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缅甸人当了22年奴隶,为全世界的餐桌捕捞“血汗海鲜”

澎湃新闻记者 樊诗芸
2015-07-04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激动的敏特与家人拥抱

40岁的敏特(Myint Naing)不曾料想,当他再次回到祖国缅甸的怀抱时已时隔22年,曾经的年轻面庞已长出皱纹,发丝斑白。

18岁那年,敏特的父亲外出打渔遭遇不测,为了养活母亲、3个弟弟和2个妹妹,在一位泰国老板预支了300美元的工资后,他踏上了远赴泰国的行程。

但在上船后,敏特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他曾试图逃跑,却遭来毒打,被锁在甲板上三天三夜,经受了烈日的暴晒和瓢泼大雨的洗刷。

敏特害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他幻想了多种死法,是被杀后尸体冲上海滩还是脑袋被敲碎?但他更害怕再也见不到母亲。

美联社历时一年调查了东南亚渔业虐待劳工的现象,采访了340多名奴隶,随着报道的陆续登出,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而敏特就是800多名获救或被遣返的奴隶之一。

泰国海鲜市场依赖20万外籍劳工

当了22年奴隶后,敏特回到了家。

1993年,一个人口贩子抵达了敏特所在的村落,承诺给年轻人工作机会,当时敏特只有18岁,父亲刚刚去世,家里急着用钱,敏特抓着包就跟对方走了。

一个月后,敏特坐船到了海上,15天后,这艘泰国的船驶入偏僻的印尼Tual岛,船长对船上的人咆哮:“现在你们都属于我,缅甸人不能回家,你们已经被卖掉,永远也不会有人来救你。”

《每日邮报》称,东南亚海域的捕捞业普遍存在非法使用外籍劳工的现象,许多贫困劳工跟着掮客远赴异国,但往往沦为没有收入的奴隶。仅泰国的海鲜市场便依赖着二十万外国劳工,有些人更是被绑架或者卖到渔船上,这种非法交易已经行之数年,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都依赖着奴隶提供的海上产品。

敏特曾有几次在海上航行了数个星期,靠着仅有的大米和别人吃剩的残渣剩饭为生。在海鲜贸易的高峰期,劳工们需要一天工作24个小时,喝海水,没有药,稍作休息便会遭来船长的毒打,有的工人因为动作太慢被杀,其他人负责抛尸陈海。

敏特的月薪只有10美元,白干是常态。1996年,在海上漂浮的第三年,敏特终于攒足了回家的路费,他第一次要求回家,却遭到毒打。

报道称,这些“血汗海鲜”会被运往泰国,再合法进入全球的供应链中,其下游客户包括美国大型零售业者克罗格(Kroger)、喜互惠(Safeway)、沃尔玛

(Walmart)及美国最大食物经销商Sysco等。此外,知名的宠物饲料厂商Fancy Feast、Meow Mix及爱慕思(IAMS)也是这些“血汗”产品的客户。

逃回缅甸只有1美元积蓄

家人为敏特洗去风尘。

2001年,敏特被再次卖到另一艘船上,他和其他缅甸奴隶要求回家,却被锁在甲板上三天三夜。

绝望中,敏特找到一块可能撬开锁的小金属,几个小时后,他听到断裂声,手铐滑出,趁着夜色浓郁的午夜,他纵身跳入黑色的海水中,奋力游到岸边。

他一个人躲在Tual的丛林里,不敢找警察,害怕被送还给船长,也不敢联络大使馆,暴露非法移民的身份。

2011年,敏特搬到Dobo岛上的一个缅甸奴隶社群,不久后,一位朋友说,美联社对奴隶的报道已经引起印尼政府的关注,他们开始实施援救。

22年后,当重新踏上仰光的土地时,敏特倍感陌生。如今的缅甸不再处于军政府的高压下,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也早已被释放。

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敏特费劲半生心血积攒的1.5万印度尼西亚币仅仅价值1000缅币,也就是1美元。

“我像一个游客。”他说,汗珠在他的脸上和胸脯淌下,”我觉得我是印度尼西亚人。”而对这个村的人来说,敏特是这些年被骗去做奴隶的人中唯一一个归来者。

在前往家里的小路上,他见到了母亲,一路小跑,无法克制情绪地倒地哭泣,他60岁的母亲用手臂将他环抱,温柔地轻拍。

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3600多万奴隶,占全球人口的0.5%,非洲和亚洲是奴隶人口重灾区,其中亚洲的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和欧洲的俄罗斯等国的奴隶人数名列世界前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