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消防应急处置有漏洞 安全管理水平薄弱

2021-07-16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程程

中国安全生产

传达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关注安全生产热点问题,反映基层安全生产真实情况,探讨安全生产理论实践,交流国内外安监工作和企业安全管理经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新技术、新装备,传播安全文化。

“哇呜…哇呜…哇呜……”现场消防警报声响起,两名身着黄色重型防化服的企业员工一路狂奔,紧急前往事发罐区进行工艺处置,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员工迅速打开水炮对准A号液氨球罐,用水冷却容器。大约五分钟后,消防车赶到现场,继续向A号液氨球罐射水灭火。一场“真刀实枪”模拟液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的消防应急演练在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洋实业)上演。

7月6日,应急管理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第六组进驻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进行检查,发现西洋实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不少漏洞,立即督促企业要不断深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西洋实业是一家集复合肥、复混肥、磷酸、硫酸等为一体的综合民营企业,目前处于停产整顿状态。企业为消除液氨储罐区事故隐患,于2020年底重新选址新建了2座2000m⊃3;的液氨球罐,涉及一级重大危险源。

企业专职消防队进行液氨球罐泄漏灭火应急演练

消防专家在演练现场指出:企业专职消防队和部分企业员工在应急处置液氨泄漏失火拉练时未穿全封闭重型防化服和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由于氨气属于有毒气体,对眼、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因此应急处置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才能进入现场。企业专职消防队的错误做法会直接导致自身的皮肤和呼吸道灼伤。

企业员工向专家解释道:“他们(指消防队员)并不知道是氨气泄漏事故,可能以为是一般的火灾事故。”

“这里就是氨气站,这怎么可能不知情,显然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消防车也停错了位置,应当位于液氨罐体的上风处,说明你们缺乏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应急处置能力太弱了。” 专家立刻反驳回应。

消防专家现场检查罐区周围的消防泵,发现无法打开射水

消防专家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企业的液氨球罐区消防验收尚在办理中、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筑消防设施月检维保记录不全、流于形式。在抽查消防控制室、液氨球罐区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和液氨储罐喷淋设施时,专家列出了隐患清单:三个手动报警按钮故障、液氨罐体喷淋管道上的一法兰盘损坏,喷淋管道漏水;液氨罐区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存有缝隙,未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位于罐区西侧的消防水炮阀门锈蚀严重,专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将其打开,不能快速正常使用,形同摆设……

安全生产专家检查发现,作业证编号为DH-2021-02的特级动火安全作业证,发现其在完工验收一栏无人签字确认。动火时间显示自2021年1月18日8时32分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可燃气体检测。2021年1月18日的10时35分和12时31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可燃气体检测。然而从当天12时31分直到16时结束作业都没有再进行可燃气体检测。

企业员工解释:“这项特殊动火作业是对氨站冰机进行焊接气割作业,从17日至19日三天均在对该处进行施工作业,作业证编号DH-2021-02为18日开据的作业票,因作业未完成,所以未进行完工验收,19日检修完成后方进行了完工验收。”

安全生产专家(左二)查阅动火作业票

专家指出,特殊动火作业有效期不超过8小时,每次作业完毕,用火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

“何某、吴某、李某这三位的安全合格证呢?”

“陈某怎么既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又是安全员?”

“你公司有多少名员工,专职安全员按比例配置应该是多少?”

听到安全生产专家的一连串发问,在场企业员工有些手足无措。据记者了解,何某等三位安全员尚未取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公司有约1000名员工,配备的专职安全员比例低于员工总数的2%。抽查还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和修改均没有受控管理的过程信息,也没有受控管理的相关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规范。

督导核查组成员(左)与安全生产专家(中)检查仪表

安全生产专家检查液氨装卸鹤管

最后,安全生产专家来到中控室检查企业DCS系统,发现存在部分报警信号被强制置值(Set)、氨罐两台液位计液位偏差较大以及部分仪表报断线故障(TRA),但管理人员未进行原因查实及记录。

督导核查组专家们检查企业氨站中控室

督导核查组组长魏利军在反馈会上表示,出现上述隐患和问题主要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消防器材设施、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应急处置训练;通过建立运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水平提高。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督促企业对核查出的问题隐患尽快落实整改措施,并对企业整改完成情况进行确认,督促其举一反三、自查自改。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杂志 记者:程程

延伸阅读

·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安全管理不到位 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总经理长期不在企业 责任制难落实·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负责人合格证过期 承诺公告复制粘贴

原标题:《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消防应急处置有漏洞 安全管理水平薄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