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1年6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

2021-07-13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中大咨询研究院

来源:中大商业评论(zhongdareview)

中大咨询研究院对2021年6月份中央层面及地方层面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进行了梳理。

政策方面,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上海市发改委制定《关于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意见》。

实践方面,中央、浙江等地明确国有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引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央企业抓紧抓实改革三年行动,广东省国资委下达省属企业负责人改革任务书,助力国企改革提速增效;国资委部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产权管理,中国普天与中国电科实施重组,深圳市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上市,提升国有资本运作效率,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制度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政策方面

一)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  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规划》对审计工作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其中,《规划》明确了对国有企业审计的要求。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要求主要分为四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以及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

1、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2、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4、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围绕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运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境外重大投资风险防范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绩效和安全完整等情况,促进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安全、规范、高效走出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新闻来源:中国人民政府)

二)上海市发改委制定《关于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意见》

●  主要内容

6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的《关于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上海REITs20条”)出台。具体来看,“上海REITs20条”的主要内容,主要涵盖六大部分。

一是依托金融中心优势,加快打造REITs产品发行交易首选地。提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上交所开展业务、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业务、扩大产品投资者、发展专业服务、加强配套政策支持等6条政策措施。

二是发挥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强化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联动发展。提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跨区域项目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召开长三角REITs论坛等4条政策措施。

三是优化项目运营管理,持续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出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新增投资与盘活存量挂钩等2条政策措施。

四是加强项目梳理初储备,挖掘基础设施存量资源。提出建立项目储备库、鼓励国企参与等2条政策措施。

五是完善项目遴选审核,建立健全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提出了鼓励项目申报、完善申报流程等2条政策措施。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和风险防范,推动基础设施REITs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建立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国家层面支持政策、加强风险防范等4条政策措施。

●  政策解读

1. 上海发展基础设施REITs的重要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此次基础设施REITs试点明确的重点区域之一,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龙头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备有利条件。

首先,开展REITs试点是丰富上海金融市场内涵,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重要一环。基础设施REITs作为国家层面重大金融创新,是一种区别于股票和债券的大类金融产品,填补了上海金融市场和产品空白,对于加快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依托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平台优势,围绕基础设施REITs发行上市全流程,需要金融、会计、审计、法律等一系列配套专业服务,对于上海加快发展金融和专业服务业也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开展REITs试点是盘活本市基础设施存量,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空前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累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存量,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设施REITs作为打通投融资机制的金融创新,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公开、透明机制,提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效率,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引导金融资金参与实体建设。

此外,开展REITs试点是优化本市相关企业经营状况,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本市存量基础设施目前主要由各级国有企业持有并运营,开展基础设施REITs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而言,可有效降低杠杆,改善财务健康状况。同时,更是一种运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从重资产向重运营的转换。

2. 制定“上海REITs20条”的总体考虑

研究制定“上海REITs20条”,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在立意上,将上海发展基础设施REITs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一方面,“上海REITs20条”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背景,对标新加坡、香港等亚太地区REITs成熟市场,依托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平台作用,提出上海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EITs发展新高地,以及REITs产品发行交易首选地的目标愿景;另一方面,围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专辟一节聚焦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联动发展,着力强化上海在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框架上,聚焦基础设施REITs项目全流程、全链条。“上海REITs20条”在框架体例上,以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交易、运营管理、梳理储备、遴选申报的全流程、全链条为主要块面,递进展开、层次清晰,更加突出对基础设施REITs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同时,在各块面的条目数量和政策力度等方面又有所侧重,重点聚焦发行交易环节,与总体目标愿景加强呼应。

在内容上,突出政策措施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上海REITs20条”坚持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既强调对上海发展基础设施REITs的宏观表态和面上支持,更突出专项资金、优先落户等支持基础设施REITs发展的政策干货和点上突破。对于前期调研中市场机构等基于项目实操提出的各类诉求建议,尽量予以吸纳和回应;对于本市试点探索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总结固化为政策条文。同时,对政策措施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以确保落实落地。

3. 政策干货

上海REITs20条中涵盖了三项支持上海REITs20条的政策干货,具体来看:

一是创新专项支持政策,为支持上海市基础设施REITs发展“量身定制”的政策。如提出设立上海REITs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上海市相关原始权益人、专业服务机构等发展基础设施REITs业务。

二是用好面上支持政策,将上海市相关领域现有政策的覆盖面,扩大到基础设施REITs。其中,在金融方面,提出对在上海市新设立或新迁入的持牌公募基金管理人等。在人才方面,提出支持基础设施REITs优秀人才积极申报上海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在落户方面,提出引进一批具有丰富金融管理和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设施REITs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及优秀团队成员可按规定办理直接落户等。

三是用足国家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政策在上海市率先落地。如提出用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积极做好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工作等。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表示,上海REITs20条有助于盘活上海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拓展基础设施权益融资渠道;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有助于发挥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上海市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李军指出,下一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吸引机构集聚,加强服务保障;二是加大政策宣传,促进产品推介;三是加强工作合力,创新规范并举。(新闻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实践方面

三)“十四五”规划

●  中央层面:“十四五”央企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印发实施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表示,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督查督促机制,对照年底前完成70%任务的硬指标,倒排工期、跑表计时,在加快进度的同时确保改革质量。近期在系统推进创新激励、探索骨干员工跟投等方面还在研究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将印发《“十四五”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纲要》,此外,在央企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精准供给。

郝鹏表示,国资委组织研究制定了《“十四五”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即将印发实施。各中央企业要把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投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这方面要发挥好专业平台作用。要坚决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作出表率、当好示范。

混改要防止“控股不控权”“失控失管”“只投不管”

郝鹏表示,近期正在就加强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进行调研。各中央企业要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坚决防止将混改企业户数、比例和进度等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要聚焦决策审批、审计评估、产权交易、职工安置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防止“控股不控权”“失控失管”“只投不管”。要以差异化管控为突破口,推动混改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正在研究更大力度的激励政策措施

郝鹏表示,近期在系统推进创新激励、探索骨干员工跟投等方面还在研究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各中央企业要探索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激励制度,构建更加系统多元、符合市场规律的正向激励体系。

央企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精准供给

郝鹏表示,国资委将在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精准供给,首次将前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纳入支持范围,对增选院士以及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重大实效的企业进行考核加分,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科研奖励性后补助等方式丰富研发资金来源,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科技创新核心能力等三项任务,将在考核、分配、中长期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近期将修订印发《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中央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

郝鹏表示,近期,国资委党委将修订印发《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中央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进一步明确有关要求。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党委(党组)功能定位,另一方面要注重规范董事会建设,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增强董事会行权能力,强化董事会功能和作用发挥。

不失时机推动改革提速加力

郝鹏表示,国资委将继续落实好月例会和季度推进会等制度,加强工作统筹和专项督导,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对任务重、难度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指导,对进度慢、效果差的企业通过印发提醒函、工作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集团公司和各级子企业“一把手”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抓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企业改革办等责任部门要当好“前线指挥部”,强化督查问效,确保各项任务都有人去管、去盯、去督、去干。(新闻来源:中国证券报)

● 地方层面:浙江省国资委举行发布会详解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

浙江省国资委举行《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刘盛辉在发布时指出,“十三五”以来,全省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资国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国资布局结构加速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涌现“浙江模式”。

刘盛辉表示,此次《规划》与以往相比,明显的特点是首次覆盖全省国资国企,规划涵盖了全省各级国有企业,包括省属国有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也包括金融、文化类及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以系统观念谋划国资国企总体发展思路。同时,建立了三层规划体系,在做好全省国资国企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省还同步编制了省属国资国企发展规划,与各市国资委编制的各市国资国企发展规划、各省属企业及市属企业编制的企业发展规划一起,形成全省国资国企“一盘棋”的三层规划体系。

对于“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发展战略,刘盛辉表示,《规划》明确了“对照三新要求、建设三强国资”总体战略,就是围绕“新时代新使命新标杆、强数字强创新强改革”,以奋斗姿态扛起“五大历史使命”,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改革突破、数字赋能,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级和国资监管水平。

《规划》围绕上述总体战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浙江国资国企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级和国资监管水平,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国资样板,为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国资国企力量。在明确“十四五”目标的同时,《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的目标: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即国有经济质量效益走在全国前列,国资监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巩固四个力量”,即国资国企成为省委省政府最可信赖的关键力量、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骨干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

据悉,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规划》明确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实施“八项重大工程”、健全“五项保障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举措,以更好地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新闻来源:国资小新,国资智库)

四)改革三年行动

●  中央层面:中央企业应从哪几方面继续抓紧抓实改革三年行动?

国务院国资委在官网政务咨询栏目中回应到,中央企业应从七个方面继续抓紧抓实改革三年行动。

一是要认真总结推广中央企业改革典型经验,不断深化实化“两个一以贯之”,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注重规范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功能和作用发挥。

二是要紧盯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着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扎实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把编制实施好“十四五”企业发展规划与深化改革、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投入,坚决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作出表率、当好示范。

四是要从经理层改起,带动破解三项制度改革难题,从任期管理、目标设置、契约签订到考核兑现、退出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相关改革政策要求,压紧压实经理层的经营责任,制度化、常态化推行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

五是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转机制增活力,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聚焦重点环节加强监督,防止“控股不控权”“只投不管”。

六是要以正向激励激活人力资本,加快构建业绩导向鲜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改革措施直达基层,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激励,探索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激励制度。

七是要科学合理授权放权,坚持授权与监督、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科学界定集团公司与子企业的职责界面,探索推进差异化授权放权,加强行权监督,既促进各级子企业活力迸发,又确保监督到位。(新闻来源:国资智库)

●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权威解答,“三类公司”的功能定位分析具体是什么?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设立的政务咨询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公开的咨询平台。国资委在栏目中对“三类公司”的功能定位做出官方回应。

1、《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三类公司”进行了明确界定、系统部署,国资委回应“三类公司”的功能定位可分为战略定位、职能作用与具体运作三部分。

在战略定位上,产业集团公司是在国家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除了坚决贯彻改革部署外,还要作为合格受托管理者,对所持股企业实施全方位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职能作用上,产业集团公司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既要保障国民经济根基稳定,又要发挥抵御宏观风险的中流砥柱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贯彻政府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优化战略部署,通过引导产业投资、实施产业整合、重塑产业结构,发挥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发挥区域平台投行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向实,创造更大发展空间,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和谐共进,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在具体运作上,产业集团公司围绕确定的主业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同时逐步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为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都会运用“市场+行政”的综合模式从事具体运作,但侧重点不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围绕产业资本做文章,在中高端产业强化协同攻关,在基础产业推进转型升级及产融结合,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围绕布局结构做文章,不聚焦特定产业,通过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综上分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虽在战略定位、职能作用和具体运作上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间是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的。

2、作为“三类公司”之一的产业集团公司,国资委回应其主要聚焦“两个作用”分别是“压舱石”作用、“主力军”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发挥“压舱石”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主导带动作用。产业集团公司,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水利等民生领域,还是在社会经济关键环节、区域产业承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涉及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重要领域,都要承担骨干角色,积极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同时,进一步带动民营企业的参与,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比较优势,进而推动产业横向成群、纵向成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方面,通过强化技术优势、研发能力、组织能力等,着力培育“航母级”跨国国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带头做好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低能耗、高附加值、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专业运转中应着眼的“四个功能”,国资委回应分别是要做“领航员”、要做“尖刀班”、要做“突击队”、要做“精英连”,具体内容如下: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着眼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聚焦自身主业,在建立优势竞争力的基础上,对新兴领域培育和原有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增量和新增长极。

要做“领航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加大在前瞻性领域的投资建设,优化空间布局,补足环节短板,创造社会资本进入的必要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引导和带动优质资本向新兴产业集聚,形成有序递进梯队,用累积的量变催生质变。带动引领优质资本更好利用数据资源、专业人才、先进算法等,深度参与国家公共事业。

要做“尖刀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充分把握在创新链中的主体责任,围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未来竞争,强化在新兴领域、特定功能领域的投资培育,加大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命门”和“卡脖子”问题,为未来世界的竞争持续蓄能。

要做“突击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进行产业聚焦,进行产业高端突击,打造产业龙头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同时对非主业企业、非关键环节及过剩产能进行转移或剥离退出,提高资本再利用再配置效率,为产业资本要素不断汇聚创造更大空间,进而建立纵向和横向的经济联系,最终通过资源、资本有序流动而实现产业集聚。

要做“精英连”。充分利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助力构建多领域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加速,核心竞争力提高。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做好工艺升级和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新成果转化,打造新的增长点;加大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强度,带动引领新兴领域的创新发展,加速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实质转变和跨越。(新闻来源:国资智库)

●  地方层面:广东省精准施策助力国企改革提速增效省国资委下达省属企业负责人改革任务书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2021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日前,省国资委建立完善了重点改革任务指标体系,向省属企业下达了企业负责人改革任务书。

精准施策:30个重点量化指标推进改革

此次出台改革任务书,为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再“加码”。改革任务书通过分年度明确改革任务目标,引导省属企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展现担当作为。

围绕“力争2021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70%以上,2022年7月1日前基本完成重点改革任务”的总目标,结合实施省国企改革行动,改革任务书选取30个重点量化指标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切实通过量化指标为企业定位画像、找准症结、理清方向。改革时间表、任务清单、考核目标……随着改革任务书下发,国企改革的路径愈加明晰。

发力改革:一季度省属企业开局良好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省属企业频频发力,大力发展实业主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重大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一季度,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经济运行呈现出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拉动资产总额持续稳步增长等态势。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攻坚,落实新时代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比重,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夯实发展根基。(新闻来源:广东省国资委)

五)国有资本运作

●  中央层面:国资委部署国有产权管理,推动更多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产权管理工作融入到改革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和定位。”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爱明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全国国有产权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近期工作重点要放在推动混改企业转机制取得新突破、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强化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

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长期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国资“一股独大”问题;另外,一些混改试点企业已经陆续登陆A股市场,因此,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其治理水平,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息息相关,国资委将重点引导企业在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在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在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和价值实现能力上下功夫。

“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当前应该引入持股5%以上的非公股东,同时完善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措施,以增强经营活力。”吴刚梁建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应该关注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值管理,推动开展业绩说明会等投资者沟通工作,给投资者创造合理的财务回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另外,全国国有产权管理工作会议特别明确,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升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一要防范上市公司收购风险,二要持续做好债券违约风险防范,三要防范企业无偿划转相关风险。对此,吴刚梁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重组并购中要防控风险,在尽调和估值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要控制央企子公司的负债率和举债规模,防止盲目扩张,严控投资非主业与非优势资产,探索国有相对控股公司的差异化管控模式。“产权管理既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当前国资监管方式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枢纽’。”吴刚梁说,央企产权管理工作要坚持“促流转、防流失”原则,既要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也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新闻来源:人民网)

●  中央层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

国务院国资委23日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目前,中国普天企业官网已更新相关介绍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其官网显示,中国普天业务覆盖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智能装备与终端、智慧应用、创新创业园区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等领域。作为国家创新型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中国普天拥有上市公司5家,员工约2万人。

据了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据其官网介绍,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5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科研人员11万名;拥有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新闻来源:人民网财经)

●  地方层面:深圳市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正式上市

6月21日,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协作创新的全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红土创新盐田港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深圳市首支公募REITs试点产品取得圆满成功。

先行示范,打造国资国企资产证券化新模式。公募REITs为基础设施资产上市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打造的“投资、建设、运营、退出”新模式,是贯彻落实深圳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有关“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积极举措。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成功发行上市,是市属国企协同发展的典范。对盐田港集团而言,是落实“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思路和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大举措;对深创投集团而言,是践行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在REITs领域深耕的结果;对国信证券而言,短时间内集结精锐销售力量,助力产品市场推广,也是一次检验实力的大练兵。此外,深国际作为市属国企,积极参与战略配售,形成国资合力;盐田港物流公司作为运营管理机构,精耕细作,通力合作,为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的成功上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盘活资产,助力“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此次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的底层资产为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是国内领先盘道直入式单体仓储配送中心,作为港口仓储物流设施,有别于普通的仓储物流资产,是港口和国际贸易的重要配套设施,横跨仓储物流和港口两大公募REITs试点优先支持的重点行业,高度契合基础设施REITs试点政策方向。发行过程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战略投资者包括盐田港资本、深国际、深创投不动产、泰康保险、工商银行、光大理财、中金财富、建信信托、东方资产、首源投资等。根据询价结果,本次发行募集资金18.4亿元,较资产评估值17.05亿元增值7.92%,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并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此次试点的项目一期和二期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未纳入试点的部分可作为本基金后续扩募资产的重要来源。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盐田港集团将募集资金投入新的港口物流设施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新闻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六)现代企业制度

●  中央层面: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制度体系

6月24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制度体系专题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国有企业将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制度体系,实现国企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会议指出,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制度体系,是巩固深化改革成果、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会议强调,要把握好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体系的主要任务,聚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作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的重点要求、重大原则、共性经验,抓好进章程、建制度工作。

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一手抓好改革行动,一手抓好制度建设,统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注重因企施策、分层分类,强化制度执行,务求改革实效。

会议强调,把握好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体系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在以下四点:一是关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要把握党委(党组)功能定位、明晰党委(党组)具体权责范围、规范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的要求和程序。二是关于加强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作用,要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规范董事会运行、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三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做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制度。四是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科学完善治理机制、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新闻来源:国资智库)

七)市场化经营机制

●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权威解答,国企如何进行考核分配、完善薪酬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设立的政务咨询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公开的咨询平台。聚焦考核分配、薪酬待遇管理、核心人才激励,国资委对下列问题做出官方回应。

1.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新时期考核分配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以此为引领,2021年国资国企考核分配工作聚焦哪些重点领域?

答:2021年考核分配工作重点要在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管理、健全职工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强化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激励、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再下功夫,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重在推进差异化考核,提升精准度。结合“两利四率”经营目标,如何进一步突出中央企业考核重点?

答: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两利四率”考核要求,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业绩考核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实打实”科学确定考核目标。要提高站位、加强研判,提出更加积极、更具挑战的业绩目标。要抓好目标分解落实,确保责任层层传递、任务砸实落靠。二是“一对一”持续优化考核指标。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差异化分类考核,不断健全完善指标体系。三是“硬碰硬”精准核定考核结果。2021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六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最后一年,要持续优化考核结果评级方式,确保各项经营目标和重点任务圆满收官。要探索完善考核容错机制,对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先行先试中出现失误的,划定可容的“界线”和不可容的“底线”。

3.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管理,释放国有企业家群体的改革创新活力?

答: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条件。立足新发展阶段,国资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负责人薪酬分配机制。

一是强化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紧密联动,负责人薪酬与企业经济效益、业绩考核结果“双挂钩”,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持续提升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导向,加强对负责人关心关爱,切实解决负责人后顾之忧,保护和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是强化子企业经理层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设,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加大力度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所属商业类子企业构建与职业经理人岗位责任相适应、职业风险相匹配、量化业绩相挂钩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切实激发企业活力动力。

4.实施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事关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事关国有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如何进一步健全职工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答:国有企业必须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坚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升。激励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效益提升,进一步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力。

一是切实做好工资总额预算编制。中央企业要坚持工资效益联动和激励约束对等原则,加快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确定2021年度工资总额增幅。近两年效益大幅波动的企业,要统筹考虑工资效益匹配关系。

二是切实做好工资总额分类管理。2021年,力争绝大多数商业一类和符合条件的商业二类中央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适度推动周期预算管理扩面。已经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和周期预算管理的企业,要严格执行经批复同意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业绩决定薪酬分配机制,努力实现出资人依法调控与企业自主分配有机统一。

三是切实做好人工成本过程管控。中央企业要持续完善内部人工成本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做好工资发放,加大对超提、超发企业问责处罚力度。四是指导企业持续优化内部收入分配关系。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积极成长的内部薪酬激励体系,让国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职工和全体人民。

5.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深化激励机制改革作为保障。着眼于此,2021年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正向激励?

答: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要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工具,聚焦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关键任务,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

一是统筹推进中长期激励三年改革行动。中央企业要扎实推进中长期激励三年工作计划,集团总部要制定完善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制度体系,持续健全业绩考核和激励水平双对标机制,确保激励约束对等。

二是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激励顶层制度设计,针对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完善差异化支持措施。中央企业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机制,持续激发科研骨干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三是分类推进中长期激励实施。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善薪酬机制?(新闻来源:国资智库)

- -  END  - -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大咨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