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赫尔曼·察普夫去世了,你一定看过或用过他设计的字体


自学成才的字体设计师

1918年11月8日,赫尔曼·察普夫出生于德国东南部城市纽伦堡,他的童年时值政局动荡的年代,又遭逢流感、饥荒等天灾。所幸察普夫躲过劫难,7岁时他被母亲送往学校,并在那里对各种技术类的课程产生兴趣,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示出对于文字的天分,会发明一些暗号密码以便同哥哥交换秘密。
毕业后的察普夫希望能在电子工程方面谋得一份职业,不过他的父亲却突然失业,还因为与新政府的矛盾被暂时关进了达豪集中营,迫使察普夫需要立刻找到一份学徒工作。察普夫的老师注意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分便建议他从事平板工的工作,面试他的每一家公司无不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却最终因为政治问题拒绝他。1934年,察普夫终于找到了一份修图工的工作。
1935年,在纽伦堡举办的博览会第一次向察普夫打开了字体设计这个领域的大门。他在展会上买了两本书自学书法,闲暇还去纽伦堡城市图书馆研究各种书法实例,不久他的老板就注意到了他的作品,就将他调去从事文字修饰的工作。
学徒生涯结束后,察普夫前往法兰克福,在著名字体设计师鲁道夫·科赫(Rudolf Koch)的儿子运营的公司从事排印工作。之后也逐渐接触到一些铅字铸造车间诸如D. Stempel, AG和 Linotype GmbH。1938年,他设计了自己的首款字体——德文黑体字Gilgengart。
二战期间,察普夫被征兵派往皮尔马森斯(Pirmasens)以帮助巩固齐格菲防线 (Siegfried Line)和纳粹德国空军,但由于身体原因和训练成绩不佳,他的长官便将他送去特博格(Jüterbog)以接受地图制图师训练。之后他在波尔多的地图部队绘制西班牙地图,在那里他的能力得到施展。察普夫的视力很好,他可以不使用放大镜就清晰写出1毫米大小的文字。
战后,察普夫回到法兰克福Stemple活字铸造厂任职,1950年代是他设计的黄金期。他的设计风格往往基于古代罗马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碑文和手抄本,但又辅以个人特色,他以精湛的书法技艺和对活字历史的丰富历史创造了许多至今流行的字体。而作为图像艺术家的察普夫则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书籍设计上,许多德国知名的出版社都同他有过合作。
字体太流行遭遇盗版
察普夫的字体设计涵盖了印刷技术的变迁,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设计了200多种字体。他最流行的几种字型设计都是大多数家庭电脑中的必备,也为当今许多最优秀的图案设计师经常采用。除了字体设计工作以外,察普夫可能是过去的50年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他撰写的书法风格手册《钢笔和雕刻刀》(1949年)中设立的标准是几代书法家仰慕的对象。
他在书法领域的作品,包括最早为不同出版商设计的老式的字体较宽的书籍护封,限版的丝制封面的版画作品,还有独具创新精神的"五彩拉毛粉饰"技术印刷的书法作品等,都被广泛复制。他将书法提到了艺术的高度。
他的设计中,最知名的两款要属帕拉提诺(Palatino)和奥普蒂玛体(Optima),分别创作于1948年和1952年。其中帕拉提诺这款字体细节丰富,得名于16世纪意大利书法家将巴提萨·帕拉提诺(Giambattista Palatino)。1984年帕拉提诺体成为PostScript的35种核心字体之一,之后便风靡全球。奥普蒂玛体则由察普夫在1952年为Stempel公司设计,但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由Stempel的市场专员所起的名字。


察普夫的设计时常面临抄袭,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Monotype的Book Antiqua体,这种字体是微软Office的预制字体,但却通常被人认为是帕拉提诺体的翻版。1999年,察普夫和Linotype为微软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经授权的字体,称之为Palatino Linotype。
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察普夫会和其他设计师合作为另一家公司设计一款基于其原来字体的新字体。比如1980年代,察普夫就和Bitstream合作创新了帕拉提诺体(Palatino)、奥普蒂玛体(Optima)和Melior体,每一种新字体都冠上了“察普夫”的名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