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航天人靠什么精神“上九天揽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丁长艳
2021-07-14 12:0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等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

今天的关键词是:探月精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着陆区域,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成功返回。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勉励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中国的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追逐伟大梦想,成就伟大事业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中国航天人对月球的“痴心”在“一克月土”的观摩中不断被激发。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一块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国家将其一分为二,一半向公众展示,一半用于科研。借助这一小块实际上只有黄豆大小的月壤,以地球化学专家欧阳自远为首的中国科学家进行研究,发表14篇相关研究文章,由此,中国开启了向太阳系星辰大海挺进的追梦历程。

199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研究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0年11月,在中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明确“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2001年,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论证;2004年1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并且我国制定规划的环绕探测、落月探测和采样返回探测(简称“绕、落、回”)三步走方针;2007年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千年夙愿,获得120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探明14种有用元素在全月球上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获取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11月,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降落月球虹湾地区,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它的备份星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人类的第一次探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专家曾感叹:“我们再也不能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中国探月蓝图谋划长远、精准落实,步子更大、迈得更稳,正是一步步追逐伟大梦想,在伟大事业征程中一步步迈进,一点点靠近,追月逐梦的华夏儿女才能成功上演“月宫取宝、月轨对接、太空投递”的探月追梦系列“连续剧”。

勇于探索攻坚,实现发展创新

嫦娥五号任务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画上圆满句号,我国首次成功实现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国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的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的星际探测任务等,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指出,国际上,无人“探月”经历了从月球近旁飞过探测、撞击月球探测、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自动返回等循序渐进的进阶阶段,我国首次探月跨越前两个阶段,直接采用绕月探测方式。例如,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是许多国家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来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同时,他强调:“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具有重要资源意义元素的分布,而美国只做了其中5种。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

协同攻坚合作,汇聚智慧火花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经过17年的攻坚努力,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我国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实现“六战六捷”的优异成绩。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包括港澳地区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

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人探月逐梦的协同足迹。其中,嫦娥五号的任务与探索最为复杂艰辛。嫦娥五号任务立项之初,曾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机构运动太多,环节也太多,每一个动作都是瓶颈式的风险点,一个环节不行,后面的都不行了。任务风险太大。”专家的意见让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的设计者们感到压力山大,因为,中国航天此前从未有过如此复杂的任务,要经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环节,环环相扣,任务繁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探月工程负责人、带领团队负责嫦娥五号轨道器研制的张玉花也有同样感受,她说:“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经历时间最长、研制最艰苦的航天器,“嫦娥五号探测器由4个部分组合而成,多器分工合作的状态造就了探测器在太空中不断分离组合、再分离再组合的变形过程,这在我国航天器中绝无仅有。”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也说:“航天是个系统工程,用万人一杆枪来形容毫不为过。”“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完成,一方面是由于工程立足于现有成熟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航天战线的科研人员具有敢打必胜、雷厉风行的作风。”

合作共赢发展,和平利用太空

在嫦娥五号任务实施中,我国与欧空局、阿根廷、纳米比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在嫦娥五号发射和返回阶段,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提供帮助,通过接收遥测信号对嫦娥五号实施追踪,并将相关数据传递给北京飞控中心,这些操作是由比利格团队主导完成的。作为提供技术支持的一线人员的比利格自豪地说:“我认为这次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做到过,完成此次任务就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以我要表示祝贺,我们也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

中国之所以能实现探月的跳跃式发展,也是人类探月合作共赢的结果。一直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主动开放部分资源,帮助搭载多国的科学仪器设备。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本,将被用于科学研究、公众知识宣传科普、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进行共享的三大用途,又将获得的宝贵原始探测数据向全世界开放,充分体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这为未来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共赢的中国方案。未来,中国行星探测将向着月球、火星乃至更遥远的深空迈进,“合作共赢”永远是中国航天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的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