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叫魂案:谁剪了我的辫子

何志明
2015-10-26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除肉身外,人还有魂魄。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这种说法认为,人的魂魄与肉身合二为一,魂魄一旦离开身体,人即会有性命之忧。而且,还有一类江湖术士,他们剪取人的发辫并以此摄取其魂魄(即叫魂),而失去魂魄的肉身则逐渐萎靡不振,最终死亡。因此,一旦发生剪辫事件,民间必将出现叫魂恐慌。

光绪二年(1876年)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一场剪辫事件,非但引起了社会恐慌,甚至还牵出了一场隐身幕后的政治风波。

三人成虎:叫魂恐慌的蔓延

当时南京城正南门有一座桥,名为长干桥,因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战火破坏,加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交通顺畅,1875年,官府特地雇佣石匠对其进行维修。但在桥梁即将合拢之际,南京城内突然流传着一个谣言,称石匠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固,将搜集人的魂魄来顶住桥墩,以防止坍塌,而被摄去魂魄的人则性命难保。

南京沦陷后,日本摄制并制作的中华门(即南京城正南门)明信片,那时长干桥叫中华桥。

1876年4月4日,《申报》注意到了此事,并以《剪辫子》为题对其进行了报道,称南京城内此段时间发生了怪事,郊外一名十三四岁的孩子发辫突然被剪,但幸亏他提前有预防,将发辫“扣在腰带上”,故“辫虽剪,未被取去”。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发辫不被损伤,南京城内百姓外出纷纷把辫子“放置胸前,以防不测”。对于偷剪的辫子将做何用,则众说纷纭。要么是发辫被石匠拿去放在桥墩上,借此作法将发辫所有者的魂魄摄来,用以顶住桥梁;要么就是有其他旁门左道的人趁此修桥之机“剪辫做别用”。

紧接着,关于剪辫的说法也更加玄乎。《申报》4月14日报道,目击者称,当时“一阵风中若有一团黑影吹至面前,不觉毛发森树,风过处辫即失去或二五寸或八九寸不等”。甚至有人称还抓住了剪辫的元凶——纸人。据报道,有一家住新街口某人,出门后不久即发现有一阵阴风吹来,于是急忙用污秽之物迎风投掷,竟不料打落一个纸人。这个纸人长一尺二寸,手持小剪或持小刀。诸如此类的传言,使金陵城内人人自危。

捉拿剪辫者:政府、百姓如何应对?

南京城内出现的叫魂恐慌也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为了查明真相,特地将负责此事施工的石匠传唤到官府问话,经过地方官的再三诘问,石匠坚称最近出现的剪辫案件“实非伊等所为”,无奈之下只得将石匠释放。但从整个事态发展情况来看,地方官府基本是处于缺位状态。他们这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从5月底苏州发生的一次剪辫案可以看出来。

据5月1日《申报》报道,苏州府总捕头有一年仅十三四岁的弟弟,4月28日在衙署读书,他突然觉得有一阵阴风从背后吹来,令他不禁“毛发森竖”,阴风过后竟发现自己的辫子“亦短去数寸”。公安局长的弟弟被“叫魂”了,这还了得!苏州官方迅速组织力量对苏州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并“严密访查所有客栈小庽,俱令编立循环名簿,按日至公署更换,以便考核”。同时要求相关责任人“各带干役按本营地方巡察”,务必抓住剪辫者。

地方官这种态度引起了舆论的强烈不满。《申报》当即发出质问:“何民间之辫轻如鸿毛,官场之辫重如泰山也?”苏州官方无视事态的严重性,听任谣言散布,民间更是人心惶惶。8月份苏州出现纸人剪辫谣言后,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集体恐慌,他们神经过敏达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夜间偶有声响,一呼百应,鸣锣放炮,彻夜达旦”。

既然地方官迟迟无法破获剪辫案,民众就自发行动起来,防止自己的辫子被剪。他们的办法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在黄纸上写“哇喃咱咤吽”五字放在帽里以破剪辫术;有的开出了辟邪的处方:“先用白烧酒喷,再用干雄黄擦,再用罗罗藤、生大蒜捣汁敷……,再用防风、金银花、滑石、雄黄各七分煎服。”当然,这是消极防御。不少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以抓获剪辫者。在扬州,当地居民抓住了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发现其腰间“有小剪刀三把,行李中搜出大小辫共二十七条”,在认定其确为剪辫者后,直接认为“官办不如民办之速”,“遂坑之”,即将其活埋。一时之间,各地因剪辫而引发的命案不断,甚至出现将矛头转向当地教会与传教士的趋势。

剪辫引发涉外风波:传教士惹了谁?

实际上,早在剪辫恐慌发生之初,民间就有此事乃当地传教士所为的传言。一时之间,民众对于传教士及其教堂多了一层戒备与警惕。

例如当时一些人在黄纸上书写“哇喃咱咤吽”五字,并将其贴于帽内,以防止被摄魂。据说这个秘方大有来头,乃“自东海流入中华”,民众见其关涉海外,便推测剪辫可能是当地传教士干的。但同时有人指出其破绽,称这个秘方出自东海,而洋人基本都由西海而来,应与教会没有多大关系,于是“群疑乃释”。尽管众人的疑虑一时被打消,但这对教会来说,却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此时的外国传教士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设法打消民间对自己的怀疑,他们积极为自己辩诬。7月,在西方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登载了《辟邪说》一文,文中对剪辫叫魂波及传教士的潜在危险进行了描述,并不无忧虑地指出,剪辫摄魂乃传教士所为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论”,这种传言或许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若存在其他政治背景,即以洋人为攻击目标,则定将“酿成巨祸”。

在无锡等地发生剪辫事件后,人们很快发现,这些辫子被剪者居然无一是教民。于是坊间又传出一种说法,即用白灰把十字划在街道上,可以破除剪辫妖术,于是大街小巷顿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十字。这引起了教堂方面的强烈抗议,官府只好出面将这些画在街道上的十字洗刷干净,并警告民众“倘敢再违,定干究办”。地方官这种做法直接给民众造成有意袒护教堂的印象,使民教矛盾更为尖锐。很快,因为剪辫问题在皖南引发了著名的建平教案。

清末在中国的传教士

南京的剪辫谣言发生后,迅速向周围地区蔓延。在皖南建平等地,流传着“恶鬼拿着剪刀飞驰天空,专剪行人发辫”的说法,以致人心惶惶。某日,乡民们捉住了一个剪辫人,并将其扭送官府,一经审问,此人便称自己是天主教堂指使,如此一来,地方官便投鼠忌器,不敢深究,便将其释放,这无疑使民间对教堂的强烈怀疑进一步加深。

7月初,建平县乡民阮光福的辫子被偷剪,他在与人谈天时称此事定为教堂所为,但这话刚好被路过的传教士杨琴锡听到,双方就此发生争执。当晚,杨带领教堂一干人等将阮抓走并予以监禁。此事一出,乡民们长期以来对教堂方面郁结的愤恨情绪顿时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7月13日,在当地士绅的指挥下,七八百名手持刀枪的村民将教堂团团包围,杀死其中的传教士,并将教堂付之一炬。建平教案在皖南地区迅速引起连锁反应,皖南宣城、宁国、广德等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捣毁当地的教堂,并杀死了一些传教士。这一连串的事件,史称“皖南教案”。一个普通的民间谣言,就这样升级成了涉外事件。

“谋了天下做圣人”:剪辫真相大白

剪辫风波引发教案后,西方相关国家驻华外交官员纷纷向清廷进行严正交涉,要求尽快惩办凶手,并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因此,清廷颁发严旨,要求江南地方官员迅速查明事件真相,澄清谣言。为免引起进一步的涉外事件,清廷还特别提醒:“其有牵涉教堂之事,犹需妥为剖晰,毋致因疑生事”。很快,朝廷的圣旨下达到两江总督府。

此时两江总督为林则徐之婿、晚清著名洋务官员沈葆桢。相对于其他一些思想僵化的同僚,沈颇为开明。他从来就不信什么剪辫摄魂之说,在接到朝廷下发的文书后,沈葆桢迅速展开了行动。经过严密追查,并根据一些剪辫嫌疑人的供词,发现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秘密宗教组织——白莲教。

沈葆桢

为了迅速破获此次叫魂案,消除民众对教会的怀疑,1876年9月4日,沈葆桢在《申报》上刊登告示称,最近由匪徒散步妖言,称能用纸人剪辫,若抓获相关嫌疑人,“查有实据”,且有口供者,“照例严办”,但警告民众不得妄行殴打嫌疑人,“甚至疑及教堂”,以免“酿成巨祸”,并指出此事“系白莲教党羽”所为,“与教堂无涉”,因此若发现剪辫纸人,且有实据后“无论平民教民,均应听地方官拿办,不得捕风捉影,遂行滋扰”。在两江总督的严厉催促及民众的积极配合下,一些剪辫嫌疑人陆续被捉拿归案。经过审讯,此次叫魂案件背后隐藏的一桩政治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1876年,中国不少地方遭受大旱,各地饥民流离失所,江南地区亦同样如此。长期活动于该地区的白莲教决定联合哥老会乘机举兵反清。为了制造恐慌局面并进一步引导民众将矛头对准教会,扰乱基层秩序,并借此举兵占领江南,掐断清廷的财路,他们经过精心谋划,制造了此次剪辫叫魂恐慌。

1875-1878年,中国华北发生了一场罕见旱灾,史称“丁戊奇荒”,图为时人所作劝人赈灾的宣传画。

在江东,朝廷捉住了两个剪辫者,其中有一名为游方僧,叫方普志,湖北人。审讯者询问其剪辫用途后,他称是其师父准备起兵反抗朝廷,制作了多个木人,但须“得生人发辫数万条”才能木人“祭活”,这些木人一旦被激活,“枪炮皆不能入”。但当问及他师父的踪迹时,他称不知其师父在何处,但他们都系奉九华山师父之命在各地作法(即剪辫),他们师徒二人一年往返两次,“凡事必请命而行”。可见,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行为。

无奈之下,官府立即提审另外一人。此人在押解到朝堂之上时面色如常,故作镇定,并称“汝杀我必有大祸”。官府当即决定对其施加刑罚,但发现他“全然不觉痛楚”,经检查后发现他身上贴有膏药,立马将其揭去再次施刑。这次他实在难以忍受,只好招供,称二三月间,有一个人来到该地,雇佣一些人剪辫,“每剪获一辫付洋一元,得一衣角付洋三元”,不少“本地愚民被诱入伙”。他们口中还念动咒语:“今天教你归山去,你们在我家下做阴兵有好处,你们快快转凡人,如今想我救你命,万万不能早超生,我们今天谋天下,谋了天下做圣人……”因此,在此人的蛊惑下,他便操起了剪辫这个行当。

另外一个剪辫嫌疑人的被抓过程,更是离奇。此人为道士,他偷剪人辫子后,在一家客栈投宿,因当时客房紧张,他与一惯盗被安排住在一个房间。那个惯盗见他随手不离一个木箱,料想箱中必有贵重之物。待半夜趁道士熟睡之际,悄悄打开木箱,摸得里面有一个包袱颇为柔软,“意必系丝绵之属”,乃将该包裹偷走。那人盗得包袱并逃出三五里外的村庄后,乃将其打开。包袱一解开,他不禁骇然:发现里面竟是“条条发辫”!他马上想起最近各地盛传的剪辫叫魂的恐慌,以及官府对剪辫嫌疑人的悬赏通缉布告。对此,他既惊又喜:惊的是他碰到的这个道士是否会因此摄去他的魂魄;喜的是若将此人拿解官府,定能得到一笔赏钱。他思之再三,还是决定选择后者,但为了给自己壮胆,他邀约了当地几个农夫一起前去捉拿这个道士。

碰巧的是,当他们尚在前往该客栈的路上时,恰好与那个道士正面相逢。原来道士醒来发现包裹不翼而飞,料定是与他同宿之人所为,乃追寻其踪迹而来。于是,惯盗立即大喊:“此即剪辫人!”众人立马上前将其扭住,并在其住处搜得纸人等物,见纸人“长七寸许糊至三寸厚”,他们连人带物一并送交官府。在证据面前,该道士只好对自己参与白莲教起义之事供认不讳。同时,官府为了提高众人捉拿剪辫人的积极性,特地再次发出告示,称若解送来一名剪辫者,经审讯确有实据者,官府一律赏给“洋银五十元”,被诱骗学习该剪辫妖法者能将其头目“缚送”官府,则不仅一律免罪,还发给赏银。在朝廷与民间的全力抓捕下,剪辫嫌疑人纷纷投案自首或者被缉拿归案。白莲教的此次谋划亦付诸东流。同时,关于剪辫谣言的真相也就大白于天下。

影视剧中的白莲教形象

事实上,乾隆年间江南就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光绪年间的这次叫魂案影响颇大,除制造社会恐慌外,还引发了涉外风波。此类事件之所以在江南地区发生,此地“信鬼神,好淫祠”的传统无疑是传言滋长的社会土壤。时隔数十年后,叫魂恐慌因国民政府修筑中山陵而在南京城再次出现。此乃后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