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祛湿?赶紧试试它,名字虽土却是祛湿热的一把好手

2021-07-05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米医生 素问轩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这几天终于有了点黄梅的样子

气候变得闷热

绵绵细雨不断

四肢又沉又重

厚重的湿气像雾包围身体

所以

又有不少想祛湿的读者来向我咨询:

这种天气

能不能自己弄点茯苓煮水喝?

当然可以

茯苓是专门祛湿的。

茯苓味甘淡,性平

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入心、脾、肝、肾经

有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

茯苓的特点就是平和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它的渗湿

是将体内的湿气一点一点渗出

效果比较慢,但胜在性平

茯苓煮水饮用

对水肿,肌肉松软,

痰湿肥胖,脾虚湿盛的人

再合适不过

而且现在容易入睡困难

茯苓能凝心安神,缓解失眠

所以现在吃它,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今天

我想给大家推荐另一味药

它的名字和茯苓很像

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到了

那就是——土茯苓

这两药名虽只差一字

但从外表到功效都不尽相同

茯苓长这样,本质是真菌,是菌类中药

土茯苓在地面上长这样

很秀气,是植物类中药

地面下的根茎长这样

胖墩墩,有点憨厚

我们平时用作入药的土茯苓

就是这个干燥后的根茎部位

那么土茯苓跟茯苓比

究竟有何不同?

别急

听我慢慢讲

我们都知道

像海南、云南、广东、四川这种地方

气候是众人皆知的湿+热

而土茯苓呢

就生长在这些地方

毒蛇出没的区域会长解毒草

湿热横行的地区会产祛湿祛热良品

所以土茯苓的一大功效——

就是祛湿热

而且它的祛湿热效力

很 厉 害

《本草正义》云: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划重点:

祛湿热之蕴毒

为何祛湿能力这么强?

除了前面说的地域特点外

和它自己本身的两点特性也有关

一是土茯苓的藤

很坚硬,带刺

像筋骨一样刚强

能从山的这头

破到山的另一头

所以

土茯苓能搜刮出

体内深处的湿热

治疗各种湿热引起的病症

比如湿疹,疱疹,皮炎

这类内有湿热困阻脾胃

外逢夏天闷热气候

内外合邪

导致的湿邪皮肤病

比如阴道炎,尿路感染,脚气

这类湿热蕴结于下焦

湿邪阻于肾与膀胱

下焦气化失常

导致的下焦湿热病

还比如最常见的

喜欢抽烟喝酒

喜食辛辣饮食

熬夜作息不规律

容易出现舌苔黄腻

口干舌燥,大便黏马桶的

湿热体质人群

只要你体内有湿热

土茯苓都能治

二是藤的另一特性

喜欢四处窜通

上下游走

所以土茯苓

还可以通利关节

治疗关节炎,风湿

痛风等关节痹症

因为湿热之邪

长久会浸淫筋骨关节

闭阻经脉气血

出现关节活动僵硬

疼痛等表现

而土茯苓的这一特性

恰巧就能针对

深入骨的湿热

早年的国医大师

李济仁老先生

就是用去皮土茯苓一斤

配合炖烂的猪肉熬汤

让患者分数次连渣服用

最终治好了他的腰骨疼痛

除此之外

祛湿热药物普遍性寒

用多了易损耗阳气

而土茯苓的宝贵之处

就在于它性平

在饥荒年代

甚可代粮食食用

《本草秘录》中评价它:

“败毒祛邪,不伤元气。”

祛湿而不伤阳

所以对一些怕寒凉伤阳气的人

土茯苓是令人放心的祛湿药

好了。

说完土茯苓的功效

老规矩

下面再给大家推荐

两道土茯苓的食疗方

一,鸡骨草土茯苓排骨汤

原料:

鸡骨草80g,土伏苓100g,荷兰豆50g,

红小豆50g,猪大骨500g,油、盐适量。

步骤:

1. 荷兰豆、红小豆洗净,用清水泡三十分钟;

2. 鸡骨草泡一下清洗净;

3. 猪大骨焯水后清洗净;

4. 锅里加水,猪大骨煲10分钟左右,倒入豆类;

5. 放入鸡骨草、土茯苓,再煲1小时左右即可。

鸡骨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

土茯苓除湿泄浊,通利关节

猪大骨益气养血,生津润燥

这道菜清补兼备

祛湿又疏肝

这个季节再合适不过

二,土茯苓五指毛桃汤

原料:

土茯苓10g,五指毛桃15g,猪脊骨500g,红枣2颗。

步骤:

1. 将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

2. 与猪脊骨、红枣一并放入;

3. 大火烧开,剔除上层泡沫;

4. 转小火煲1.5小时即可。

五指毛桃又叫南芪

和土茯苓一起

祛湿又益气

如果你不想费时做汤

将这两个简单煮水

也有不错的祛湿功效

能缓解湿热季多发的皮肤病

夸完土茯苓的功效

是不是已经有点蠢蠢欲动了?

别急,听我说完最后一点提醒:

土茯苓祛湿祛毒功力强

肝肾阴虚的人不宜多吃

还要记住

服土茯苓时有禁忌——

它忌茶

茶叶中的碱性成分

会破坏土茯苓的药效

所以,吃它的前后两小时

最好别喝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