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CECLA的新Logo推介:红橙蓝绿

2021-07-09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1年7月3日,为面向未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拉科教文中心(CECLA)在京举行主题团建期间,正式对外发布新徽标(logo)。更新后的CECLA新徽标,其整体形象为字母C,寓意着中拉科教文中心作为一家致力于促进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和发展互鉴的社会智库,其以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精神,构建中拉教科文协调发展的共同体(Comunidad)、推进对拉交流合作,实现发展共赢、融合共生、协同共进的美好愿景。

中拉科教文中心的原徽标伴随着CECLA走过近两个年头,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是绿色一带一路。伴随着该社会智库的成长和扩展,原标志的意义已不足以涵盖中拉科教文中心所要表达的丰富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有了新标志的诞生。

▲原徽标向新徽标的升级演变

中拉科教文中心的新徽标主要由韩国东西大学设计学博士的陆涵宜博士和黄超博士共同创作完成。在7月3日的新徽标推介会上,黄超博士代表创作方详尽阐述了新徽标的创作思路。

▲黄超博士现场介绍新徽标

新徽标内涵丰富,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共赢。以红黄渐变为主色调的五条线条,代表了中拉科教文中心的五大项目(中拉智库、科技创新、中拉教育、拉美华侨华人、可持续发展)。它是一道彩虹,又形似跑道,也是一个具有音乐律动的五线谱。首先代表了五大项目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持续发展。其次表现了一带一路的五通。同时表明中拉合作共同谱写“进步与发展”的华美乐章的寓意。

第二部分的核心思想是融合共生,图形是朝阳,代表永存希望、包容万象、和谐共生的精神。同时,旭日东升不仅象征中拉科教文中心的青春朝气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也表现出中拉合作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根基部分以协同共进为核心思想。鉴于中国和拉美地区没有陆路连接,只有海路相通,是海洋联系了彼此,所以运用了海浪元素。同时这三条海浪代表中拉教科文中心的教育、科技、文化三大领域。三条海浪也是一艘远航轮船的变形,象征中拉科教文中心乘风破浪、协同奋进的决心。

▲新徽标各部分寓意说明

而这个徽标的真正源起,是字母C。它不仅是取自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西班牙语单词共同体Comunidad、中拉科教文中心CECLA的首字母C,同时也是这三部分的合成体,这严格遵循了徽标设计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原则。增强了标志的识别度,彰显了该徽标的特色。

黄超博士表示,他们完全按照logo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和细化。标志的造型、比例、结构、空间和距离等关系都是按照单位尺寸进行的,例如它每一个弧度都遵循圆弧角度标示法。

▲新徽标规范图

除了图形以外,文字部分也进行了严格规范和调整。以字母C为例,笔画的末端都做了45°切角处理,与整体徽标中的45°呼应,形成视觉上的统一。中文及西语文字部分采用了思源加粗黑体作为标准字。

▲字体说明图

在颜色的选择上,设计师们也是精益求精。黄超博士表示,他们选择了四个主颜色,并根据其寓意赋予了别出心裁的名字:中国红、文化橙、科技绿和未来蓝。红色取自于中国历史和传统,中国红代表着生机、繁盛、祥和,表明中拉教科文交流合作的发展前景红火。橙色取自于拉美地区的传统乐器和舞蹈等文艺艺术,所以文化橙代表了拉美国家的热情、活力、积极与开放的形象。由于中拉教科文中心重视绿色科技,故而提取出科技绿,一反科技给人的高冷感,强调科技的安全、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最后以代表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元素,提取出未来蓝,代表中拉教科文中心在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与科技为伍,秉持包容创新、不断发展的精神。

▲新徽标标准色

设计师们秉持中拉教科文中心作为社会智库和研究网络的理性和严谨性的理念,对新徽标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设计,在颜色的渐变处理、字重比例、空间规范、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设计。随后,黄超博士还展示了中西语、横竖版、黑白版等不同的徽标显示效果。

▲新徽标不同版本展示

为了推动和扩大中拉教科文中心的良好社会影响力,设计师们后续将考虑文创等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为此,最后黄超博士展示了相应衍生产品的效果图。

▲新徽标衍生产品效果图

【作者简介:陆涵宜,韩国东西大学设计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黄超,韩国东西大学设计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原标题:《CECLA的新Logo推介:红橙蓝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