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在园林中 宜居更舒心 | 毕节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

2021-07-01 22: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环境好、空气也不错,吃了饭就来遛遛弯,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好处。”家住七星关区招商花园的汪胜飞每天都会带着孙子到南山公园逛逛。

南山公园二期于2019年3月建设完工,并向市民开放,总用地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建有登山步道、时光长廊、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七星关区,是毕节城镇面貌发展的一个生动镜头。

七星关城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毕节坚持“做优中心城市、做强县域城市、做特小城镇”思路,一个个美丽城镇竞相涌现。

城市不断扩容

城镇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6月的金海湖新区,到处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工程如火如荼,一个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幅新型城镇化的魅力画卷徐徐展开。

近段时间以来,金海湖新区“三馆一中心”、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等重点工程抢抓进度,开足马力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我们项目建设现场有100多名工人,努力保证8月底前完成整体装修。”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童大鸿说。

近年来,金海湖新区同步抓好城市综合体、市政道路建设,打通“四横五纵”大动脉主干道,完善组团内部“毛细血管”支路网,拉开城市发展“骨架”,逐渐形成“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格局,一座新城蓄势而起。

金海湖新区金钟社区

毕节统筹“新”“老”一体建设,把新城、老城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推动城镇空间扩容提质,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月19日,毕节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三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七星关区中心城区城市棚户改造双井寺安置房(1、2号保障房)建设项目点举行。

七星关区中心城区城市棚户改造双井寺安置房(1、2号保障房)建设项目位于七星关区市东街道水西田社区,项目总用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主要建设保障性安居房和幼儿园、配套用房、路灯照明、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后,可为622户(约2000人)居民提供保障性安居房,解决200名儿童入园问题。

毕节市按照“一带两翼”城镇化带动部署,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随着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设施日趋完善,许多地方实现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的历史性跨越——

威宁自治县银龙幸福小镇

威宁自治县按照“一环一湖三轴三带七片”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统筹安排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

赫章县紧紧围绕“神秘夜郎·古韵赫章”的城镇品牌定位,按照“一河两路”的城市空间构架,大力实施“东扩西拓南上北连”工程,促进县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增效,推动产、城、景互动发展。

……

新城拔地而起,设施不断完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容,集聚效应增强。

赫章县城

特色小城镇建设显成效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在美丽的支嘎阿鲁湖畔,坐落着一个叫背座村的水族村庄,它已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按照当地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六,背座村村民都会身着盛装,唱山歌、吹木叶、跳民族舞蹈,展示刺绣背扇、草鞋等传统手工艺品。来自省内外游客的目光被吸引到这里,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油然而生。

青山村是金海湖新区响水乡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以来,青山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依托国家3A级景区品牌,以康养服务为抓手,配套打造民宿民居产业,发展集农家乐、民宿酒店、游泳池、玫瑰采摘加工、火把节等吃、住、玩、娱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乡村。同时,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打造“旅游+”新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青山村按照“产业+旅游+致富”的模式,已种植玫瑰花2000余亩,并建成农家乐、民宿酒店等,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大家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金沙县西洛街道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毕节市统筹城乡同步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强做优县城,做精做美乡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202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284个,其中“8+X”项目604个,其他项目680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23.7亿元;开展16个省列示范小城镇“三变改革”工作,其中,大方县奢香小镇、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小镇两个省级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金沙县沙土镇入选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名单。

城镇环境更优美

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家住七星关区清毕路的刘道萍和她的几个姐妹常在爱民广场晨练,她说:“这两年,城区的绿化工作真是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让我们仿佛住在公园里,这种感觉真好!”

大方县城

毕节以建成“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为目标,通过实施公园绿地,立面改造、景观营造、河道治理等项目,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创建进程,城区公园建设发展呈现从林地绿地到景观公园再到景区式生态公园趋势,城市环境明显改观,更加宜居宜业。

近日,记者走进七星关区桂花市场,一排排整齐、干净的蔬菜售卖摊位映入眼帘。

“以前,一到下雨天,就不想去菜场买菜,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新桂花市场建好后,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来桂花市场买菜的市民廖敏说。

桂花市场的改变,仅仅是毕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缩影。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

截至目前,毕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万余米,建成公共停车位1.7万余个,新建和改扩建城镇公厕291座;建成10个县(区)城乡垃圾收运系统,乡(镇、街道)垃圾收运设施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同时,毕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将山、水融合,改善人居环境,城市污水由没有污水处理到集中处理率达91%,城市生活垃圾由无垃圾处理到无害化处理率达91.5%。毕节以路网建设为引领,统筹设施建设,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城在园林中,宜居更舒心。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脚步加快,一个景美如画的美丽毕节画卷正徐徐铺展……

阅读推荐

原标题:《城在园林中 宜居更舒心 | 毕节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