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中国石版画奠基人李宏仁与石版画的那些往事

李虎
2021-07-04 10:0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知名版画家、中国石版画奠基人李宏仁先生辞世已经一年了,其子李虎近日回忆并记录了其父教学与创作中的点滴瞬间。

李宏仁,1931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受教于徐悲鸿、蒋兆和、彦涵、李桦等艺术前辈。他一生致力于开创中国石版画专业,为石版画工作室的创建、石版画教学体系的完善与石版画艺术的发展付出大量精力与热情。李宏仁的石版画作品,无不透出安静、美好、纯真的气质和精神追求——安然,恬淡,质朴,情深。

李宏仁(1931-2020)

创建石版工作室点滴

1955年李宏仁受命于李桦先生,开创石版画这一崭新学科,在当时,石版画的教学与创作领域都还是一片空白,一切从零开始。他从考察走访民间的石印作坊开始,从石版画所需材料的选取,到设备的搜寻、调试和改进,从技法的尝试和研究到教学课程的制定与完善,一步步艰难前行……点点滴滴,无不在摸索实践中发现,在无数失败的经历中改进和完善。

1954年开始石版教学,部队来参观时,李宏仁先生讲课中
 

1955年老爸研究生毕业后,李桦先生派他创建石版工作室,先要找一个可靠的人,还得懂印刷。老爸就到处找人,找到了李勤。李勤当时是共青团员,在前门工人协会石印厂工作,印包装纸。这就是老爸找来的石版技师,人很好。老爸和李勤从全国各地找印石版的石头,磨石头,研习石版画。

1956年创建石版工作室时,来了一位芬兰老画家,名叫杜和格,应当是江丰院长请来的。这位老画家带来的是金属版制作版画技术,当时老爸印石版已经有经验了,在没有翻译的情形下,不通过语言,直接看他的制作过程,掌握了金属版的制作方法。老爸记得这位画家还赠予中国一个小的铜版机器。

《石版工作室》 石版画  1993年

《石版工作室》这张作品在同一版次印制而成,画面层次主要依靠绘制过程中腕力的轻重来控制把握。印制过程中腐蚀两次,初次腐蚀为保证画面层次不丢失而采用轻度腐蚀,打墨后版面效果较为理想;二次腐蚀为重度腐蚀,腐蚀之前先涂松香于版面,并用喷灯加热,使版面每个油脂颗粒都被松香包住,以保护画面和保证效果稳定。这样印出的画面层次细腻微妙,整洁均匀。

1990年李宏仁为学生上石版专业课

老爸对学生在石版工作室所用工具的管理也是出了名的严格。用图示展示石版工作室注意事项、印制过程和步骤,要求学生用完的墨、石头都要放回原处,工作室不允许吸烟。

与英国版画家交流

1983年李宏仁赴英国伦敦、曼彻斯特考察与交流,期间在曼彻斯特的版画工作室创作,完成一批版画作品。

1983年在英国与艺术家朋友

 

1983年,李宏仁和王宏建在英国艺术家工作室

 

《湖边小船》 56cmx76.5cm 石版画 198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湖边小船》为丝网版技法的尝试,画面中大面积的颜色是丝网版印,而小船和桅杆,水中细的倒影是石版墨画。

《静静的小港》76 x 57 cm  石版  1983年8月

《静静的小港》描绘的是住处附近散步时所见的场景。采用石版特种铅笔画在石版上的基础技法,单印一个棕色版。

八十年代末李宏仁和英国石版画家理查在李桦家留影。左为李宏仁,中为英国版画家理查,右为李桦。

我记得1983年和八十年代末,英国版画家两次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一位是理查先生,另一位是斯蒂芬先生。美院那时还在校尉胡同5号,我们家住在帅府园3号,父亲和母亲盛情邀请他们两位到家里做客,理查夫妇还送了我一套英国邮票。当时陪同接待还有原美术史系王宏建先生。

创作赵一曼烈士像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像》是李宏仁1978年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创作的套色石版画,是他石版技法较为成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杨开慧像》 石版画  1977年

他曾在1976年创作黑白石版画《杨开慧烈士像》,后作为《杨开慧传》的封面出版。之后在作为主版的石版单色印制基础上,用铅皮版作套色制作成多版次的彩色石版画作品。作品展出后,应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邀请,要求以此法效果创作赵一曼烈士像。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像》 52cmx34cm 石版画 1978年

李宏仁与雕塑系同事丁洁茵在北京西单找到赵一曼烈士儿子的住处,烈士的孙女与其本人很像,就拍下照片,与赵一曼本人的照片一起作为蓝本创作了此幅肖像。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像》以6块大型石材作为彩色版套印制作而成。因石材巨大、分量重,搬运十分困难,且印制过程中的对版工作难度较大,李宏仁为完成这幅作品付出了极大心力。该作品采用石版作为主版,其它以铅皮版作为彩色套印版,以便于石版印制的操作。

2012年中央美院版画系举办《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像》收藏仪式

此幅作品印制二十张左右,出于研究与教学需要,留有从主版到每一彩色套印版次。

长征日记插画

《长征日记》之过雪山草地 插画 石版画 1979 

 

《长征日记》之红军会师 插画 石版画 1979  

 

《长征日记》 遵义会议 插画 石版画 1979 

 

 

2013年“李宏仁石版教学研究展”开幕式合影

我的父亲老了,退休了。退休后,甚至在病榻上他还坚持创作石版画。就像他在展览开幕式上说的:“现在我病了,但我不服气,我应当还要干下去,艺术还有发展,我要把它干好。”他把一辈子献给了石版事业。

李宏仁先生81岁所作最后的石版画 46×30cm 2013年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在,他做人做事的精神仍在,他的爱仍在,值得我们一生怀念,一生学习。

(作者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本文转刊自中央美术学院,标题有修改)

————

链接:谈艺录《我的素描与石版画》

谈艺录《我的素描与石版画》1999年12月

自少年习艺入中央美院,受徐悲鸿先生及诸大师教诲,崇天然,师造化,严造型,勤习之。受教于法,感悟于诸师之谆谆,未尝懈怠。坚练之,随有所得,获有意与无意之境。熟练之,不停于手,所画皆形,作画者所视,存于心,捕其神,择要害,选其精,成画神韵内涵自具,心动于似与不似之间,则一画生。如线括墨染内力自蕴其中,运握工具虽非笔墨,于所造型中如笔墨游刃,随精神操腕之功得矣。

 后受命专心研习石版画,探石版之画技奥秘,穷石版之画艺渊源,见习诸法。初做石版画技巧手法简单,求粗放,后工艺技巧益臻完善,达于精微。制作运用诸多工艺,感此画种成其制作,其性变幻,具可控与非可控随意间,特异精微,不可刻意限定求之。造型之法与石版技艺两者难求其全。努力不懈,坚之时日,思路扩展,自得其妙。我之作品,与世通达,写实为本,籍物抒情,受教情真意切,以情见物,所绘功力须见物见情,物之造型其功力深,其情也真,其情也深,受教为此追寻之,不达则追寻不止,乐此不疲。作画功力终与石版精微技法汇融,易趣相得益彰,每幅作品回想品味,历历在目,或纤细或淡雅如春风明媚,或浓艳或放达如心胸阔展,顿感其音韵节奏,笔墨亦增风骨。原造型笔墨之发展,功力之积蓄,益增添其走向趋势,达于得心应手,渐得其道。展示数幅,多色彩,间有东方笔墨韵味。石版运作,工序艰辛,亲历其难,每幅坚持完成全过程。所成作品,愿能尽与欣赏者以欢愉。

李宏仁

1999.12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