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恰好是少年》导演胡明:希望观众看完能感觉人间值得

2021-07-09 1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丁楚乔

编辑|友 子

“长大成人是一个过程,‘恰好是少年’更符合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

当被数娱君问起节目改名缘由时,《恰好是少年》导演胡明言简意赅。

7月4日晚,《恰好是少年》更新了第三篇番外。这档慢综艺围绕董子健、刘昊然、王俊凯三位少年和朋友们在川西、云南、海南三地的自驾游见闻,单期时长约80分钟,小而美的风格贯穿始终,播出数月来颇受好评。

以嘉宾的原生关系为线索,从时长相对更久的素材中捕捉生活的美好片段,制作成体量更轻巧的旅行慢综,这是导演胡明和团队的共识。

他坦言,创作的动力源于去年的所见所感。来自社交媒体的许多消息往往是比较刺激或者有争议性的,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对更正向、更美好内容的诉求更值得被关注。

于是,《恰好是少年》导演组反其道而行之,将录制过程中可能给嘉宾带来压力感的环节简化,无任务、无剧本、行程由嘉宾主导,“让几位少年放下心来,去呈现自己更本真的一面。”

胡明希望,这些经历不仅是工作,还能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些难忘的印记。最终,嘉宾的完成度也令胡明惊喜。“有时候看完素材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想过他们可以很真实,但没有想到如此真实!”

当然,一档新综艺的制作和播出过程难免遇到曲折,何况是集结了多位当红小生的《恰好是少年》。节目内,一片岁月静好;节目外,评价分化等问题也随着热度上涨纷至沓来。

比起关注一些争议,胡明表示,他更希望回归这档节目的初衷:“既然‘恰好是少年’,那我们在当下有很多奇思妙想可以去实现。至于这些想法是不是能带给我们成长,我觉得不是强求的。它可能是一种经历,一个过程,可能也无用,但它有趣。”

策划一拍即合

“不求爆红但求合适”

在《恰好是少年》之前,胡明有不少棚内综艺的录制经验,也担任过《向往的生活》创作团队的执行导演兼编剧。过往经历,让他对户外综艺有了不少设想。

“我们团队做节目,一般很少先有想好的题材和模式,再去找嘉宾。更多的情况是,我们有了一些感受,或者对现在行业、大环境下的需求有了某种灵感,之后我们正好又碰到了合适的人,然后大家再一起聊。”

之所以进行更为细化的前采工作,也是因为胡明较早地意识到棚内综艺和户外综艺的差别:前者通常需要更好的赛制、舞美、竞争感和压迫感,但后者,导演组对嘉宾的了解程度往往会更直接地决定节目质量和内容的真诚度。

在交流过程中,胡明团队得知三位少年有一起做节目和旅游的意愿,达成基础的共识之后,再从整体大方向上去敲定细节。比如三人都很喜欢自驾,导演组便在节目中采纳了自驾游形式。

“所以其实策划案中已经包括了一些他们原生的诉求,这样一来,相互间的沟通磨合相对会更少一些。大家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在此基础上,导演组给少年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但判断更多由少年们决定。

“我们制作了一份类似路书的指南。比方说你要去上海玩,那你可能需要提前做攻略,看许多旅游推荐等等,这份路书的功能也差不多。至于三位少年具体想去哪,其实有的地点并没有出现在路书里面。”

胡明希望,数年之后,当少年们想起这个项目,可以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或是印象深刻的瞬间、生活上的改变,或只是一些不同的想法,“这不只是一个节目,而是大家人生的一个部分。”

在《恰好是少年》的旅程中,这种关注和理解是相互的。

“有一次录制期间,昊然还安慰我说你压力也不用那么大,他说我们并不是抱着通过这个节目爆红的心愿在做节目,只是彼此都觉得很合适。我说我还好,在这一点上,其实大家都很相通。”胡明回忆。

创作化繁为简

“减少压迫感”

和许多旅行慢综艺不太一样,《恰好是少年》重点并没有放在人物关系的变化上,三位少年和飞行嘉宾的关系都是点到即止。

胡明告诉数娱君,在节目创作期间,自己并没有预设打造某些群像,或者一定要反映出当代少年的哪些面貌。节目想传递的首先是“人间值得”,希望观众能够对生活、对人生更多一点热爱。

“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是,当你看完之后,你会意识到能够出去旅游很美好,和朋友们在一起很美好,还有年轻很美好。”

他也希望节目有机会被全世界更多的观众看到。“也许他们看完会觉得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很美好、中国的少年同样很美好。”

因此,为了节目整体的协调性,人物关系背景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在观众眼里,刘昊然、彭昱畅、尹昉有共同的作品《一点就到家》,关系更为紧密,而在前半段旅程出现的金大川,和少年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直观。

但实际上,除了作品外,私底下大家之间往往有别的交集。“如果逐一去交代他到底跟谁更熟一点,我觉得这也不是我们节目想要传递出来的概念。”

在胡明看来,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是或者不是”两个选项,对少年们友情渊源的刻画点到为止,未尝不是一种妥善处理。

除了背景关系简化,节目对嘉宾具体行程的要求也比以往旅行综艺更为宽容。在导演组的规划中,旅行本身就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如果出现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对导演组而言,这就需要提前做更多预想,在嘉宾提出任何调整时,能确保拍摄的执行度。

“唯一可能会稍微会做出提醒的是,比方说那天去看丁真,确实太晚了,路面结冰,我们会让人提示他们这可能涉及到行车安全。其实嘉宾们都是通情达理的,所以也没有特别需要导演组去规定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胡明介绍。

减少给艺人的压迫感也是录制期间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节目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少年们以更贴近生活当中的状态去旅行,如果每次开机一定要录很多所谓常规意义的任务内容出来,少年们可能就没有办法去呈现自己更自然、本真的一面了。

《恰好是少年》的录制前后约半个月。在胡明团队对节目更“轻”体量的追求下,一期正片用到的素材时长跨度可以长达两天,“这对大家来说负担都没有那么重。嘉宾们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素材量,可以从这些更稀疏平常的生活片段中去挑选更好呈现的内容。”

实际上,之所以这档综艺整体期数更短,也是出于对完片率的看重。由于留给后期的时间相对充裕,节目才能细化到去调整每一个花字。

“如果做得短一点,不仅艺人的状态会稍微好一些,可能也会更好地保证观众的新鲜度。观众究竟是因为好奇点进来,还是会完整看完这个节目,这对我来说更重要。”胡明解释。

节目或有不足

“但我没有遗憾”

从创作理念到节目氛围,相比其他旅行综艺、慢综艺,《恰好是少年》无疑是特殊的。

胡明深知这种特殊性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有人说我们节目综艺感不够,但我真的没有说想要做一个所谓的‘全民爆款’。”

他打比方,有些节目覆盖1000位观众,大家的观后感70分;但有些节目也许只覆盖500人甚至200人,而这些观众可以打出90分,即对应的圈层诉求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他更希望自己的节目属于后者。

胡明对数娱君表示,对于整个项目,几乎所有人都做到了不遗余力,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机缘巧合,“我个人来说是没有遗憾的”。

比如他得知董子健的《德兰》曾在香格里拉附近拍摄,也希望能在节目里让他旧地重游,但网上没有任何资料,查不到具体地点。结果录制过程中,三位少年突发奇想走了一条新修的路,而那条路正通向此前苦苦找寻的东旺乡——一切仿佛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节目内容更粉丝向。对此胡明表示,“我并不是带着只做给粉丝看的目标去做节目,我想要做的、想表达的都尽力去达成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遗憾。其实观众总会有自己的理解,只要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是这么一个答案就可以了。”

胡明表示,综艺拍摄的重点无外乎真诚二字,因为经过多年的综艺“教育”,以前可能同行看了会交流,直言哪些是设置好的、哪些是剧本,而现在观众也已经越来越敏感。

“从节目的弹幕就能看到,现在观众的鉴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能发现你是不是在很真诚地进行设计和表达。所以你更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你是不是没有杂念地在做一个东西,没有很刻意要讨好什么,我相信相互吸引的重要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