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下半年地区经济工作六重点敲定:坚决守住区域性风险底线

澎湃新闻记者 丁蕾蕾
2015-07-31 16:13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加快大型国企改革和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防止社会风险在特定企业和特定地区集聚。 CFP 资料

下半年区域经济工作重点敲定。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刊发来自下属政策研究室的文章,披露了今年下半年地区经济工作的六项重点,分别是: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坚决守住区域性风险底线。

区域经济战略对中国意义重大。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三大战略的推进实施,要从中国崛起与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来理解。这并非转移产能,也不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的短期矛盾。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制约中国发展,中国需要这些战略来开拓向上发展的空间。

上述国家发改委的文章总结,今年上半年,中国地区经济运行呈现出“东部态势向好,中部整体平稳,西部稳中趋缓,东北持续减缓”的特征。这也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找到方向。

——在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方面,该文提到,要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地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研究制定新十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件;在西部地区再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工程,出台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制定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出台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东北地区经济放缓近年来已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当天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布的另一篇专门针对东北振兴的文章提及,积极支持东北地区重点开发开放功能区建设,加快大连金普新区建设,研究推动在东北地区其他符合条件的城市设立国家级新区等内容。

——在加快实施三大战略方面,该文提出,抓紧启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形成各方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局面。把握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主线,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核心任务,持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大市场建设。

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今年上半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2697个、资金147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和46.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三大战略今年开好局,布局一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从中远期看,不仅仅是投资带动,还将产生“消费效应”,进一步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收入。

于长江经济带的受益者安徽来说,这项战略的推进意义重大。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胡功杰分析,从短期而言,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投入进度等,发挥投资促进稳增长的作用。从长期来看,通过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物流方面的综合成本,可以在长江经济带内建立一些综合的战略平台,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可资印证的是,今年1-5月,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在打造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方面,上述国家发改委的文章提出,要统筹推进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临空(空港)经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各类特殊功能区建设,打造区域开发开放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方面,上述文章提出,完善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推进实施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

——在进一步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方面,上述文章提出,要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全国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和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推动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文章还特别提到,要“坚决守住区域性风险底线”,该文称,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确保经济风险不转化为社会风险。加快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防止社会风险在特定企业和特定地区集聚。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财力支持,支持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加快脱困。健全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出台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时坚持开展社会稳定评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