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享花园”遍地开花!宁波市民用绣花功加创意点亮家园角落

2021-07-13 16: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青林湾小区东区,昔日荒废的水池如今变身景观池,居民可以在此赏荷花、看鱼儿嬉戏……这背后,既有居民张师傅历经半年的清理打造,又有众多居民自发的“微景观”众筹,有人送来鱼苗、有人送来雕塑,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享花园”悄然诞生。

 “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共创清洁家……”这些天,走在鄞州区东胜街道泰和社区,时不时可以看到有一群“小喇叭”志愿者小分队穿梭其中,不时传出温馨提示。 

漂亮的丹凤社区花园“庭院里”

城市品质与市民的生活方式是相互塑造的。在宁波,群众更广泛地共同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全体市民的普遍共识和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共享花园”遍地开花

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位于鄞州区首南街道的陈婆渡小区,是一个已建成15年的拆迁安置小区。走进社区,时不时能看到一处处精心装扮的“共享花园”,足足有10个,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三角梅、石榴花等上百种植物相映成趣。 

谁都想不到,这些“共享花园”曾是杂物成堆的公共绿地,屡屡组织清理却总难奏效。社区干部想,既然居民喜欢种养花草,何不借此发动大家一起治理这些卫生死角?于是爱好花草的64岁居民杨维荣率先“开荒”,将家中的花草搬到楼下。很快,越来越多的居民纷纷加入“花匠”的队列。 

舟孟社区里的“清风里”

而在青林湾小区东区,张师傅不只改造了景观池,还改造了小区道路,拓宽了休息区,在绿化带边镶嵌了一圈鹅卵石……张师傅将自己曾学过的园林规划设计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社区微景观改造中去,一做就是7年。

南裕二期小区的居民鲍伟彪和邻居专门到陈婆渡小区“取经”,回头就和社工在小区挨家挨户做工作,招募志愿者。很快,热心居民成立了两组志愿者小队,一组负责清理绿地,一组负责花草筹集,不到一个月时间,150余盆花草就“长”到了小区花园里。 

紫鹃社区紫鹃新村里“主妇花园”

像这样群众共同参与的“共享花园”在宁波还有很多,可谓遍地开花。“共享花园”的推出,既让爱种花的居民实现了田园梦,又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养,杜绝了乱扔垃圾、腾地种菜等乱象,更激发了大家参与社区工作、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居民积极参与“共享花园”建设,不仅是“花匠”,更是社区的平安宣传员、邻里互助员和文明劝导员。邻里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在共建共享花园美景中迎刃而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创意点亮城市角落

做实文明城市的“底子”   

“蓝色的地面、棕色的木台阶、色彩缤纷的老幼活动室,没想到经过我们社区居民创意微改造,‘垃圾角’变成了这样!”家住江北区正大花园小区的居民徐巧英,现在经常到小区的新活动室走走看看。 

要换成一年前,徐巧英根本不会来这里,因为那时这还是一处“垃圾角”,破败的老房子周边堆放着一些破花盆、旧家具、泡沫箱等。其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不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角角落落,花坛内杂草丛生、转角堆着垃圾,甚至蟑螂老鼠横行,制约了老小区整体环境的改善。

舟孟社区里的“菜地”变身小花园

去年以来,一场“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在宁波全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悄然进行,并持续至今。通过微创意、微改造,居民自己动手、共建共享,令宁波的不少卫生死角、“城市伤疤”,变成了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 

在鄞州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有一条不足百米,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过道,挂起了八个信箱——有的装着照片,记录着社区故事:1996年7月,52弄11号装了社区第一扇电子防盗门……有的装着实物:用坏的血压计背后,是志愿者15年如一日免费为邻里量血压的温情…… 

在镇海区庄市街道庄市社区,洋衙弄里,以修车老行当为主题的墙绘和一旁的修车铺相映成趣;石弄堂拐角处,茶水房用来堆放柴火的空地被打造成花坛,发锈的门也挂上了各色饰品,充满童趣…… 

不搞“大动作”,不动“大手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巧用“绣花”功,“创意”点亮的不仅是城市角落,还有群众的幸福感,更大大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精神,激活了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的创意火花。 

如果说,创意扮靓了城市文明的“面子”,而一个个居民自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与文明创建中,更做实了一座城市文明的“底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