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眼百年!从建德这些老地图,看主城区百年发展

2021-07-11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看老地图,是对一个地方历史的解码

它能让我们

追忆昨天、解读今天、展望明天

让我们通过这些地图

来看看建德主城区百年发展

1992年4月,建德撤县设市。1992年以前,建德县于1958年11月与原寿昌县合并形成。其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建德县设治于白沙镇。而在此之前,白沙还是建德西乡的一个偏僻之地,新安江北岸是一块冲积滩,只有很少的村民在此生活。

旧建德县直到清光绪19年(1893),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地图。

△清光绪19年《建德五里方图》西北角截图

其时,新安江北岸,只有正对艾溪口的上下,有上沧滩、下沧滩聚落。此地由焦山岗村转西南方向,至跨水碓坑来水的双路桥,再折而西向至沧滩村的七里的路段上,竟还没有第二个较大的聚落作为村,在距今128年前的地图上得到反映。由双路桥折而南向,过弓湾山西麓至江边,就是白沙渡,也称白沙埠。

清末民初,县以下地方自治的热潮推向建德全县。经过招徕温台人民来严州开发,沧滩的人气也稍有好转,但仍是传统的农耕社会。据民国八年《建德县志》所载,这块建德西北角上的地方称为“西小洋庄”,今建德主城区江北地域有焦山岗、田坞、黄婆岭、溪头、下沧滩、上沧滩等村落。

民国20年前后,根据民国政府《乡镇自治施行法》《民国政府改进自治办法》,完成了由村里制到乡镇制的过渡,并完成了首次乡镇合并。小建德的西南角成了白沙乡的江北部分,更为西北面的被划为西洋上乡。民国21年,杭淳公路通车后,才有了非人力的陆路运输。这里,又成了一个相对重要的关隘,成为控制新安江下游及寿昌县的水陆控制点。

时光荏苒,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建德,从此,建德大地迎来了新的日月。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开始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的水力开发,在民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再行成为动议。1956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被列入国家“一五”重点项目之一。

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由此,拉开了今建德市主城区的建设大幕。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曾一度撤销的建德专区再行恢复。1957年初,还以旧时的西洋上乡、白沙乡为主体,设立了建德专区直属新安江区。

△直属新安江区地图 1957年《建德专区行政区划地图》部分截图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启动了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寿昌县,寿昌县的行政区域被并入建德县,同时批复建德县城由梅城迁至白沙。

为了更好地建设建德新城,1959年初,当时的天津大学及新安江水电工程局参与了《建德县新安江城市总体规划》《建德县新安江中心区规划》《新安江更楼工业区规划》,并于4月份定稿,成为建德新城建设史上的第一批规划。在《建德县新安江城市总体规划》图上,除白沙桥外,在原寿昌溪入江口的西岸,还规划有一座互通上沧滩的大桥。在1958年底的白沙附近地形图上,也还清晰反映了当时的地貌、地物状况。

△直属新安江区地图 1957年《建德专区行政区划地图》部分截图

△白沙附近地图 1959年

1960年8月,基本完成新城建设必须的基础建设项目后,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由梅城迁至白沙。其时,建成的城区道路有2010米的新安路主街和大多为砂石路面的街巷29条。之后,随着新安江水电建设工程的结束,主城区的基础建设转入一个新阶段,商业贸易、文化娱乐、教育卫生、城市住房、电力供应等建设逐渐进入一个正常状态。座落于浙西山区的一座水电之城,渐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因新安江水力发电站而来的各级领导、各地嘉宾,成为给建德宣传的主力。建德新城的十年建设,在1969年的白沙附近地形图上得到了清晰的反映,桥东至溪头一带得到了初步开发。

△白沙附近地图 1959年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建德城区的发展与各地一样,都受到了影响。至1978年,建德城区建成区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主要商业公共服务为10万平方米。建成区内城市道路总长6.09公里,道路面积8.0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3.83平方米。

1980年,迎来了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其时正逢人民公社由政社合一体制转为政社分设的过程。除了编制全县行政区划地图之外,还为各乡镇编制了一套区划地图。寿昌、梅城及白沙三个镇区还专门编制了镇区图。为后人留下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建德城区建设状况。据记载,至1983年年底,城区有道路32条,总长10.07公里。

△白沙附近地图 1982年

1983年12月,建德县重新编制《建德县白沙镇总体规划》。1985年该规划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付诸实施。自此,建德城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1992年的撤县设市,为建德和主城区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至1995年11月,新安江主城区有白沙大桥、新安江大桥、建德大桥方便两岸往来,使新安江两岸城区连为一体。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提出“东扩南拓”的方案,以新安东路、白沙大道为主轴,加快主城区建设。至1997年12月,建德完成投资2386万元,对总长2236米的新安东路健康岭以东至320国道的1236米路段进行改建,使之成为我市第一条国家市政二级标准的城市道路。翌年5月,总长1240米的白沙大道建成。

△白沙附近地图 1995年

至2000年年底,新安江主城区城市道路总长达24.97公里,面积达34.1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85公顷,人均9.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1%,名列全省各市(县)之首。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商品房建设异军突起,累计投资3亿余元,竣工商品房住宅建筑面积达43.5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时间跨入新世纪,为加强城市管理,市政府决定对原有区划进行小规模调整,撤销邓家乡,并入新安江镇,同时将新安江镇划分为新安江、洋溪、更楼3个街道,建德城区“一城两翼”的城市总体格局至此明确。

2000年11月起,对城区原有道路系统进一步进行整治,同时新建多条道路。2003年起,按照“城市建设3年大变样,5年再建一个新安江城,10年建成浙西一流山水旅游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开始实施“83221”路桥隧绿大会战,以提升城市能力、改善城市面貌。设计总长3487米的严州大道于2003年5月开工建设,至翌年11月完成溪头段工程,2005年12月完成桥东段南半幅道路建设。

至2005年,新安江建成区面积7.20平方公里,道路总长63.23公里,新安江住城区40米以上道路39条,其中500米以上道路18条;道路总面积79.2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11.9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189.50公顷,绿地率达35.46%,人均公共绿地8.56平方米。

2006年7月,经过19个月的施工建设,洋安大桥顺利竣工。为推进洋安区块建设提供了交通条件。与此同时,桥东区块开发持续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也于2007年全面启动。随着洋安、桥东两个区块安置房建设和路网布局的完成,主城区城市建设又有了“新阵地”。2011年年末,随着东、南、西入城口沿线道路完成改造,桥东、洋安、城西、桥南、洋溪等新城(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主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城区面积扩展到10.6平方公里。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推进,城市面貌迅速得到改善。

△建德主城区地图 2019年

2019年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0.60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度121.29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6%,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市区园林绿地面积451公顷,比上年增加2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16公顷,比上年增加1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6平方米。

截至2020年年底,建德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来源/市民政局

原标题:《一眼百年!从建德这些老地图,看主城区百年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