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不到文物里面也有“丑”的

2021-07-13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好呀,我是朵朵~

你拥有过丑东西吗?最近我“火了”, 我做的羊毛毡被一些大号转载了,朋友们纷纷赶来安(chao)慰(xiao)。

真有那么丑吗?给你们看看。

这是我戳的↓

丑到极致就是萌,我做这个纯属浪费钱吗?

我觉得不是,羊毛毡也许不是刚需,可快乐是啊!你看看你现在多快乐。

千篇一律的美可能会被遗忘,各显神通的丑那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文物里,也有“丑”文物,一起来看看。

本文纯属娱乐,并不含任何贬义哦

1

守护者格里芬

1150-1175

这个眼神虽然看起来不太聪明

但格里芬结合了勇猛的鹰和狮子的特征

代表了警惕和勇气

2

拿着玉米的雕像

1325-1521

官方介绍说

这个雕像和代表着美丽、艺术的神灵有关

我看着看着,这个头上的装饰,只觉得有些眼熟

3

女性雕像

1800年代末-1900年代初

非洲的雕塑大多一言难尽

这个雕像我至少花了20秒来判断五官

4

公元前600年

对不起我先笑为敬

这真的不是一个“甲亢患者”吗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

还……还真是360°的不知如何欣赏

5

圣徳太子立像

1300年代初期

我觉得

此刻我们心里想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6

25-220

兔子的耳朵

猫的眼睛

小鹿的尾巴

你告诉我这是狗???

7

不堪一击的骨架

现实版《寻梦环游记》

这是一具纸糊的骷髅

上面开满了花朵

是墨西哥亡灵节用的

代表了生命从死亡里诞生

8

下一个星球

1958年

虽然有些像ET和派大星的结合体

但这个微笑还是挺治愈的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相比之下,我们在博物馆常看到的文物,真是足够精致好看了,这些看似“丑”的文物,不值得欣赏吗?

我们接下来就要说一说“美学”。

美学其实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审美活动。

在美学的学科当中,不仅仅只有“美”这一种形态,还有崇高、荒诞、丑、沉郁、飘逸等等。

美学在西方和东方,都一直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

西方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追求完美的人体比例,追逐理想与崇高之美,这是一种“神化”的美。

到了中世纪时期,宗教处于至高的地位,一切为宗教服务。

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画中的蒙娜丽莎不再是宗教人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女子。

到了17-18世纪,华丽、激情的世俗审美,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

17、18世纪过后,有人重新开始欣赏古典主义中的宁静,以及史诗中的英雄题材。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印象派终于闪亮登场。

从20世纪至今,随着艺术风格流派的多样化,西方美学的命题也变得更加丰富。

荒诞、孤独等,都是西方美学里常见的主题。

东方

老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起点。“道”“气”“有”“无”“虚”“实”,这些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

除此以外,还有诗词书画里十分讲究的“意象”“意境”。

孔子也说,最高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讲究“气”“妙”“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经说过: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

“阿堵”指的是眼睛,意思是需要把眼神刻画到位,整幅画都会鲜活起来。

这大概就是,给你一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唐、五代和宋元时期,禅宗对古典美学影响越来越大,世间的美不是一种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只能在人的心上显现,这也是在强调我们常说的“意境”。

宋代宫廷画家马远的这幅《寒江独钓图》,让人联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而在中国近代,对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主要是德国)美学,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并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王国维提出三种境界,也就是人生的三种状态。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对人生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追逐。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经过累积后,想要追逐的已经得到了。

艺术的美学不断再变化发展,已经不能单纯用“美”或“丑”来形容判断。

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意向,通过我们的观察,从而变成我们内心的意向。这是通过物质本身,向内在滋养的过程。

艺术有着多种形式,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衣服,一座房子……

BBC纪录片《文明》里这样说道:

“艺术可视为文明的基石,是对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所有的文明都有兴衰,有时一些文明最终只有其艺术品留存传世。”

“ 艺术即历史,它记录了帝国兴衰,世界演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带给我们新思想、新视界的贸易路线。通过艺术,我们既能创造和谐的理想世界,又能忠实记录身处的世界,甚至得以从日复一日的现实世界逃离。尽管人生苦短,艺术却令我们一睹那些相对不朽的事物。”

只要是能够触动内心,带给你快乐或温暖,这无关美丑,更不在于形式。

原标题:《想不到文物里面也有“丑”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