管都告诉澎湃新闻,他们的公司都还没有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开展平行进口车的业务,原因就是“上海的流程还没走通”。

        “一说到是平行进口,检验检疫和海关都非常重视,重视的结果就是速度慢下来了。”一名知情人士这么对澎湃新闻说,“这2辆路虎进来得这么慢,主要原因——海关那边是落地完税问题和核价问题,检验检疫则在讨论平行进口许可证与小3C证是否相匹配的问题。”

小3C证认定还没解决

        先来说说小3C证的问题。

        所谓小3C,是相对大3C(即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而言的,大3C是通过海外品牌主机厂授权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而小3C则未获得品牌厂商的授权,是贸易商自行通过海外改装厂改装得到的3C认证,一个认证一年可以进口500台车。

        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试点之前,中国的汽车平行进口多以小3C、小批量的方式进行。

        但在上海,小3C、小批量进口汽车一贯是走不通的。数名平行进口车商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即便是平行进口汽车没有正规试点时,通过上海口岸进来的汽车一直就寥寥无几,“因为查得很严。”

        上海自贸区一名监管部门官员点出了问题所在:“小3C的现状并不乐观。操作中,我们在口岸发现了不少改装不合格的汽车。你可以理解为上海查很严格。”他还指出,有的贸易商用完一年500台的限额后,甚至继续进口,这在上海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这就不难理解,在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扩区工作情况说明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在回答有关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进展的问题时明确说,有大3C证的车进口没问题。

        因为小3C本身的问题,上海自贸区在试点启动之初,就不希望再通过小3C“不明不暗”地进口汽车了。但现实是,大3C都是品牌厂商授权做的,汽车厂商不会愿意给平行进口车商做工厂授权的大3C。

        尽管上海首批两台平行进口车终究还是进来了,但像小3C这样的平行进口流程核心问题并没有定论。

落地完税政策,增大车商资金压力

        除了小3C,对落地完税政策的讨论是拉长两台路虎报关时间的又一原因。

        所谓“落地完税”,是指国家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五十八条的规定: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针对这一政策,海关总署于2005年也发布了公告,规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

        落地完税政策旨在缓冲进口车进入中国市场对国产车产生的冲击。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实行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同时征收的政策,进口车商的资金压力将大大增加。

        “据我所知,正因为平行进口汽车一系列政策没有完全理顺,车商也想借鉴一些其他政策,比如,针对落地完税,希望使用保税展示制度来应对。”上述监管部门官员说,“但是,保税展示制度是一个‘非贸’政策,而你分明是在做汽车贸易,不合适。”

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操作模式,天津试点面临同样难题

        上海自贸区一名监管部门官员向澎湃新闻坦言,目前针对平行进口汽车,商务部的政策已经到位了,但上海在整个口岸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操作模式,造成了两辆“正宗”平行进口汽车通关速度反倒比“老办法”更慢。

        类似的问题,在已经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天津和深圳同样存在。

        虽然天津是中国汽车进口的重镇,平行进口汽车的业务开展早、规模大,但天津一名资深平行进口车商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除却参与试点门槛上的差异,天津和上海的试点政策并没有实质不同,上海遇到的制度性问题,天津也无法避免。”

        在他看来,上海和天津的方案,无非是两点突破:一,可以通过平行进口许可证进口汽车,而不再是过去平行进口车商用的“自用证”;二,在汽车售后市场的规范上有所加强,比如“三包”、召回、维修等等。

        “通关上,的确上海未必有天津快。毕竟,天津进口汽车的量大,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各种车型的熟悉程度非常高。其他也没什么优势。”这名车商说。

“不能一味让企业碰得头破血流”

        当然,这一切,跟确立一套可资推广的规范化制度,还有距离。

        上述上海自贸区监管部门官员认为,应当让自贸区变成相对自由的区域,把一线对平行进口汽车的监管逐渐放开,通过在区内设立改装厂和相关平行进口平台,让汽车在进入一线以后,在未出二线以前完成符合性的改装和3C认证的申请,包括验车、售后、追溯等一系列流程。并且,放开小3C的数量限制,进一步降低平行进口车商的运作成本。

        “这些都应该是政府做的事,不能一味让企业在试验中碰得头破血流。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他说,“我对此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国外改装厂良莠不齐,放到眼皮子底下就不一样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