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和国脊梁】施奇: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2021-06-30 10: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施奇像 新华社发

湖南省湘乡市中沙镇,有一栋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居,这就是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故居,每年有很多党员干部、群众自发来这里缅怀、悼念黄公略,接受革命传统教十四年抗战,东北三省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夏云杰便是其中的一位。在艰难困苦中,他从未退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他带头冲锋。日寇更将夏云杰视作心腹之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一再叮嘱身边人将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村的贾力更烈士纪念馆,人们冒着严寒前来纪念英魂。纪念馆一角,与贾力更一同工作和生活过的、曾任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杨植霖写下的一首赞颂贾力更的诗,令人印象深刻:出入刀丛只身趋,大同城内敌尸飞,如此中华好健儿,堪做楷模永学习……

“……您坚强的背影,顽强的精神,已深深烙在我们的脑海中,永不抹去!永不泯灭……”

每逢清明节,浙江省平湖市的中小学生就会来到施奇烈士的雕像前,庄严地朗诵专门为烈士而作的诗——《永不凋谢的杜鹃花》,寄托对施奇烈士英勇献身和她那坚贞不屈精神的敬佩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施奇,1922年生,浙江平湖人。由于家境贫困,14岁的施奇就进了上海一家缫丝厂做童工。淞沪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1938年8月,在皖南泾县参加新四军,被编入军部教导队学习,任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军部速记班,随后被调到军部机要科,担任江北大组组长。

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施奇镇定地译发电报,保持与党中央的联系。当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时,她按上级命令忍痛毁掉电台,烧掉密码。突围时不幸被俘。凶恶的敌人对她百般摧残蹂躏,威逼她自首。施奇在遭受折磨后身患重疾,但面对淫威,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拒绝敌人的诱降。敌人恼羞成怒,将她关进上饶集中营。

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新四军战友们,看到那个朝气蓬勃、健壮美丽的施奇被敌人折磨得奄奄一息,义愤填膺,悲痛万分。施奇对探望她的战友们说:“别难过,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野兽动摇不了我钢铁般的意志,玷污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就决不停止对敌人的斗争!”她忍受着巨大的折磨,在狱中写下揭露敌人罪行的文章。

1941年底,一批战友在秘密准备越狱前夕去看望施奇,她担心自己的病体会拖累战友,深情地对大家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走。请转告党组织,虽然我还是个青年党员,经受的锻炼和考验还不够,但我的心,至死也想着党啊!你们出去以后,把我的遭遇告诉大家,要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为我和千千万万死难的战友报仇!”

1942年5月,施奇被敌人活埋于上饶茅家岭,牺牲时年仅20岁。她被誉为我军机要战线上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为了纪念这位从平湖市东湖之畔走出的新四军女英雄,平湖市委、市政府决定建造一尊全身铜像,供后人瞻仰。2007年10月12日,施奇烈士的铜像被安放在东湖景区的西南角花坛的中央。

来源:光明日报、共产党员网

原标题:《【共和国脊梁】施奇: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