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新发布!河北雄安新区安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

2021-07-16 1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一项历史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安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雄安新区安新组团建设和管理、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等的法定依据。

点击此处,下载河北雄安新区安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全文)。

 

河北雄安新区安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包含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蓝绿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公共服务与住房保障、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安全体系、全生命周期开发与管理、规划实施等11章内容。

总体要求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大张庄排干渠,东界及南界至新安北堤,西至起步区边界,规划范围约 23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 8 平方公里。

安新组团作为五个外围组团之一,与起步区共同形成新区的中期发展区,构建功能完善、生态绿色的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上位规划,科学确定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发展规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把安新组团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水城、休闲旅游名城、创意产业新城。

· 建设目标

到 2022 年,公共服务设施和骨干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全面推进,旧城风貌及人居品质大幅提升,重要产业功能节点建设有序推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建立,组团发展框架初步形成。

到 2025 年,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初显集聚, 城淀相融、蓝绿交织的城市风貌特色初步显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覆盖加强。

到 2035 年,现代服务业和高端高新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特色明显,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实现减量发展,全面建成以城淀相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为特色的宜居城区。

· 发展规模

安新组团规划人口规模约 10 万人。

地上总建设规模控制在 860 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功能约350 万平方米;就业功能约 383 万平方米;支撑保障功能约 109万平方米;预留功能约 18  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利用规模控制在150 万平方米以下。

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灵动自然的中华传统理念,构建蓝绿交织、城淀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落实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相对集中要求,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坚持节约集约、综合利用、预留弹性,加强土地空间管控,提高使用效率。

· 生态空间结构

顺应自然、随形就势,依托湿地、淀泊、绿廊、水系,构建以“双环水、三绿带”为骨架,环古城生态带、环城林带、河湾生态廊道、湿地淀湾为网络的生态空间结构,恢复安新古城“三面临淀”历史城淀格局,形成“蓝绿交织、淀显城隐、城景应和” 的生态空间景观。通过组团内部带状绿地、滨水绿地与点状城市公园绿地,串联城市景观绿带,形成联通的生态系统。

· 城市空间结构

尊重安新历史空间格局,科学利用现状条件,改造提升旧城空间环境,构建“一核两翼”、“双环三带”、“三片多心”的空间结构。

· 土地利用

规划生态功能用地 1419.63 公顷,包括风景游憩绿地、防护绿地、林地和水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800.48 公顷;规划区域交通用地 54.59 公顷,包括公路和港口码头。

蓝绿空间

尊重自然本底,构建生态网络,凸显地域环境特色,营造“鸟进人退、淀显城隐、城淀相融”的蓝绿空间格局和诗画意境,展现“一湖三带连淀泊、苇田荷叶串湖洲”的安新烟波画卷,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家园。

历史文化保护

挖掘安新的中华文化基因,保护弘扬“古城文化、红色文化、水乡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等中华优秀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全面传承与复兴传统文化。依托安新古城现有格局,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历史人文景观,重塑历史与生态环境。

城市设计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突出淀显城隐、城淀融合的城市特色, 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公共服务与住房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科学合理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全龄友好的无障碍环境,形成层级合理、生活便利、智能共享的城市生活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共享均好,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合理安排居住功能,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基本实现职住均衡,增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

交通体系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及各类交通枢纽场站,倡导“公交+自行车+步行”的绿色出行模式,全面实施无障碍环境设计,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交通运营服务智能化,构建安新组团便捷、安全、绿色、智能、高效交通体系。

市政基础设施

落实安全、绿色、智能、创新要求,全面建设节水城市、海绵城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保障清洁能源供应,超前布置智能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系统, 减少“邻避”效应,为安新组团发展提供支撑。

城市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高标准建设排涝、消防、抗震、人民防抗、应急避难、公共安全等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测预防、抢险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全过程综合防范能力,把安新组团建设成为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区。

全生命周期开发与管理

合理划定管理单元,统筹生态保护和城市开发建设,建立全域覆盖、差异管控、逐级落实的安新组团规划管控体系;建立产权明晰、配置有效、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机制;坚持数字城市和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规划数字化管控。

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划管理,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强化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动态维护规划,推动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本文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