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代宁波人6000年前就最早种茶,解开悬疑历时40多年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5-07-01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茶树根。 新民网 图

浙江宁波余姚市田螺山,一座海拔高度不过5米的小山坡。早在6000多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干栏式建筑周边种植茶树,并用陶制小茶壶煮茶、饮茶。

6月3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经专家多年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检测机构鉴定,在田螺山遗址发现的山茶属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遗存。

茶叶源于中国,该考古鉴定结论意味着将世界上人类种植茶树的历史前移了3000年。“此前文献记载和考古明确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是距今约3000年。”田螺山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7月1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40多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人工栽培水稻曾震撼世界,当时遗址周边曾发现一些疑似原始茶遗物的叶子。这次,在田螺山遗址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最终被证实为系人工种植的茶树根,也以考古实证解开了困扰考古专家40多年的悬疑。

1973年,考古学家在余姚河姆渡镇发现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在该遗址里,发现了一大批干栏式木构建筑、原始纺织机构件、植物维编织物等发达文化标志,以及人工栽培水稻和驯养动物等遗存,这些发现当时引起世界广泛关注。1976年,河姆渡文化正式命名,它反映了距今5000年到7000年河姆渡周边人群的生活状况。在对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专家在河姆渡遗址中曾发现一些堆积在古村落干栏式房屋附近的樟科植物叶片,专家初步认定为茶遗物,但未有人工种植的确凿证据。

田螺山遗址是继河姆渡和鲻山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代表性的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遗址。

2001年,在河姆渡遗址东北方向7公里处,因打井发现总面积为30000多平方米的田螺山遗址。2004年初,田螺山遗址开始持续发掘和研究,至今已连续开展五次考古发掘,揭开总面积1800平方米,出土典型的河姆渡文化古村落遗迹和6000多件各类生产、生活遗物,以及与古人活动相关的大量动植物遗存。

“2004年,我们在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位于干栏式木构房屋附近的两大片原生于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其中一片的周围有明显的人工开挖的浅土坑,并伴随一些碎陶片。当时,我们取出了2片树根进行正常记录,并未进行过多的了解。直到200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一起对田螺山出土动、植物遗存检测时,发现从树根中检测出了含茶氨酸。”孙国平透露。

孙国平介绍,田螺山遗址的文化层分三个阶段,形成于距今7000-5500年,山茶属树根出土于第三阶段的文化层之下,而树根所在土坑打破第二阶段的文化层。根据树根所在地层年代的碳14测年技术的科学测定和出土陶器等遗物的形态特征确定,这批树根生长于距今6000年前左右。

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的专家开始对考古出土的树根进行研究,试图证明该树根确实为茶树根、是经过人工栽培而成的。

一起参与田螺山遗址合作研究的日本东北大学植物学教授铃木三男和金泽大学考古学教授中村慎一进行了木材显微切片检测。他们发现,这批树根芯部无髓,年轮的方向变化显著,年轮界限不明显,导管和纤维的细胞壁很薄,纤维直径及放射组织细胞较大。这些特征首先表明,出土的这批标本确为根部木材,而且这些树根的显微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可以初定为茶树。

据以往茶学考证,茶树的近缘植物茶梅中也含有微量的茶氨酸。为进一步验证田螺山出土的这批树根是否属于其他山茶属植物,有关专家于2009年10月26日在遗址附近挖取了茶树及近缘植物红山茶、油茶、茶梅、山茶根样本;2011年5月12日在考古现场提取了出土树根样本,同时在田螺山遗址周围再次挖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送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色谱检测。测定结果表明:田螺山遗址出土树根中有的茶氨酸含量达1493微克/克,接近活体茶树主根1881微克/克,而山茶、油茶和茶梅中的茶氨酸含量极微。从树根形态、解剖结构、茶树特征性化合物—茶氨酸含量等三个方面综合鉴定结果,由此断定这批树根为山茶属茶种植物遗存。

“在田螺山遗址的第一次发掘中,干栏式建筑的附近在距地表1米多深的土层曾出土两片不规则浅土坑,这些土坑中出土过茶树根。在略深的一个坑中,坑口范围土色呈深青灰色,与周围区别明显且土质湿软,其间可见较密集的点状褐色腐朽植物痕迹。往下发掘,逐渐更大地暴露一些枝条状、块状或球状的植物根茎,含水量大,并从周围泥土中清理出一些碎陶片和烧土块等生活废弃物。由此判断成片扎根于人工挖掘过的熟土浅坑,基本可以排除其自然生长的可能性,这些茶树根为人工栽培。”孙国平分析。

孙国平透露,在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曾挖掘出代号为“M16”的随葬陶盉(hé,三足陶器,便于底部加热),有壶嘴、壶把手,和茶壶神似。这也佐证6000年前田螺山村落的人们已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并使用陶器煮茶、喝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