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遵节循气 | 小暑至,养心健脾,安度盛夏

2021-07-07 1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小暑赏花

硫华菊,又名黄秋英,是菊科秋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和叶在中药学上来说都可以入药,有着清热化痰、去瘀生新、补血通经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乳腺炎、腮腺炎、牙痛、眼痛等病症。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之功效。常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萱草,有“忘忧草”“疗愁”等名,是中国的母亲花。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之效。据《本草拾遗》记载,“治沙淋,下水气,主酒疸黄色通身者,捣绞汁服。”

小暑养生

01

防暑降温,清淡饮食

小暑水气上升,湿邪易困脾胃。此时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饮食以淡补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① 莲藕

能清热、养血、除烦。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有助于安神,改善因血虚导致的失眠。也可将鲜藕切片,佐以小葱清炒,味道爽口,同样也有降暑效果。

② 黄鳝

性温味甘,属补性食物,有补虚损、除风湿的作用。暑天湿气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此时吃黄鳝,与“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一致,能改善不良体质,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且民谚有云:“ 小暑黄鳝赛人参”,此时的鳝鱼不仅味美,滋补价值更高。

推荐菜谱

薏米绿豆粥

【食材】薏米30g,粳米10g,绿豆30g,砂糖适量,煮至约30分钟成粥即可,此方共用,有助于各种单品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

【功效】《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说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加入砂糖可以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止咳,此粥是夏季很好的一款健脾和胃之粥。

02

养心戒躁,消暑化湿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容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所以在进行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小暑季节还应注重心平气和。

① 冥想

既可以是打坐,也可以是一般的正襟危坐,甚至可以斜倚而卧。步骤大致分为:调气息、放心态、凝精神、畅思想。可采用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推崇的“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的腹式呼吸法。

夏季里还可以每天闭眼静坐沉思2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对心血管的养护也会有很大帮助。

② “拿五经”

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侧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回家略作休息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做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功能,它还有增强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03

少动多静,戒骄戒躁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和血为同源。现代人大汗淋漓的出汗运动是对身体的无形伤害,时间久了会出现无精打采、乏力,甚至心慌等问题。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大家可选择晨练,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操等都可以。

外出散步时,还应记住“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室外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编辑:山苍、半夏

图源:网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