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光美采访录出版,听她如何熬过十年浩劫

澎湃新闻记者 赵振江 发自北京
2015-08-03 17:5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967年7月18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家里等着晚上即将召开的批斗会。王光美预感到这次在中南海召开的针对她和刘少奇的批斗非同一般,有可能是生离死别。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王光美只哽咽着说了一句“这回真要和你分别了”,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刘少奇帮妻子收拾东西。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两人静静地坐着,等待来人将他们带走。刘少奇平时不爱说笑,这回说了一句:“倒像是等着上花轿的样子。”

这句话让黄峥印象深刻。他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长期研究刘少奇。1983年11月,在参加刘少奇诞辰85周年活动时,黄峥开始与王光美有所接触。此后20多年间,黄峥多次拜访王光美,听她讲述过往的经历,因此有了《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这本书,此书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年轻时的王光美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在8月2日的新书发布会上,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女儿刘亭回忆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情景,“一个是我母亲被抓到清华大学批斗的时候见到很多个中央政治局委员在陪斗”。刘亭印象中的母亲是冷静与坚强的,尤其是公开的三审,“母亲应答审问很有条理性。”

“你说她有没有和我爸爸离别的痛苦,她肯定有过,她有一次拿着一个安眠药冲我爸爸晃,我爸爸说‘不能自己做决定’。”刘亭回忆,她问母亲,“你在监狱里受这么多苦,最后关了12年,怎么就没有一次想到过要自杀?”王光美回答:“我跟你爸爸摇过一次(安眠药),你爸爸说‘不能自己做决定’,就再也不想了。”

刘亭说:“你是学理工科的脑子,所以比较直,爸爸不让你做就再也不想了。”王光美回答:“你爸爸说得对。”

母亲尽管坚强,但也有脆弱的时候。刘亭回忆,母亲哭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进监狱前,要把当时才6岁的妹妹小小送到赵阿姨家。“当时母亲跟我爸爸说,想把小小带到监狱去。还说小萝卜头都能在监狱里。我爸爸说那个是在监狱里生的,你托给赵阿姨吧。”赵阿姨是家里的保姆,刘亭说,母亲王光美当时是这样跟赵阿姨说的:无论如何你得想办法把我小女儿带走,就说是你的女儿,再也别提是我们家的孩子。“那是她哭得最厉害的时候。因为她预感到家庭要支离破碎了。”

临批判前的那一幕让王光美印象深刻,也是她活下去的动力之一。1967年7月18日造反派进来后,大声命令王光美先跟他们走。王光美连忙站起来,刘少奇也站起身,上来握住王光美的手。“我们四目相对,充满关切。这时少奇轻轻对我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在批斗的同时,专案组抄了刘少奇的家。批斗会结束后,王光美被带到后院,少奇被带到前院。两人被分别关押,互相见不到面,也不准与子女见面。从此,两人完全失去自由,近在咫尺却见不到面。当天分别时刘少奇说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就成了他对王光美说的最后一句话。

王光美被批斗。

《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一书披露,关押中的王光美被勒令干杂活儿,有一段时间被要求背砖头——把砖头装在筐里,从这院背到那院,从那院背到这院。有时王光美实在背不动,就站着将砖筐靠在墙上,托一托力。有一次一个看守的战士小张,见王光美背得吃力,冲王大声说:“你背不动不会少背一点吗!”王光美回忆,“其实他是同情我,要我少背一点。后来在往筐里装砖时,我就真的少放了一点。可没多久,就见不到这个战士了,听说因为这件事被调走了。”

1967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押送秦城监狱,监号是67130,被关在二层楼的一间单人牢房,牢门是铁的,门上有监视的窗口。牢房内有一个小厕所。最令王光美不习惯的是厕所门上也有监视窗口。“上厕所受监视,这是最让人感到受辱的事。”

王光美在书中回忆,牢门的下方还有一个小窗户,开饭时就打开这个小窗,把碗递出去,外面给装上饭菜后再拿进来吃。一般就是窝头、玉米面或小米稀饭加白菜、萝卜。“可气的是给的饭菜没谱,有时很少,吃不饱;有时又特多,吃不完还不行。”王光美在书中介绍,平时每天就是在床上干坐着,还必须脸朝门口,不准躺下,不准靠墙,规定“四不靠”,就是人的四周都不能挨着东西。

“有时我坐着没事,就捻头发玩,消磨时光。有次被哨兵从门外看见了,马上喊:‘你手上是什么东西?’”12年的铁窗生活,要每天面对这个铁门,让王光美后来一直不喜欢防盗门。

她在书中回忆,刚开始的半年,牢房不放风,也不给报纸看,外面情况什么都不清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后来有所改善,开始让犯人放风、看报纸。放风是一个人一个人轮流放,一个人回到牢房,再让另一个人出去,互相之间不照面。报纸就是一份《人民日报》,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传着看。从这个房间传到那个房间之前,监管人员都要仔细察看,检查上面有没有写字、扎眼或者做记号等各种小动作。

十二年的牢狱生涯,有几件值得王光美高兴的事情,一是中间有一段时间让她出牢房打扫卫生,因为“可以趁机活动活动身体”。

另一件让她高兴的事情是有一阵子忽然让她洗床单。有时一天洗十几床,而且不管多冷都是用凉水洗。给王光美洗床单用的木盆很大,厕所的小门进不去,洗的时候只好用一个小盆在厕所里接水,一点一点地舀到大盆里,洗好了再一点一点地倒回去,来回折腾。“尽管洗床单很累,我还是高兴,总比老在床上坐着好,可以利用出门晒床单的机会活动一下,等于延长了放风时间。”

“她是想让我们理解,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文革’后,我母亲出狱以后,对所有人都是很谅解的态度,很宽厚的态度,帮助过不少这些家庭。” 刘亭说,所有人对此都不理解。“直到今天,我们有时候聚会,大家在一块儿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跟我们提,你妈妈干嘛是这种态度?但是我觉得,她是很清楚的,实际上刚出狱几个月她就帮助过很多家庭,是她亲手接他们出狱的。”

“我觉得,她是想让我们理解,‘文革’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它让人性的恶这一方面展现出来了。她希望大家要懂得宽容,要懂得展望未来,不要让这种悲剧重演。”

“文革”后,王光美担任社会科学院的外事局的局长,后来又在政协工作,刘亭说,“好多人都跟我讲,他们最苦的时候受到我妈妈的鼓励。”

曾和王光美有过工作接触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金日光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王光美挨斗,但是从来不说一些怨气的话,“她绝对不说刘少奇同志怎么挨斗,自己怎么挨斗。”

除了“文革”以外,《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时间跨度大,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上世纪40-80年代是该书讲述的重点。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刘国辉介绍,该书涉及人物众多,以刘少奇为中心,同时还涉及到大批党和国家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宋庆龄、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乃至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形象在回忆中都有展现。

此外,北平解放、开国伊始、斯大林逝世、中共八大、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庐山会议、三年困难时期、包产到户、北戴河会议、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党史国史研究者以及广大普通读者关注的重要事件,王光美都有详细的回忆和解说。

《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