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实现公平正义不懈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工作综述

2021-07-06 18: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坚持把法院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相伴,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随,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因为有你“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司法事业只争朝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内江法院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遵循。

“坚持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来进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一直秉持的 “大局观”。

面对紧锣密鼓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格局,如火如荼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大势大局,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幸福美丽内江建设的意见》,从思想认识、职能发挥、创新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路径措施,以协同司法保障协同发展。

防风险、护安全、保稳定,是人民法院必须担起的职责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江法院牵头起草并发布严惩涉疫违法犯罪、敦促如实登记申报等通告,依法审理涉疫案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筑牢疫情防控法治防线。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开展涉金融案件专项审判执行活动,妥善审结涉浦发银行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夏某龙等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维护金融秩序安全有序。

四川首例涉防疫物资诈骗案在资中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法治不可缺位。2017年3月,经中共内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内江中院挂牌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联合沱江流域七市中级法院签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依法稳妥办理了大量环境资源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彰显了内江法院致力于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全市首个环境资源及生态旅游巡回办案点在资中县重龙镇杨柳滩村挂牌

“推进破产法律制度实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强司法应对。”内江法院积极使用法治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府院破产联动处置机制”、破产管理人援助资金,增补编制破产管理人名册,依法保障川威集团等暂时面临经营困境、具有发展活力潜力的企业脱困振兴,促成世高置业、沙琪实业等企业破产重整,法治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司法工作,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最大的努力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中去。

2021年4月26日,内江中院知识产权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应邀到四川省隆昌海燕橡胶有限公司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

2

多措推进司法为民

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要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由此,内江法院推出了一项又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司法新举措,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为破解群众“立案难”困局,2015年5月以来,内江法院全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诉权。立案登记制改革顺民意、得民心,老百姓告状不再难!

在大量案件进入法院的同时,为防范杜绝冤假错案,解决案件办理效率不高、耗时较长等问题,内江法院又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运用庭审实质化审理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精心组织试点并全面推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改革,办理小额诉讼案件11863件,平均审理天数22天,群众等待时间大幅缩短。

2020年3月12日,当事人在内江中院立案庭办理跨域立案申请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自2017年起,内江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了宽敞便利的诉讼服务大厅,开通了“微法院”、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缴纳诉讼费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推进诉讼事项“一站式”办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2020年3月,内江中院运用跨域立案系统,仅用4分钟,就为当事人办理了距内江2000多公里的陕西省韩城市立案的相关事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彰显了诉讼服务的不断优化。

民有所盼,我有所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很重要一点在于,无论对方当事人是何身份、地位,自己都会受到公正对待,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办理。多年来,“民告官”行政诉讼案件的办理,成为了对法院司法能力水平的重要考验。

由此,内江法院在依法监督政府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推动建立了“府院”法治共建机制,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通报制度,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最初的15.6%提升至2020年的97.8%,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矛盾化解的法治之桥,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行政应诉能力不断增强,行政争议发生率逐年下降。

保障胜诉权益迅速得以兑现,是维护法律权威,回应人民群众期望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执行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司法公信力提升的顽瘴痼疾。“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庄严承诺。

闻令而动!内江法院在内江市委坚强领导下,变“单打独斗”为统筹发力,以披荆斩棘的勇气、雷霆万钧的行动向执行难发起猛攻,以构建党委领导、各界参与的解决执行难大格局为保障,以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实现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网络与政府机构及各社会主体之间的执行查控网络连接,持续深入开展的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全面压缩规避执行的存在空间。

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让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法院执行“长出钢牙”,“老赖”们只要上了失信“黑名单”,便寸步难行。2018年,内江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顺利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有了实质性突破。

2019年11月内江中院开展执行大会战“甜城利剑”集中执行活动

3

改革驶入深水区

动真碰硬除障碍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一年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司法改革的宏伟蓝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审议通过了38个与司法改革相关的文件,司法改革拥有了最坚实的政治保证。

内江法院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积极稳妥推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从严掌握员额比例,确保员额分配向基层倾斜、向案多地方倾斜;严格入额条件和程序,突出办案能力和业绩考核,按时完成法官入额遴选工作,85%以上的人员配置到办案岗位,一线办案人员增加20%左右,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职的分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落实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工资制度、履职保障、惩戒意见,权力监督等与司法责任制相配套的改革举措,内江法院司法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

与此同时,紧紧扭住司法责任制这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牛鼻子”,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严格执行裁判文书由办案法官自行签发,院长、副院长、庭长对未直接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审核、签发,实现审判重心下移、权责更加分明的目标,督促并激发了员额法官们“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担当和自觉。在法官人数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内江法院办结案件从2012年的26357件,增长到2020年的39615件,办案能力和质效显著增强。

4

锻造法院铁军

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迅速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不断改进司法作风,维护司法廉洁。

“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内江法院深入开展向邹碧华、郭兴利等模范法官的学习活动,着眼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以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优秀中青年法官为重点,不断加强能力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激励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雷昌根、全国优秀法官张爱华、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王侯、唐强等一大批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模范法官。市中区法院、隆昌市法院先后创建全国优秀法院,展现了内江法院的良好形象。

原标题:《为实现公平正义不懈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法院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