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希望之星”背后的男人,是个300年前的时髦精

2021-07-21 10: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冰川 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冰川。

凡尔赛的烟花又盛开了。

在法兰西举国欢腾迎来国庆的时候,三百多年前的凡尔赛宫也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盛宴。灯火通明的镜厅里,舞曲悠扬地飘荡着。众人中央,一个身形娇小、足踏红底高跟鞋的身影伴着节奏缓缓转过来……

凡尔赛宫的舞会,1855年Victor·Joseph·Chavet绘

他便是今晚舞会的发起者,几百名王公贵族皆受他之邀来赴这场已连办三天的舞会。这个穿着高跟鞋跳舞的男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是个狂热的芭蕾舞爱好者,他一共担任过26部芭蕾舞剧的男主角。许多当代艺术大师,如卢利、莫里哀等都曾受到他的礼聘,专门为他负责芭蕾舞的创作和演出。

这次,我们不谈名震欧洲的“太阳王”如何立下赫赫战功,而是一起来看看这位战争狂人如何化身为时尚鼻祖,引领了那些影响至今的时尚元素。

路易十四画像,克劳德·勒费弗尔绘,凡尔赛宫藏。

1

红色高跟鞋

21世纪的社会,高跟鞋一直被视为彰显女性气质的首选时尚单品。麦当娜曾说,“给我一双高跟鞋,我能征服全世界。”

她一定不知道,在几个世纪前,就有个叫路易十四的男人踩着高跟鞋站在了世界的顶峰。

法国亚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1659~1743年)所绘路易十四画像。在今天,如果有男人像路易十四一样穿着丝袜、高跟鞋上街,一定会被当作异类。但在17世纪,这样的打扮是贵族男士的流行装扮。

为了能让自己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路易十四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可谓煞费苦心。从头发丝到脚后跟,他都必须是人群中最闪耀的那一个。

然而这位呼风唤雨的铁腕人物,在成为“太阳”的路上遇到了一个难以启齿的阻碍——身高不足一米六。

1667年,夏尔·勒布伦绘。

一直以来,路易十四都竭力打造着自己在法兰西人民心中高大威猛的形象,若是被民众知道他们威风凛凛的国王其实是个“小矮子”,太阳王的滤镜将荡然无存。身高的短板让路易黯然神伤,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机智的办法——穿高跟鞋。

法国十七世纪贵族男鞋,藏于Bata鞋履博物馆

这双红底高跟鞋就是他老人家独门秘创的时尚单品。从款式设计到配色纹饰,其上的元素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广泛使用着。

Nicolas de Lagillierre所画路易十四及其家人。右二为路易十四,红底高跟鞋再次出镜。

17世纪的法国,贵族出门都会乘坐专门的交通工具,根本不需要考虑鞋子的磨损,所以大多数男鞋都是用织锦或者丝绸制成。路易十四的高跟鞋则更加奢华,他的鞋上往往会镶嵌宝石以及镀金的纽扣,再辅以锦缎、蕾丝配饰。

路易十四的鞋上镶嵌着钻石纽扣、系着 “风车带”鞋带,有着亮色鞋舌和深红色高跟

而在他的鞋上频繁出现的蝴蝶结也与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

Jollain, Nicolas-René 绘。

关于欧洲蝴蝶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它来自路易十四对奥地利哈布斯堡发起的“帕拉提内特之战“。当时,奥地利士兵的脖子上都佩戴着作为标志的白布围巾,他们认为这种标志能够唤起士兵的战斗意识。

1663年11月11日,路易十四在卢浮宫接见瑞士大使,路易十四鞋上的红色蝴蝶结十分抢眼。

喜爱标新立异的路易十四对奥军这种装饰大为赞赏,便如法炮制了一条。后来,他又在这种装饰上增加了刺绣花边,这便是蝴蝶结的雏形。

蓬帕杜夫人,1758年,弗朗索瓦·布歇画 / 到了蓬帕杜夫人的时代,蝴蝶结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装饰品。

经过路易十四的推动,蝴蝶结和高跟鞋的潮流很快风靡了法国贵族社会,接着还席卷了整个欧洲。高跟鞋成了贵族男子身份的象征,其中红底高跟鞋更是代表着国王的荣宠,只有地位极其尊贵之人才能拥有。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脚上也穿了一双精致的红底高跟鞋

几百年前,贵族们为了得到一双红底高跟鞋而绞尽脑汁争宠媚君;几百年后,这个时尚单品又让无数的女性爱恨交加,为它痴狂。

带火了高跟鞋,时尚教主就止步于此了吗?当然不是。为了弥补海拔的不足,路易不仅在足底费尽了心思,头顶“增高”也被他下足功夫,而且接下来要提及的这项发明,还巧妙地解除了法王心中另一个痛楚……

2

蓬松的卷发

时光回溯,年轻时的路易也是一枚妥妥的美少年。

路易十四画像,1648年Henri Testelin绘。他曾有一头漂亮的金黄卷发,和童话故事中所有年轻帅气的王子一样,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

可是成为王者的路注定坎坷,美少年也敌不过岁月的摧残,家族遗传的霉运最终降临在了他头上——他谢顶了。

失去华丽长发的国王就像失去了鬓毛的狮子,即使身份再尊贵,私底下也难免会被民众嘲笑,路易十四岂能容忍?

路易十四亲政时期画像,夏尔·勒布伦绘,约1662年 / 画上的路易头发浓密,英姿勃勃。

为了重回发量巅峰,他在他父亲身上找到了灵感,那就是戴假发套。

据记载,路易十四一生中戴过的假发约有1000顶,他喜欢和发型师研究假发的各种造型,因为假发套不仅能掩盖秃头的事实,还能在视觉上拉长身高。

他的父亲路易十三曾用假发来遮挡伤口,而路易十四则将假发引入了时尚领域,让这一传统发扬光大,造福了不少饱受脱发困扰的人。

这个起源于古埃及的发明深得路易十四的心,他为此雇佣了48名御用假发技师,让他们制作了45种之多的假发套。其中按用途将假发分为早晨用的、祭祀用的、午餐用的和晚餐用的等等,一天之内,他还会举行多次换发仪式!

总而言之,这些高耸且蓬松多变的假发,能让他的君王气质显露无遗。

1697年Antoine Dieu所画勃艮第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婚礼。画中实际身高不足一米六的路易十四在众人中间竟然显得高大无比。

在国王的率先垂范下,贵族们纷纷戴上了假发套。假发的时尚性和实用性,也很快让法国普通民众爱上了它。

此前因宗教传统和历史原因,假发一直被一些人视为魔鬼的假面具而没有受到广泛认可,路易十四之后,社会彻底改变了对假发的刻板印象。

至上而下的追捧让假发的成本水涨船高。在英国,普通假发要价25先令,约等于普通伦敦市民1个礼拜的薪水。而一顶精制的假发则要价800先令。在这种风气里,假发也成了炫富的手段。

法庭上法官戴假发的传统也从那时开始,假发不仅代表了财富,更成为了王权、公正、权威的象征。

解决完头发和身高问题,法王依然没有停止他追求时尚的脚步,那些绚丽夺目的衣服,是他下一个目标。

3

"我的衣服必须是最贵的"

路易十四所推崇的“巴洛克”风格服饰,不仅是17世纪法国男装的主流风格,也奠定了近代欧洲男装的基本款型。

欧洲人在服饰样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突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服装式样,形成了生动活泼、富丽堂皇、气势磅礴的“巴洛克风格”。

他的衣服皆用锦缎和天鹅绒制成,用金线绣好繁复的花纹后,还要再用绸缎、蝴蝶结和蕾丝进行装饰。

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宫廷流行着一种名为“究斯特科尔”的男式上衣。这种上衣源于骑兵的大衣,后经过加工和贵族化升级为王公贵族的礼服,成为今天男士礼服的原型。

上衣通常解开不扣,露出里面精致的丝绸或亚麻衬衫。衬衫的蕾丝领子系于胸前,形成像领带一样的胸片。

图为究斯柯尔特上衣全套,衣身长度可达膝盖位置。

路易十四不仅对自己衣服的要求极高,还命令凡尔赛的所有贵族都和他一样精致。他要求贵族们为一天中的每件事情都准备不同的衣服,在不同的场合也必须穿不同的衣服,他将这规定为礼仪,违者罚款。

为了服装,贵族们几乎花光了钱财,有的还向国王借款背上了累累债务。

服饰的华丽已然能让路易十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他想要炫耀的心。他对美的追求不计成本,那些热爱珠宝的王妃公主们若看一眼路易十四的珍宝库,怕是会自惭形秽。

4

" 我的钻石一定是最大的"

对钻石情有独的路易十四,经常在衣服上镶嵌各种钻石。据说他童年时曾为自己制作了一件钻石礼服,礼服每颗纽扣都是钻石,帽子、剑柄,甚至吊袜上都统统配上了钻石。当时的人说,穿上这件衣服路易十四“仿佛被笼罩在光芒中”。

王太子时代的路易十四,菲利普·德·尚帕涅画

除了将钻石穿戴在身,路易还收藏了许多与众不同的钻石。

太阳王红色雄鹰胸针,现藏于卢浮宫。它的主石是一颗深红色心形切割的石榴石,展开的翅膀和尾翼镶嵌着38颗红宝石。翅膀的金属结构,羽毛根根分离,工艺极其精细。鹰的尾部坠着一颗珍珠,平衡了鹰的霸气。

在路易十四之前,珍珠才是贵族最看重的珠宝,钻石在贵族们心中的地位远不如珍珠。然而路易却看到了钻石的独特魅力: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种光芒,正是他一直想拥有的东西。

这件带有路易十四雕像的装饰品,正面镶嵌着钻石,背面是珐琅,虽然曾经遗失,但在30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它的原貌,后来被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收藏,2009年被卢浮宫收购。

路易十四的众多宝石藏品都和他本人一样富有传奇色彩。这颗取名The Grand Sapphire的蓝宝石是法国皇冠上第三大宝石,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蓝宝石。它的蓝清澈透明,是太阳王所有宝石中最奇异的一颗。

格朗蓝宝石重达135.8克拉,它的菱形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斜棱柱长3厘米,方形截面2厘米乘2厘米,具有显着的几何特征。这颗大蓝宝石是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据记载,路易十四从未佩戴过这颗大蓝宝石,而是让宫廷珠宝师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宝箱,将宝石藏于箱中,每当有皇室贵客来访时,就会开箱和宾客共赏。

法国王室放置珠宝的宝石箱,现藏于卢浮宫

与格朗蓝宝石一同放在宝箱里展览的,还有另一颗名为Tavernier的蓝钻。那颗巨大无比的蓝宝石后来被切割成67.125克拉镶嵌在黄金底座之上,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厄运之钻——“法兰西之蓝”。

据说法兰西之蓝的“明亮的光泽使每个见过的人过目难忘。“之后,这颗钻石被赠给了法国末代王后玛丽,可惜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盗,再次发现时已经重新切割,瘦身变成了45克拉。(图为Evalyn Walsh Mclean佩戴着希望之星)

法兰西之蓝波折的命运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它离奇的故事让人对它又向往又害怕。遗失二十多年以后,它在19世纪初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并改名为“希望之星”。

《泰坦尼克号》电影中出现的这颗钻石就是希望之星

除了大名鼎鼎的格朗蓝宝石和法兰西之蓝,路易十四还收藏了一颗世界著名的钻石——桑西钻石。这颗钻石历史悠久,和大多数知名钻石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往事。几经波折,它最终还是回到了法兰西的怀抱。

桑西钻石(Sancy Diamond)重55.23克拉,现藏于卢浮宫。这颗钻石在大革命中流落民间,辗转俄罗斯王子、印度富商之手,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最终还是回到了法国。

在购买钻石的同时,路易十四还收集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他把从世界各地买来的艺术品全都存放在卢浮宫中,法国王室艺术藏品的数量由此剧增。

卢浮宫能成为今日的四大美术馆之一,离不开路易十四。

“世人皆知,法国长于战术,但只需环顾四周,望一眼这金碧辉煌的地方,你便会知道不久之后,改变世界的将会是我们的布商和裁缝,世人将推崇我们的时装品位,因为它代表着美丽、优雅、精致与风度,世界一流。”——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站在凡尔赛宫规划图前,他胸中的宏图伟略在一步步实施着

这个集政治军事家和时尚达人两个属性于一身的男人,不仅用他奢华的生活理念缔造了法国式的浪漫优雅,而且开创了欧洲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华美。

小编 | 冰川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原标题:《“希望之星”背后的男人,是个300年前的时髦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